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春煒 通訊員 付曉琳 鄭淑櫻
圖/通訊員提供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13日從廣州市海珠區了解到,該區18條街已建成長者飯堂100個。惠民餐食,廣式味道,大大緩解該區銀發族「舌尖上的需求」。
煙火氣:辦好家門口的長者「食」事
近日,廣州天氣「凍」感十足,秋意涼涼,走進海珠區琶洲街雅郡花園社區長者飯堂的大門,另有一番熱氣騰騰的景象。陣陣飯香從食堂飄蕩到街道,銀發老人魚貫而入,開啟一天美好時光。吃到可口溫熱的放心飯菜,圍坐閑話家常,這就是家的味道。
養老配餐,是民生實事,也是民心工程。據了解,海珠區60歲以上戶籍老人達32.5萬人,占總戶籍人口的29%,社會老齡化程度較高。近年來,該區積極探索總結海珠特色的養老服務經驗,整合統籌各類養老服務資源,充分利用社區內各種閑置、存量設施,深化推進長者飯堂標準化建設,多方合力為60周歲以上老人提供健康、惠民的餐食,切實解決銀發族「就餐難」問題。目前,海珠轄內18條街道共設定100個長者飯堂,實作助餐配餐服務功能全覆蓋,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人情味:規劃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完善飯堂布局是解決「老人吃飯難」問題的核心。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珠區分局紮實推進深化城市更新公共服務設施綜合布點規劃編制工作,圍繞全齡友好共享,繪就海珠面向2035年公共服務設施規劃藍圖,高強度補齊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短板,以規劃資源專業力量為支撐,提升城市精細化、品質化、智能化治理水平,推動長者助餐配餐服務提質增效。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海珠分院的社區設計師們結合城市規劃方面大數據基礎,分析海珠區總體老年人口的空間分布,針對區內整體長者飯堂分布不均衡的空間掣肘局面,協助各街道對周邊老年人需求摸查調研,整合服務設施、服務半徑等資源,提出長者飯堂合理化布局建議。另一方面,匠心獨運對長者飯堂內部及細節的調整,提出了更加細致、適合老年人實際需求的改造思路。適老化改造包括樓梯加裝扶手、墻身轉角處理成圓角、不銹鋼餐台加裝海綿墊、餐桌旁設計可放置拐杖的凹槽等。此外,地面采用防滑設計,在監控容易疏忽等區域安裝緊急求助按鈕,盡量避免行動不便的老人在走動過程中發生意外,真正體現有溫度、有情懷的規劃理念。
多功能:打造老有頤養的幸福城區
長者飯堂作為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一環,以一餐熱乎飯為起點,「小食堂」不斷延伸服務,升級成為長者進行社交活動、豐富精神生活的「大平台」。雅郡花園社區長者飯堂定位為提供便民簡餐服務的社區飯堂,是e家養為民服務中心的重要組成部份,社區還設有長者康養體驗館,將健康義診、文體娛樂、誌願服務和整體照護融入其中,是海珠精準布局對接社區養老需求,積極探索「長者飯堂+」多元養老服務創新模式的縮影。以社區康養推動實作養老綜合改革,打造老城區養老服務特色品牌,不斷織密織牢大養老服務網絡,提升敬老愛老的社區氛圍。
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發展所需,順應民心所向,海珠區將全面統籌謀劃,高標準規劃配置城市更新公共服務設施,持續實施長者飯堂高品質提升工程。透過合理規劃引領布局,以數據支撐長者飯堂「補漏」,推進標準化、特色化布點建設。針對老城區存在著長者飯堂「尋不到」的困境,最佳化供需服務,開展智慧導引,多媒介、適老化開展宣傳指引和推廣。積極融入新技術、新模式,以市場化營運優先保證和提升長者用餐品質,不斷擴大助餐服務覆蓋面和受益面,讓長者飯堂成為造福一方的社區幸福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