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NBA總決賽,對陣雙方:洛杉磯湖人VS費城76人4:1
G1: 洛杉磯湖人(101)—費城76人(107)
G2: 洛杉磯湖人(98)— 費城76人(89)
G3: 洛杉磯湖人(96)— 費城76人(91)
G4: 洛杉磯湖人(100)— 費城76人(86)
G5: 洛杉磯湖人(108)— 費城76人(96)
那年湖人正盛,當年高比和大鯊魚奧尼爾的「OK組合」都處當打之年,湖人如日中天、氣勢如虹,也是這對OK王朝三連冠的第二年;而76人是1米83且身帶13處傷病的艾佛遜一人扛著球隊前行,實力懸殊是大家公認的,西部季後賽,衛冕冠軍湖人首輪3:0橫掃拓荒者、次輪4:0橫掃國王,西決4:0橫掃馬刺,以不敗金身踏入總決賽,季後賽11連勝這在當時是NBA的記錄。而東部的76人首輪3:1拿下溜馬,次輪與速龍鏖戰7場,東決與公鹿同樣戰至7場,可謂磕磕絆絆進入總決賽。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湖人將4:0橫掃76人創造歷史,然而艾佛遜憑借不屈不撓的韌性,透過加時107:101艱難拿下湖人。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OK組合連下4城,以4:1最終奪冠。但是我們不會忘記,那個1米83的MVP在長人中穿梭取分的艱難,同樣也不會忘記加時賽中跨過泰隆盧。
2002年NBA總決賽,對陣雙方:洛杉磯湖人VS新澤西籃網4:0
G1: 洛杉磯湖人(99)— 新澤西籃網(94)
G2: 洛杉磯湖人(106)— 新澤西籃網(83)
G3: 洛杉磯湖人(106)— 新澤西籃網(103)
G4: 洛杉磯湖人(113)— 新澤西籃網(107)
「OK」組合,對戰2001年送走馬布裏迎來紀德,讓前一個賽季只有26勝的籃網搖身一變成為52勝的東岸冠軍,然而根底尚淺的籃網面對湖人,卻完全說不上有什麽優勢。雖然紀德第三場砍下30分,馬丁第四場砍下35分,但面對「OK組合」時的無力制約了那支籃網。馬丁整體命中率不足50%(非小球時代的內線)紀德更是用每場平均20次出手換來的每場平均20.8分(近1:1的比率)籃網後期三叉戟之一的謝菲臣,在當時也只是一年級菜鳥。高比和奧尼爾帶著小魚、霍士、荷利、喬治等人橫掃完成三連冠顯得理所當然。
(附上一張5防1的圖片)
2007年NBA總決賽,對陣雙方:聖安東尼奧馬刺VS克里夫蘭騎士4:0
G1: 聖安東尼奧馬刺(85)— 克里夫蘭騎士(76)
G2: 聖安東尼奧馬刺(103)— 克里夫蘭騎士(92)
G3: 聖安東尼奧馬刺(75)— 克里夫蘭騎士(72)
G4: 聖安東尼奧馬刺(83)— 克里夫蘭騎士(82)
小皇帝占士家鄉籃球時代,小皇帝第一次率隊進入了總決賽,迎接他和騎士的是馬刺GPD組合。騎士和馬刺分別是當年防守效率第二和第四的兩支隊伍,當時在DPOY得票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馬刺隊的保雲和鄧肯,兩人領銜的馬刺鐵桶陣將當時還稱為「小皇帝」的占士限制在每場平均22分,35%的命中率,而拉利休斯的傷病又使得騎士沒有人能在外線有效限制帕克。最終騎士被老辣的馬刺橫掃,鄧肯也說出了「未來是你的」經典語錄。
2014年NBA總決賽,對陣雙方:聖安東尼奧馬刺VS邁阿密熱火4:1
G1: 聖安東尼奧馬刺(110)— 邁阿密熱火(95)
G2: 聖安東尼奧馬刺(96)— 邁阿密熱火(98)
G3: 聖安東尼奧馬刺(111)— 邁阿密熱火(92)
G4: 聖安東尼奧馬刺(107)— 邁阿密熱火(86)
G5: 聖安東尼奧馬刺(104)— 邁阿密熱火(87)
總得分馬刺以528-458領先熱火,70分的分差締造了NBA總決賽歷史新紀錄。馬刺在總決賽中的命中率高達52.8%,是自1954-55賽季引入24秒進攻時限以來,總決賽歷史上命中率最高的球隊。
5場下來,占士面對李奧拿德時,僅有19%的觸球轉化成出手,而面對其他防守者時,這一比例迅速攀升到33%。在李奧拿德防守時,熱火有33%的回合占士連一次觸球都沒有。而面對其他防守者時,這一比例下滑到23%。5場下來,在熱火其他球員和李奧拿德對位時,18投僅5中,命中率僅為28%。
這一年,聖安東尼奧馬刺復仇成功,李奧拿德三年級,力壓GDP,勇奪mvp,小皇帝也著手準備開啟他的家鄉籃球2.0時代。
2018年NBA總決賽,對陣雙方:金州勇士VS克里夫蘭騎士4:0
G1: 金州勇士(124)— 克里夫蘭騎士(114)
G2: 金州勇士(122)— 克里夫蘭騎士(103)
G3: 金州勇士(110)— 克里夫蘭騎士(102)
G4: 金州勇士(108)— 克里夫蘭騎士(85)
或許許多球迷對這個場景還歷歷在目,事實就是,3:1與3:0完全不是一樣的概念,G4,23分的分差無不在彰顯那個勇士的強大,後來發生的事情也證明了,摧毀他們的只有傷病和他們自己。
(部份非橫掃總決賽小編還在分析,如果還有,我會更新,希望有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