大家好,我是蓁蓁~
家長總愛對孩子說:「我拼命工作,還不是為了給你更好的生活?」
但實際上, 孩子的幸福指數,跟家裏有錢沒錢,關系真不大!
小時候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同學:粗布麻衣,背著舊書包,但每天都樂呵呵的,上下學路上都哼著小曲兒。
孩子特別能活在當下,即使家裏沒錢,但只要一家人齊心,每天也能過得很溫暖。
而有些家庭,雖然已經步入中產階層,家庭條件不錯,給孩子的教育花費也不少,可就是越折騰,日子越不順利, 歸根結底,是搞錯了順序。
波蘭作家萊蒙特說:一切事物都是有順序的,如果沒有順序,那就會出錯。
孩子最大的悲哀,不是家裏窮, 而是父母把日子過反了!
![](https://img.jasve.com/2024-9/b1e7e3e2013d1834cfb87126c2e64ca9.webp)
一、非要去開孩子的「車」
孩子出生的頭幾年,確實需要家長幫忙,來安排好吃喝拉撒。
但你若以為,今後都要如此,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別老想著掌控孩子。
「你考這個分數,我都沒臉去開家長會!」
「回家必須馬上寫作業,沒寫完作業不許玩!」
有多少孩子的幸福,都毀在家長的高壓管理當中。
武誌紅說:「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裏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而不幸的家庭,都有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
家長老想著掌控孩子,掌控別人的人生,替別人開車, 這就是把日子過反了。
想要考名校,我們自己也可以讀個夜校啊!
想要學書法,自己業余時間也可以練習啊!
把美好的期望,都投註在自己的這台「車」上,這才是過日子的「正序」,可惜很多家長的順序都錯了!最後搞得全家雞飛狗跳!
千萬別忽視了自我成長, 我們自己的「車」也很好,如果家長能活到老,學到老,相信孩子的成績肯定差不了!
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欲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快別替孩子「開車」了,咱們開起自己的車,跟孩子並駕齊驅, 你會發現,日子越來越順了。
![](https://img.jasve.com/2024-9/48671b8896d81d2551a02c6b9a7ac201.webp)
二、非要盯著小事不放
「你為什麽沒把鞋子整齊放好?」
「怎麽作業上又有很多塗改?」
「快多吃點,你就是太挑食了!」
很多家長喜歡 把精力消耗在日常小事上, 整天盯著孩子的各種小毛病不放,但一到大事上,卻總是稀裏糊塗,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一拍腦門就決定了。
比如,究竟暑假要不要報班?是做重點高中的鳳尾,還是普通高中的雞頭?高考填報什麽專業?
這些影響孩子人生走向的大事,家長卻不跟孩子討論了,總是一言堂。
搞得孩子怨聲載道,幸福感全無。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走向。
別被雞毛蒜皮絆住腳,要把眼界放遠一點,在重要大事上,深思熟慮,多采納孩子的意見。
在小事上適度放手,給孩子改變的空間和時間,適時提醒即可。
孩子最大的悲哀,就是回家後,沒有任何舒適感,劈頭蓋臉就是密集的數落。
這樣的家庭氛圍,只會讓孩子窒息!
![](https://img.jasve.com/2024-9/639bd68af8247fcfae0ab5b3422c2fab.webp)
三、非要把孩子捧在高位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這是教育工作者的口號,不是家長的口號。
早出晚歸,為了多掙點錢,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每天做什麽飯,都要問孩子,家裏有好吃的都先緊著孩子吃!
自從有了孩子,夫妻倆都沒再有過二人世界……
這些都是把日子過反了 ,把孩子捧在高位,只會是「捧殺」,必然養成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
帶Coco去自然博物館,有對母子在蝴蝶展台前照相,當時參觀的人很多,我和Coco可能入了他們的鏡頭了,就聽那個六歲的孩子,沖著我們大喊:「走開!走開!」語氣很不好。
我當時真有一種見到了 「小皇帝」的既視感! 關鍵是,媽媽並沒有阻止孩子,而是覺得這樣對路人講話,很正常。
魯迅先生在【花邊文學】中談到:殺人不一定用刀, 而捧殺可能是最高明的招兒!
以孩子為中心,看似特別愛孩子,其實卻會害了孩子!
孩子的悲哀,來源於他對世界的 錯誤認知 :
為啥到了外面,別人就不聽我的了呢?
為啥世界不是跟著我轉的?
他會頻繁受挫,特別痛苦!
以至於最終融入不了社會,只能回家啃老!
![](https://img.jasve.com/2024-9/79f89715b352e0d2e81e4eb0d4c699f9.webp)
寫在最後
真正有智慧的家長, 不但能理清過日子的次序,也能幫孩子理清成長的次序。
允許孩子現在有諸多錯誤,和不完美的地方,讓孩子按照他自己的節奏,慢慢長大。
不內耗的家庭,就是孩子的安樂窩 ,無論有錢沒錢,孩子都會感覺很幸福。
你是在這種幸福的家庭中長大的嗎?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我是@蓁蓁心理撫養,歡迎關註,了解更多家庭教育幹貨。
部份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立刪。
#教育創作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