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通訊員 殷誌軍 徐喆衎 記者 孫雲)最近,龍吳路百色路口的百龍小區沿街兩棟6層房屋換上了「新裝」,265戶居民安裝在陽台外的晾衣架悉數被拆除,顏色淡雅的外立面上安裝了鏤花裝飾的空調外機架,整齊劃一的外觀讓人眼前一亮。這是「三舊」變「三新」工程帶來的新變化,雖然一開始居民對於拆除晾衣架不太理解,但看到改造後的新面貌,大家感覺這番改變還是很有意義的。
圖說:改造前。陸翔攝(下同)
百龍小區的沿街房屋東臨龍吳路,南臨百色路,由於龍吳路上重型貨運車較多,其實晾衣服會碰到灰塵多的煩惱。再加上居民晾衣架下面就是人行道和沿街商鋪出入口,衣物和晾衣架墜落的情況時有發生,也存在安全隱患。百龍小區距離上海植物園很近,地鐵23號線開通後,這裏的人流量預計將大大提高,為了改變這裏的整體面貌,提升社區安全系數,在「三舊」變「三新」改造過程中,街道透過居民區「三駕馬車」引導居民拆除晾衣架。
圖說:改造後。
在首次征詢時,265戶業主的同意率高達85%,也體現了民心所向。不過,面對不願意改變室外晾曬習慣的居民,居民區也非常重視他們的意見和個人化訴求,借助社區工作網格化治理,由社工包幹片區,挨家挨戶上門走訪,傾聽民意。
為了讓居民有直觀感受,透過黨建共建引領,居民區黨總支發動黨員家庭、屬地社工、在職黨員帶頭拆除戶外晾衣架,安裝具有烘幹功能的室內晾衣架,做出迷你「樣板間」供居民上門參觀。看到實際效果後,居民心中的問號越來越少,支持率越來越高。在工程改造期間,居民區還邀請居民代表參與房屋外立面改造方案的討論和制定,例如在小區地面增設集中晾曬點,誌願者幫腿腳不便的居民代為晾曬,解決了居民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