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雷蒙多不爽「企業光想著賺中國錢」,輝達反擊

2025-01-11社會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AI)芯片限制規定,是矽谷科技巨頭與對華鷹派爆發罕見公開爭鬥的導火索。民主黨籍總統和共和黨領導層聯手對抗美國的主要產業群,這樣的戰線劃分實屬罕見。同樣不尋常的是時機,此事發生在拜登總統任期的最後幾天,反對人士認為,一個‘跛腳政府’不應該做出這樣的全面政策變動。」
當地時間1月9日,【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美國「國家安全鷹派」與最大型科技企業之間已因對華政策而產生了公開化的緊張關系。拜登在離任前欲「最後一搏」,計劃釋出限制全球獲得AI芯片的規定,但科技業普遍反對,知名行業人士紛紛發文勸阻,眾多企業和行業組織也警告稱,此舉將危及美國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
事實上,科技界早已「怨念四起」,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上個月在參加利根國防論壇時,則對她所謂行業對於出口管制的抵制情緒表達了不滿,特別是針對輝達批評道:「他們的業務是賺錢。我每次采取行動,都會剝奪他們的收入。我們必須對來自中國的威脅睜大眼睛,共同應對。」
報道稱,如今科技公司正公開對政策制定者「群起而攻之」,而像美國國會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這樣的反華機構仍在鼓動拜登政府對華采取嚴厲遏制政策。考慮到杜林普陣營中也有許多「對華鷹派」,科技公司還會為阻止這些有害的「反華政策」而展開鬥爭,這場亂鬥可能仍將在杜林普執政後繼續下去。
雷蒙多上個月在列根國防論壇發言 影片截圖
據報道,在美國於2022年10月實施第一圈出口管制的幾周後,輝達針對中國市場釋出了「特供版產品」,不需要美國的出口特許證。一年後,美國再度「窮追猛打」釋出限制措施,而輝達也再次推出「特供」中國市場的產品,從而再次避免了出口禁令的管控。
知情人士透露,這些舉動引起了美國官員的憤怒,他們認為輝達沒有遵守「法律精神」。輝達則表示,該公司遵守所有適用的出口管制法律,並要求其客戶也這樣做。
上個月,雷蒙多就曾批評輝達這樣的做法。她在列根國防論壇上大言不慚地聲稱:「行業是否支持(貿易限制)?是的,但是……他們從事的是盈利業務,而我每次采取行動都會剝奪他們的收入。我個人的觀點是……‘民主’對你們的業務有好處。‘法治’,無論在這裏還是世界各地,對你們的業務都有好處。」
上個月13日,【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披露,為封堵中國獲取芯片的「後門」,美國政府正在制定一項新規則,對圖形處理單元(GPU,對AI套用至關重要的一種芯片)引入全球出口特許制度,限制向東南亞和中東等地區銷售先進AI芯片,打擊中國從第三方獲取芯片的能力。此番限制令可能會在杜林普上任前幾周出台。
在未來武器開發和工業領導地位方面,拜登政府過去四年試圖遏制中國在這些技術領域取得進展,而最新限制將美方的這些戰略推向「最高潮」。此前,美方近三年來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發起了三次大規模打擊。
值得註意的是,如今在美國國內的爭端雙方,對此可並非「完全對立」,他們都認為這是美國政策的一個「裏程碑」,至少阻礙了中國在AI領域的雄心壯誌,使中國實體很難從輝達等企業那裏購買到最先進的芯片。
只不過,當美國的「鷹派人士」洋洋得意地認為這些限制規定「本意是好的」之時,許多科技公司也有不同意見,反對聲音已經變得越來越直接和公開,認為迄今為止的這些規定可能損害了美國的行業領導地位。
輝達的人工智能芯片在全球範圍內廣泛部署 【華爾街日報】
輝達就表示:「在(拜登政府任期)最後一刻限制向世界大部份地區出口的規定,將是政策的重大轉變,不會降低濫用的風險,但會威脅到經濟增長和美國的領導地位。」
代表著亞馬遜、微軟和Meta等科技企業的美國資訊科技產業理事會(ITI),當地時間1月7日也敦促拜登政府,不要在結束執政的最後一刻釋出限制全球獲得AI芯片的規定,並警告稱,這些限制措施將危及美國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武斷地限制美國公司向海外銷售電腦系統的能力,並將全球市場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還有業內人士擔心,如果美國公司每次試圖向海外銷售先進芯片或伺服器時都要面對華盛頓方面的繁文縟節,那麽客戶就會感到厭倦,轉而選擇更穩定、更可靠的中國產品,這將為中國產業提供追趕並主導全球AI業務所需的立足點,復制中國企業在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等高科技領域取得領先地位這一崛起之路。
當地時間1月5日,甲骨文公司執行副總裁肯·格魯克(Ken Glueck)在公司官網釋出了一篇網誌長文,批評拜登政府即將推出的【人工智能擴散出口管制框架】(Export Control Framework for AI Diffusion),稱這將成為有史以來對美國科技行業最具破壞性的打擊之一。
【華爾街日報】這樣的美媒指出,盡管美國不斷施加限制,但中國仍在先進技術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如今隨著拜登政府即將結束任期,可能倉促出台的新規不僅引發了一些公司的擔憂,還可能影響受限國家發展AI的計劃,對美國與這些國家的關系造成沖擊。
報道稱,進入2025年,美國國會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仍在炒作渲染所謂中國「利用非法手段和漏洞」在第三國獲取美國技術。在2019年至2021年曾擔任杜林普身邊副國家安全顧問的馬特·波廷格(Matt Pottinger,博明)也放話,杜林普可以再次擴大拜登的出口管制,以贏得AI競賽。
在杜林普政府的人事安排中,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米克·沃爾茨(Michael Waltz),以對華持強硬態度而著稱。而杜林普提名的美國國務院下一任負責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的副國務卿雅各布·赫爾伯格(Jacob Helberg),則是一個由科技投資者和議員組成的聯盟的創始人,該聯盟對中國的崛起「感到擔憂」。
【華爾街日報】指出,雖然杜林普近期沒有詳細說明他對於出口管制的立場,但在其第一個執政任期內,他多次針對華為和其他中國科技企業實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曾指出,美方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不斷加碼對華芯片出口管制措施,無理打壓中國半導體企業,是地地道道的經濟霸淩行徑。在人工智能領域,美方一邊表示希望同中方開展對話,一邊醞釀打壓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暴露出美方說一套做一套的虛偽嘴臉,美方的舉措阻止不了中國科技進步,只會激勵中國企業自立自強。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