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吳昌華
通訊員 鄭成波 袁野
「攔住沒有?攔了多少?」11月27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在武漢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看到,民警劉軒不停地往返於接警區和銀行坐席之間,了解每一起電詐警情中被騙資金的攔截情況。
劉軒是該中心攔截止付組的負責人。每天,劉軒和攔截組民警輔警一起,爭分奪秒地和電信網絡詐騙分子「賽跑」,攔截止付已被騙走的資金。
「最驚險的一天,攔截了一起即將被騙100多萬元的案件,成功凍結一家外貿公司被騙走的全部435萬元,創下了全市一天攔截資金量的最高紀錄。」劉軒回憶,當天電話沒有停過,精神一直處於高度緊繃的狀態。
武漢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成立剛滿8年,劉軒與電詐分子戰鬥了8年。8年來,中心累計向受害群眾返還了被騙資金5.2億元,劉軒說,每天十分緊張忙碌,卻有滿滿的成就感。
「詐騙分子再怎麽狡猾,我們始終把群眾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必將克服一切艱難險阻。」
劉軒和同事開展分析研判
爭分奪秒!挽回近148萬元損失
行動再快一秒,挽回更多被騙的資金的可能性就增大一分。就在11月2日,某建築公司被騙260萬元,劉軒帶領資金攔截組組員迅速行動,成功攔截其中近148萬元。
劉軒介紹,11月2日下午2時許,武漢某建築公司財務人員王女士報警稱被騙260.5萬元。她說,當天上午11時許,公司老總透過QQ給她發資訊,讓她向某賬戶轉賬260.5萬元。她照辦了。下午上班後,她見到公司老總,得知老總並未讓她轉賬,這才發現QQ上的老總是騙子假扮的。「快到年底了,這些錢是準備發給工人的工錢。」王女士焦急萬分。
接到報警後,劉軒立即帶領組員啟動了緊急止付和查詢機制。資金攔截系統顯示,260.5萬元到達騙子的賬戶後,立即被分拆轉賬,被分散轉移的各路資金還在不停地分拆轉移。
劉軒第一時間釘選了12個賬戶,同時協調各銀行核查資金流水。其中一筆98.5萬元的大額轉賬,進入十堰市某公司的對公賬戶,劉軒立即凍結該賬戶,成功金額攔截;此外還緊急凍結了8個賬戶,從中攔截該建築公司被騙的50萬元。
「為了逃避警方追查,電詐分子透過專業洗錢團伙轉移涉案資金。」劉軒告訴記者,一旦收到資金,洗錢團伙便立即將其分拆到二級賬戶,二級賬戶的資金還會繼續分拆到三級、四級甚至更多層級的賬戶。被騙資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分散到幾十個甚至幾百張銀行卡,有的被取現,有的被消費,追查攔截的難度很大,「行動再快一秒,挽回更多被騙的資金的可能性就增大一分。」
每接到一起警情,劉軒帶領組員與電詐洗錢分子「賽跑」,下班後,他對當天處置的警情逐一復盤,總結得失,進一步提高響應速度和攔截效率。透過最佳化流程,今年以來,與去年同期相比,攔截組平均處置時間縮短了4分鐘,成功攔截金額提高了2.8倍。
劉軒梳理匯總電詐警情
以變制變!反制「買黃金」電詐新手法
武漢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是2016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的,設刑偵、網偵等相關警種和武漢地區銀行、通訊營運公司派員入駐,24小時處置電信網絡詐騙警情。
那時,劉軒從武漢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來到該中心,從事攔截止付。當時,該中心只接入了6家銀行的資訊,如果涉案賬戶不屬於這6家銀行,攔截組民警就要帶著手續往銀行跑,效率低,效果也不好。
為了引進更多的銀行,劉軒一家一家登門拜訪。當時,一些銀行工作人員也不了解新成立的反電詐中心,劉軒耐心宣講解釋,介紹搭建快速攔截止付機制的重要意義。經過不懈努力,目前,反電詐中心已接入38家銀行,其中14家銀行工作人員在中心常駐。
為了逃避警方的監管和追查,電詐分子洗錢手法也在不斷翻新。劉軒研判警情發現,「買黃金」成為新的洗錢方式——透過購買實物黃金的方式完成資金轉移,不再需要透過很多銀行賬戶和層層轉賬。實物黃金具有價值高、易變現、難溯源的特點,給公安機關偵辦案件和追贓挽損工作造成很大困難。
今年6月初,王某遭遇冒充公檢法詐騙。假警察要求受害人「配合調查」,對其進行「資產審查」,要求受害人到銀行兌換金條「核查資產」。受害人被騙子「洗腦」,先後4次去銀行兌換金條,把金條寄給假警察指定的收貨人,損失高達200余萬元。
「買黃金」洗錢不再層層轉賬,執行多年的止付攔截機制似乎失去了作用。「那段時間,止付攔截的壓力非常大,我經常整晚睡不著。」劉軒說,如果拿不出切實有效的管控措施,群眾遭受的損失就無法挽回。
絞盡腦汁,也要想到反制的辦法。劉軒介紹,他們多次邀請多家銀行相關負責人,深入研究針對「買黃金」的反制措施。很快,反電詐中心建立了針對買黃金電詐的風險預警模型,建立購買黃金登記備案制度;武漢市局相關部門對全市銀行和黃金首飾專櫃開展專門培訓,發放風險提示告知書。同時,全市公安機關開展打擊、防範「買黃金」電詐行動,今年以來,打掉「買金洗錢」團伙40多個,追回黃金4000余克。
群眾到反電詐中心贈送錦旗
不負重托!最驚險的一天攔截500多萬元
在劉軒看來,每一次攔截涉案資金,都肩負著受害群眾的期盼和重托。
去年6月9日上午,反電詐中心發現市民曾某和涉嫌假冒公檢法的詐騙電話長時間通話。民警無法與其聯系,聯系上曾某的家人,家人也無法與他取得聯系。劉軒細心和曾某的家人溝通,得知曾某主要使用的銀行卡屬於兩家銀行,立即協調銀行對其賬戶采取保護措施,同時通知他常去的銀行網點註意發現曾某。
果然,曾某受到假警察蒙騙後透過手機銀行轉賬,一直不成功;騙子讓他去銀行網點轉賬,銀行員工發現後立即通知了劉軒。劉軒趕到銀行網點找到曾某,點破騙局。曾某激動地說:「如果不是你們認真負責,我這100多萬元都會被騙光。」
「這是最驚險的一天,更嚴重的一起案件發生在夜晚。」劉軒回憶,當天夜晚8時許接到報警,一家外貿公司的財務人員被騙,騙子假冒公司領導,誘騙財務人員轉走了435萬元。
接到報警後,劉軒迅速實施攔截,然而,平台竟然反饋「機構程式碼錯誤」,無法凍結騙子的賬戶。
「我們的心都懸了起來。如果攔截止付失敗,損失太大了。」劉軒仔細分析攔截止付操作的各個環節,發現詐騙賬戶經過偽裝。劉軒立即與該金融機構上級單位聯系,查明了正確的機構程式碼,成功攔截了該公司被騙的435萬元。
當天成功攔截500多萬元,創造了武漢市單日止付攔截的最高紀錄。
「生怕慢一秒錢就被轉走了,辜負了群眾的期待。」回想起那兩起案件攔截的經過,劉軒說:「太難忘了。那天,一整天電話沒停過,精神一直處於高度緊繃的狀態。」
被騙走的資金,能不能拿回來,才是受害人最關心的事情。劉軒介紹,成功攔截止付後,還有較為復雜的流程。通常,一個涉詐賬戶可能收到多筆電詐贓款,銀行資金流水往往非常巨大。要逐筆梳理甄別資金流水,從中明確屬於具體受害人的被騙資金,經過一系列法律手續,才能最終追回這筆錢,返還給受害人。
8年來,劉軒廣泛深入地學習金融知識和相關政策法規,研究推動出台了一系列地方規範性檔,有效解決了資金權屬爭議中出現的問題,將攔截資金以最快的速度返還給受害人。
據統計,武漢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成立8年來,累計返還被騙資金5.2億元,其中,開展集中返還被騙資金活動15場次。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