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深讀|福建低空經濟 何以蓄勢騰飛

2025-01-03社會
三明市建寧縣的種植大戶在學習農業無人機的使用。福建日報記者 王毅 通訊員 饒麗英 攝
東南網1月2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蔚)
核心提示
剛剛過去的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年初,「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4月,深圳到珠海的大灣區首條低空短途運輸航線開通;8月中旬起,跨省「飛的」每天在上海和江蘇昆山之間往返;12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低空經濟發展司正式亮相,被業界普遍認為對低空經濟發展是個重大利好訊號……據研究機構預計,2024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可達6700億元,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所謂低空經濟,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內,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多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繼去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其定義為「新的增長引擎」之後,低空經濟迎來蓬勃發展,此後從中央到地方不同層級均提到要發展通航和低空經濟。業界認為,低空經濟將在2025年開始全面提速,從科學普及到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2025年將是低空經濟全面起步之年。
前方星辰大海,福建低空經濟何以蓄勢騰飛?如果說豐富的套用場景、相關制造業基礎是福建的優勢,那麽如何推動低空經濟從野蠻生長時代進階到有序高飛?山海之間,福建在低空產業鏈發展、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套用場景等領域積極探索實踐。
「場景為王」的福建開啟方式
「橙坐」無人機飛出大山。
眼下,正是南安臍橙豐收的時節。由於地處山區,南安蓬華鎮的果園大多交通不便,傳統的人工運輸方式成本高、效率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蓬華臍橙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可這一個豐收季,蓬華臍橙紛紛搭上無人機「飛」出果園,直達物流網點,實作從「天網」到「地網」的無縫銜接。
「從挑出山到飛出山,無人機運輸讓今年臍橙的收獲效率提高60%。」日前,南安市副市長陳倩在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對接會上分享道。對接會由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福建省大數據集團共同主辦。
「大黃魚上天」,是這場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對接會上另一被業界關註的福建特色案例。去年8月29日,在福建省大數據集團牽頭下,我省首個「客製化海上生鮮無人機安全速達」套用場景開啟。當日,「閩數1號」無人機運載著由連江定海灣深海養殖平台「閩投1號」養殖的大黃魚,經過約50分鐘、近80公裏跨越江海,飛抵福州市香格裏拉中心,大黃魚由空中「遊」入尋常百姓家。
從大山到大海,福建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探索自有特色優勢。「南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山區逐漸過渡到丘陵、河谷平原,和全省地理環境相似。而獨特的地理環境是我們拓展低空經濟套用場景最大的優勢所在。」陳倩認為。
山高、水深、島嶼多,福建獨有的地貌特征為低空經濟套用場景的探索實踐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低空經濟在茶青下山、海產品活鮮運輸、醫療物資配送、文化旅遊、海島物流、海洋漁業等方面都有著廣闊的市場藍海。「低空經濟+鄉村振興」「低空經濟+海洋經濟」「低空經濟+林業經濟」……多元產業與低空經濟的相互賦能,成為福建低空經濟可能高飛的重要基石。
竹業是生態大省福建的一個特色產業。在閩北南平,蒼翠修竹遍布的座座青山是當地老百姓的金山銀山,可砍伐後的竹子怎麽運下山,卻一直是制約林業規模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南平本土企業福建智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瞄準了這一產業痛點。不久前,智行航空科技在邵武成功用無人機穿山越河,運載了一批毛竹下山。「毛竹生長在地形復雜的山區,交通不便,人工溜坡下山是主要運輸方式,林農有時候甚至會因為毛竹下山難而放棄砍伐。」智行航空科技總經理陳曉明告訴記者。150公斤級別以上大載重無人機運輸的出現,讓毛竹直接「坐飛機」經由空中運輸、定點投放,降本增效,很好解決下山難問題,推進竹產業高質素發展。
「場景為王。我們需要探路,才能知道低空經濟高質素發展需要什麽樣的機制、標準、基礎設施和技術要求。」福建省大數據集團總經理張文洋認為。
低空經濟振翅高飛的「雙翼」
在新能源動力電池方面擁有寧德時代等龍頭企業,目前正在加快研發航空電池,具有突出產業優勢;裝備制造是福建四大支柱產業,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2023年數碼經濟增加值達2.9萬億元、占GDP一半以上;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無人機配送等新業態需求呈現加速發展趨勢。
發展培育低空經濟產業,福建產業特點突出。據統計,全省現有低空經濟相關企業703家,涉及低空經濟上、中、下遊產業鏈。低空經濟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逐漸形成涵蓋技術研發、生產制造、行銷展示、營運保障、培訓服務等多元業態、差異化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以無人機、直升機、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即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各類低空航空器為核心的低空經濟產業蓬勃發展。
「在產業落地方面,我們與福建省多個城市合作開展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中航金城無人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青松說,「福建省作為中國的制造大省,具備完善的產業鏈和豐富的制造資源。結合這一優勢,我們建議福建進一步加強與低空經濟領域龍頭企業的合作。」
豐富的套用場景與堅實的產業基礎,共同賦予福建發展低空產業的高位勢能,成為低空經濟振翅高飛的「雙翼」。
日前,【福建省低空經濟發展思路】釋出。該發展思路提出:福建將持續發揮特色優勢,加快空域資源改革,合理劃設和調整適飛空域,在確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釋放空域資源。加強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為低空飛行提供安全可靠的網絡化基礎設施保障。發揮在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的產業優勢,以eVTOL等無人機總裝產業專案落地為抓手,推動低空裝備制造產業創新發展。
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對接會上,北京大學空天資訊工程中心主任程承旗以「加大標準推廣力度 助力海絲低空經濟建設——建立低空紅綠燈計算與數據圖示準體系的思考」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正因為福建有著多樣化的套用場景和相應產業基礎,所以在建立低空紅綠燈計算與數據圖示準體系方向的發展,特別有優勢,也存在挑戰。」他說。
挑戰來自城市建設和空域資源能否高度數碼化,從而實作「管得住、放得開」——這也是福建低空經濟未來要振翅高飛的方向。
數據要素保障對於低空經濟發展有多重要?由廈門唯識筋鬥雲科技有限公司的案例可以管窺。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廈門唯識筋鬥雲已在市政、消防、環保、水利、城管等領域深耕多年,構建基於數碼視網膜技術的低空演算法倉平台,拓展出行人橫穿馬路辨識、海上搜救辨識、違章停車辨識、道路擁堵預警、白色垃圾辨識、警示牌破損辨識等各式各樣的套用場景。該公司工作人員陳宇捷介紹,伴隨近年來城市數碼化建設的深化,公司加大了研發無人系統-低空演算法倉、空地聯動的低空數碼平台等產品的力度,為智慧城市低空數碼綜合管理提供更多更優的解決方案。
智慧林業一期——福建省林長制管理系統暨無人機套用管理公共平台的打造進一步印證了數碼化建設對於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截至目前,該系統已服務護林員1.4萬余人,組織無人機飛行6萬余次,采集圖片180萬余張。
「作為該專案的業主單位,福建省大數據集團是數據開發一級主體,匯聚1600多億條政務數據,日均共享數據1.5億條,在全國都名列前茅。智慧林業一期系統的成功開發營運,得益於這一堅實的數據資源保障。」有業內人士分析。透過數據,智慧林業一期系統可以實作對低空活動的全程監控和精準管理,實作「看得見、呼得著、管得住」,同時又透過飛行活動沈澱了更多高價值數據,比如時空數據、環境數據等等,從而形成數碼經濟的正向迴圈、規模發展。
數據賦能,還在為福建低空經濟的高飛開啟更多可為空間。
福建省低空經濟「1124N」數碼化支撐體系總體規劃提出,下一步,將圍繞接入管理、互聯互通、數據匯聚共享等套用需要,加快推進建立一套全省統一的數碼化規範標準;構建一個集管理、數據、能力、AI、安全於一體的能力支撐底座;建設集「通、導、氣、監」於一體的全域全空間低空智聯網、集「雲、數、智、算」於一體的低空智算網等2張網絡;打造空域協同管理平台、低空管理服務平台、低空智能管控平台、營運服務平台等4個平台;結合福建區位特點和產業優勢,積極拓展全省低空經濟在海洋經濟、綠色經濟、閩台融合、公共服務等領域的N個套用場景。
錨定低空經濟的空間數碼化
管控中心、數據中心、低空通感一體網絡、低空航路圖、低空氣象保障服務系統……這是全國首個城市級全空間無人體系示範專案——橫琴全空間智能無人體系背後的技術支撐。數據要素,無疑在其技術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會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舒振傑以橫琴為例講解空間數據對於低空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希望在福建、在福州可以有更多技術的升級,實作空間數碼化,推動低空經濟發展。」他表示。
空間數碼化,離不開數據要素的匯聚分析。
近日,全省首個低空測試示範場在福州國光公園建成,並成功獲批近50萬平方米的空域使用權。
福州市根據該低空測試示範場,釋出福建省首個基於空域指揮的排程系統。在示範場建成啟用的活動現場,演示了該低空空域管理系統的強大能力——一架無人機正在國光公園上空飛行,突發空域緊急關閉情況,無人機迅速響應並執行了返航降落操作,系統成功實作對無人機的即時準確管控。該系統集空域管理、飛行活動監管、應急處理等功能於一體,所有在軌飛行器在系統上「看得到、管得住」。在建成全省首個低空測試示範場的同時,中航金城還同步推出鼓樓區低空示範場的空域網格圖、中國移動5G-A通感覆蓋圖、中國電信5G-A通感覆蓋圖。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建專案中,中航金城創新性地構建了一套科學的城市全域低空空域規劃設計系統,實作了低空數據的匯聚、分析與航路設計,為低空飛行器的安全、有序飛行提供了堅實保障。
無論是低空空域規劃設計系統,還是空域飛行的相關圖紙,對於低空經濟的營運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而這二者的構建完善背後,離不開數據的支撐。
「要讓低空經濟的營運成為數據的營運。」程承旗在介紹基於北京大學團隊研發的北鬥網格國家標準技術,如何建設低空紅綠燈立體交通系統及立體空域圖的「一張圖」時,同樣強調數據要素對於低空交通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他坦言,希望有機會和福建合作成立實驗室,為低空交通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數據支撐。
深圳空天未來董事長王晴從公司在深圳、南京、蘇州的建設經驗出發,認為福建低空經濟的發展,數據要素的驅動將會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低空無人系統的搭建依托於城市的數碼化基礎。」她建議進一步推動數據要素營運,加速構建城市公共服務低空智能體,即「低空無人系統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和公共服務空港、城市值機廳建設,設立無人機測試基地,加快低空起降空港建設,推進通訊導航設施建設、監視設施建設和氣象設施建設。
去年8月29日,我省首個「客製化海上生鮮無人機安全速達」套用場景開啟。(受訪者供圖)
廈門騰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師正在偵錯該公司針對未來城市空中交通場景研制的無人機。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攝
無人機巡護前,三明市沙縣區高砂鎮林業站工作人員對頻校正無人機。福建日報記者 遊慶輝 攝
福州高新區的無人機孵化器提供共享測試平台、共享研發平台、共享迷你工廠等服務。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攝
在三明市沙縣區高橋鎮林業站的林業無人機自動機場,無人機按時間、航線規劃,智能巡護山林。福建日報記者 遊慶輝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