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鄒正軍:心系群眾事 巧解千家結

2024-12-05社會
「民間糾紛找正軍,鄰裏和諧敬如賓。調解公道正派,報酬分文不取……」
在大方縣核桃鄉木寨社區流行著這樣一句順口溜。
而順口溜中的正軍,就是木寨社區黨總支副書記、調委會副主任鄒正軍。
鄒正軍梳理群眾矛盾糾紛材料
從事調解工作近二十年來,鄒正軍始終秉持為民服務理念,累計調處各類矛盾糾紛423起,努力做到小事不擴大,大事不激化,用心用情用力架起黨和群眾的「連心橋」,築牢了社區矛盾糾紛「防火墻」。2023年10月,鄒正軍榮獲「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稱號。
問及調解成功的秘訣,鄒正軍坦言主要是依靠以情動人、以柔制剛、以冷制熱、以例感人的「十六字調解方針」。
這「十六字調解方針」,是鄒正軍在化解一個又一個矛盾,平息一場又一場糾紛中總結得出的。
「說話,本身就是一門藝術。」鄒正軍說,「以情動人就是透過拉家常的方式進行調解。」
木寨社區人民調解宣傳標語
「發生矛盾的雙方,都是在氣頭上,我會結合當事人的情緒,用柔和的方式來和他們溝通,這就是以柔制剛。」鄒正軍表示,在雙方當事人「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的情況下,此時的調解工作只能以冷治熱,等矛盾雙方都冷靜後,再來做調解。
徐家同胞兄弟因修建入戶路,導致了地界爭議。鄒正軍以例感人,向當事人宣講「六尺巷」典故以及身邊例子,深深打動了兄弟二人,當天他們就互相諒解,和好如初。
「幫助群眾調解矛盾糾紛,減少不必要的訴累,對家鄉和諧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鄒正軍說。
隨著調解工作的開展,鄒正軍越發覺得自己的法律知識不足。
於是,他就自學【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土地承包法】【信訪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並把一些與村民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法律謄抄在筆記本上,遇到自己不能理解的,做好記錄,利用在當地法庭調解的機會,向工作人員請教。
「一把年紀了,還像隔壁鄰居家的學生一樣學。」鄒正軍的妻子對他「秉燈夜讀」的行為表示不解。
大方縣核桃鄉木寨社區/吳學毅 攝
「我是做調解工作的,沒有一定的法律知識儲備,調解的時候就沒有底氣,再好的勸說也抵不上一條有針對性的法律條文。」鄒正軍給妻子耐心地解釋。
就這樣,為了更好地化解一樁樁復雜的矛盾糾紛,鄒正軍堅持每天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學習法律法規。
「假如有一天幹不動調解工作了,社區的矛盾糾紛由誰來主持調解呢?」
這是54歲的鄒正軍很長一段時間的煩惱。
好在,2023年大方縣就無職黨員分類管理、設崗定責工作制定了方案,其中專門對於設定民事糾紛調解崗進行了說明。
依托建立「五類先鋒」激勵無職黨員擔當作為這一載體,鄒正軍積極吸引學歷高、懂法律的年輕黨員參與調解工作。目前,木寨社區民事糾紛調解崗共有6名調解員。
鄒正軍深知要想矛盾糾紛少發生、不發生,關鍵是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未萌狀態。因此,他經常透過群眾大會、法治文化墻、鄉村「大喇叭」等形式進行廣泛的法治宣傳與教育。
如今,在鄒正軍以及社區「兩委」的共同努力下,木寨社區已實作「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化解在基層」的治理格局。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馬紅梅
編輯 汪瑞梁
二審 謝朝政
三審 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