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台防務部門又現重大失誤,情報人員資訊全部泄露,台網民:這種失誤只是當局的日常表現

2024-10-23社會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台「國防部」21日傳出發生重大泄密事件,台「國防部長」顧立雄等高官的個人資料外泄。
據台灣【中國時報】22日披露,這起重大個人資料外泄事件發生在上周。有知情人士稱,負責「肅貪防弊」的台「國防部」政風室目前正在進行所有負責財務、采購人員以及上校以上人員的財產申報,包括所有將官、「參謀總長」梅家樹以及「國防部長」顧立雄,因此陸續將申報數據傳送給個人。不料在此過程中,有工作人員誤將記載所有人員財產數據的名冊檔案當成附件,一並寄給申報人以及各軍種承辦人員。不少人收到數據後,發覺竟然看到自「國防部長」以下所有重要人員的個人資料,立刻向上匯報。
知情人士表示,最嚴重的是台「軍情局」人員身份資料屬於「極機密」,因此在單位內外全都使用化名。然而這份名冊竟然羅列了「軍情局」所有申報人員的真實姓名,「讓極機密的情報員身份曝光,恐造成極度嚴重的危害」。
台灣中時電子報稱,雖然這份申報名冊透過「國防部」內網發送,但有人憂心所有人都是有好奇心的,一旦收到這份數據,相信多少都會因好奇而瀏覽。財產申報資料中,不但有申報人個人及年滿20歲以上家屬的數據,還有各項收入以及個人存款、不動產、投資,甚至包括具有價值的收藏,「一旦看到內容,無異於把一家人私密財務全都摸透」。台軍方人士擔憂,萬一數據遭有心人下載留存,或私自保留,「又不慎遭到黑客竊取,或刻意外流,外泄的概率相當大」。
台「國防部」21日回應稱,「經檢視冊列人員,確有部份身份具敏感性,不宜隨文發出,作業程式顯有疏漏」。台軍方還說,第一時間已要求各單位采取公文系統退件等方式,進行風險管控,並針對全案檢討疏責,強化公文作業管制流程,以防範類似情況再度發生。民進黨「立委」陳冠廷21日稱,此事涉及嚴重的泄密問題,不容輕視,台「國防部」應全面徹查此案何時發生、各軍階多少軍官個人資料遭外泄,以及多少「軍情局」情報人員資料外流。他稱,「國防部」不應只將外泄承辦人移送法辦,更應向上追究相關督導失職的責任,不預設懲處層級的上限,「如果沒有慎重處理此事,被滲透的承辦人都可以假借類似的低階錯誤,外泄重要軍事情報,釀成更大的安全風暴」。
島內一名退休高階情治官員並不感到意外,直言「遲早會出事」,因為除了財產申報外,包括稅務單位、監理單位、戶政單位以及醫療單位等數據全部線上,情報員必須使用真名,不能用化名,身份很容易曝光。有知情人士透露,情報單位當年為了情報員報稅爭取用化名、隱匿真名,與相關單位吵過好幾次,但最後當局未同意。為了保護情報員的身份,他們采取變通的做法,即將情報員安插打散在全軍各特定單位報稅,不用「軍情局」或「國安局」的名義,但因為情報員領「情報加給(補貼)」,位元定單位的同級別人員薪水高,還是能輕易辨別出他們的身份。
臉書粉絲專頁「高雄林小姐」稱,該名冊的泄露讓極機密情報員身份曝光,「單單回收檔案、檢討道歉絕不足以止損」,並形容最近民進黨當局各部門真是「螺絲掉了滿地」(比喻疏漏一大堆)。不少島內網民表示,「這就是外行領導內行的結果,在草包的帶領下犯了低階錯誤」。還有人說,「什麽都能泄露,真的好無奈……任用非專業人士為主的當局,這種失誤只是日常表現」。
【中國時報】22日評論稱,台「國防部」政風室這次犯了低階錯誤。「情工法」2005年立法後,情報員真實身份不得泄露,「國防部」的疏失必須嚴懲,同時如何保護情報員真實身份不曝光,是非常嚴肅的課題,當局應考慮允許不用真名報稅、看病和申報財產。台灣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22日撰文稱,最近兩件新聞暴露出台軍方毫無保密的警覺性,恐成為安全的最大短板。一是台陸海軍采購「毒刺」導彈數量由500枚大增至2530枚,在美方尚未批準前即公布預算。二是台「國防部」發生的重大泄密,「可能大幅損傷台軍的情報戰力,後果相當嚴重」。文章認為,這兩起事件難以亡羊補牢,且凸顯台軍方的保密措施松散,必須立即強化,以免再不斷失血。(張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