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把「臨沭好兵」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2024-07-25社會
臨沭縣征兵工作人員向應征青年發放征兵政策宣傳單。
臨沭縣舉行2024年春季新兵歡送大會。
臨沭縣組織預定新兵到朱村戰鬥紀念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臨沭縣軍地領導為榮立二等功人員送喜報。本文圖片均由李高升攝
「在我們這裏,當兵的難度堪比考公務員。」眼下,夏秋季征兵工作正在緊張進行,臨沭縣玉山鎮武裝部部長吳利遠說起「臨沭兵」這個響當當的金字招牌非常自豪,「誰家出了大學生,村民們可能說不上來,但誰家孩子當了兵,大家一定知道。」
參軍入伍,在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是件大事。
征兵工作在臨沭歷來是「一把手」工程,全縣征兵工作會議、役前訓練動員大會、集體定兵會、新兵歡送會等重要會議,縣委書記參加是雷打不動的慣例。
革命戰爭年代,臨沭被譽為山東的「小延安」,劉少奇、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這裏戰鬥生活,臨沭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擁軍支前,處處湧現「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碗米做軍糧、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感人場景。
1961年恢復建縣之初,臨沭首任縣委書記趙立修就講:「選送優秀子弟參軍報國是臨沭人民的光榮傳統,這關系國家安危,是我們的神聖使命。」60多年來,這種神聖使命感代代相傳,在常住人口60萬人的臨沭縣,先後送出兩萬多名青年參軍入伍。
送兵63年,臨沭縣沒有一名兵因不合格被退回。從臨沭走出去的兵,人人爭當訓練尖子、個個都想建功軍營,形成了「臨沭好兵」品牌效應。據統計,「臨沭兵」65%以上選晉為軍士,1800多人次立功受獎,1600多人成長為軍官。
近年來,征兵季報名通道一開通,臨沭縣兵役登記和應征報名的人數常常一天就突破1000人。
今年夏秋季征兵開始後,臨沭縣人武部軍事科參謀李義比平時更加忙碌了,每周他都會下載報名人員資訊,和去年的數據庫作對比。臨沭是革命老區,尚武從軍的氛圍濃厚,年輕人參軍熱情高漲,李義經常能從報名名單裏看到「熟人」。
一名適齡青年從高中畢業就開始應征,連續4年報名,一直到大學畢業才如願穿上軍裝。2023年下半年的報名者中,有一名應征青年2019年已經入伍,服役兩年退伍回來,讀完大學後又報名「二次入伍」,並主動申請去新疆邊防服役。
2019年,李義從部隊轉業回到臨沭縣。第一次參加征兵工作時,他的老科長告訴他,征兵工作是臨沭的「金字招牌」,作為人武部的參謀,必須把工作做得細致嚴謹,「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臨沭縣人武部保存著一摞摞翻得卷邊的筆記本,上面人工記錄著每年數百名應征青年的體檢、政治考核、役前訓練情況。
征兵過程中,李義會詳細了解應征青年的專業特長,比如有的人有廚師證或者汽修證,有的人會武術,他會細心地把所有報名人員的資訊匯總成一個表格,便於從應征者中精準、快速地找到最符合部隊需求的人才。
臨沭縣沒有高校,為了儲備高質素兵員,20世紀80年代開始,縣人武部就依托當地的職業學校和高級中學建立國防預備班和國防教育示範校,每年精選近200名國防後備生組織適應力訓練,讓優秀青年提前進入征兵視野。僅臨沭職業中專就先後有8500余名青年學子參訓,成為征集高質素兵員的重要來源。
2015年,臨沭縣征兵辦研制了「精準征兵大數據輔助系統」,區分不同軍兵種和地域的特點要求,對適齡青年分類建檔。每年根據不同物件量身客製、精準推播征兵資訊,把過去的「概略征集」變成了現在的「精準選拔」。
2020年秋季,駐新疆某部在臨沭征兵,需要一個土木工程專業的大學生。縣人武部依托大數據,釘選了本科畢業於防災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石門鎮大峪村適齡青年王亮傑。石門鎮武裝部部長張立達了解到,王亮傑從小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他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是靠著低保和貧困戶優惠政策完成的學業,畢業後在縣城一家建築公司的工地擔任質檢員。
張立達先趕到了王亮傑家,向王亮傑的爺爺奶奶介紹了大學生入伍的優惠政策,隨後又驅車趕往縣城,在建築工地找到了王亮傑。這名從工地上「挖」來的優質兵員,後來順利走進軍營,成為駐新疆某部的一名急需人才。
20年前,吳利遠入伍時,鄉親們敲鑼打鼓地把他送到臨沭縣人武部報到。如今,他作為臨沭縣玉山鎮武裝部部長,成功實作了從「臨沭兵」到「臨沭征兵人」的轉換。吳利遠任職的頭幾個月,就跑遍了轄區的36個行政村、71個自然村,與79名村負責人、民兵連長一一見面,很快摸清了鎮裏1023名大學在校生,以及281名大學畢業生的個人意願、身體狀況和家庭期望。
2021年,吳利遠為了動員鎮上的一名大學生參軍,臘月廿九趕去他家裏介紹入伍政策,後來那名本科生主動申請,順利去往被稱為「尖刀部隊」的某特戰旅服役。
2011年,青島大學臨沭籍學生袁海鵬正在考研和參軍之間猶豫時,時任臨沭縣人武部部長王金華,專程兩次到青島與袁海鵬見面,講述現代化軍隊對他這樣機電類專業人才的渴盼,之後又到家中做他父母工作。
王金華「三顧茅廬追好兵」的真情打動了袁海鵬,也成就一段佳話。如今已是連隊主官的袁海鵬說:「當時多虧王部長,幫我堅定了參軍入伍的誌向。」
「‘後門兵’在臨沭領不到‘通行證’。」吳利遠說,臨沭縣一直流傳著「燒人情紙條」的傳統。
在2006年11月舉行的臨沭縣定兵工作會議上,時任人武部部長王金華拿起打火機,點燃了一張張「托關系」的小紙條。定完兵後,王金華馬上一一登門,給老領導、老同學講解征兵工作有關政策規定,消除了他們的誤解。
更早的1986年10月的定兵會議上,縣征兵領導小組組長宋誌友把老上級、老戰友、老同事遞來的「條子」當眾燒毀。從那時起,燒條子便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多年前,臨沭縣曹莊鎮武裝部部長李永貴的兒子,體檢時因肘外翻被淘汰。送了一輩子兵,自己的兒子卻當不上兵,別人勸慰時,李永貴第一句話就是「誰讓咱是管征兵的人呢」。
每年都有一些應征青年因為體檢不合格被淘汰。臨沭縣體檢中心主任楊化強先後10多年擔任征兵外科體檢任務,他始終恪盡職守,嚴把質素關,所經手沒有出現一例責任問題。
有一年參與征兵體檢時,一名應征青年一個細微的搖頭動作引起了他的註意。經過仔細檢查,發現這名青年頭部有手術刀口,不細查根本無法發現。當事人起初堅決不承認,在耐心的說服下,這名青年承認自己10歲時做過腦外傷手術。按照體檢標準,這名青年不合格。
沒想到,當天晚上,這名應征青年的家人找到楊化強,表示10年前的手術是他主刀給做的,現在又把孩子給刷下來,他們很不理解。楊化強當即查閱了10年前的病例,真的是自己主刀為這名年輕人做的手術。當時手術很成功,術後恢復效果非常理想。
自己治好的病人,又被自己親手卡掉,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面對適齡青年家長的反復求情,楊化強內心很堅定:「優質兵員的標準不是普通的健康標準,必須嚴格把關。」他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做好說服解釋工作,最終得到那家人的理解。
每一個「臨沭好兵」的背後,都有應征青年家長、村支部書記、鎮街衛生院院長、鎮街派出所所長、鎮街鎮長,以及來自縣裏的衛健局、醫療保障局、公安局、教育和體育局、人民法院、廉潔征兵監督員、征兵工作領導小組等13名責任人背書。
2021年,臨沭縣征集了195名兵員,參與征兵的工作人員卻有600多人,他們當中有參與具體工作的組織者、政策宣傳者、一線把關人,更多的是征兵監督者。400多名鄉村幹部、教師、企業負責人和誌願者組成10多個擁軍團隊,被人武部聘為「廉潔征兵監督員」。
一到征兵季,「廉潔征兵監督員」就會佩戴工作證,走進學校、鄉村、體檢站、訓練場進行宣傳、監督,築牢廉潔征兵「防火墻」。征兵監督員、退役軍人楊峻說:「在臨沭當兵很好當,只要你優秀,一分錢不用花;在臨沭當兵也不好當,想‘走後門’‘托關系’,廣大監督員絕不答應!」
臨沭縣軍地領導有一個共識:誰砸了無責任退兵這塊牌子,就砸掉誰的飯碗。2020年臨沭縣征兵定兵會後,蛟龍鎮武裝部接到群眾舉報,該鎮吳家後村應征青年沈某某因涉嫌參與聚眾鬥毆被江蘇省東海縣班莊鎮派出所傳喚。
接到舉報後,縣人武部立即成立由軍地人員組成的專班,連夜趕赴江蘇省東海縣進行核實。經過現場核查、走訪了解,沈某某涉嫌參與聚眾鬥毆造成對方重傷事實明確,縣人武部按照政治考核規定,當即取消該名青年入伍資格。
從事基層征兵工作多年,蛟龍鎮武裝部部長劉仁剛練就了一副「鐵石心腸」。2019年夏秋季征兵時,劉仁剛三姨的兒子、他的表弟經過初檢、復檢和政治考核後,被確定為「雙合格」預定兵員。
參加役前教育訓練時,表弟主動報名參加海軍陸戰隊兵員挑選。可再次進行體檢時,卻被查出肝臟鈣化點由前期檢查到的3個變為4個,按照體檢標準,多於3個即為不合格。
突然的變化像一盆冷水,瞬間澆滅了三姨一家的喜悅,劉仁剛三姨不甘心這個結果,打電話讓他想辦法做工作。深知臨沭征兵的高標準、嚴要求,在親情面前,劉仁剛果斷拒絕了三姨的請求。
後來,劉仁剛利用周末買了東西專程到三姨家,面對面做好解釋工作,最終獲得了三姨的理解。
對體檢不合格的親屬鐵面無私,而對符合條件的高質素兵員,劉仁剛求賢若渴。
一次征兵,劉仁剛走訪時了解到有一名大學新生小張,家庭十分困難,高考成績優異,被一所985高校錄取,孩子想參軍入伍,但家長有思想顧慮。得知情況後,劉仁剛和村幹部一起來到他家裏,耐心向家長講解征兵政策,最終家長同意孩子報名參軍。後來,小張去了海軍部隊服役,2019年考上了海軍航空大學。
送走一批批新兵後,臨沭縣人武部的很多工作才剛剛開始。
吳利遠剛入伍第二年備考軍校,部隊稽核檔案發現他的入團誌願書遺失,如果不及時解決可能失去考學資格。吳利遠心急如焚,立即把求助電話打到臨沭縣人武部。讓他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人武部就協調教育局、學校和派出所,出具了證明材料並傳真到部隊,吳利遠最終如願考上軍校。
2011年,吳利遠家的宅基地被鄰居侵占,他得到訊息後,雖然氣憤但也感到很無助。沒想到,幾天後家裏再次給他打電話,母親高興地告訴他事情已經解決了。他才得知村支書主動找到鎮武裝部,協調國土所、派出所人員做工作,鄰居認識到錯誤,還登門給他家道歉。
「12年的軍教,我上了軍校、入了黨,先後被表彰為優秀學員、優秀軍官,多次參加重大演訓任務。回想起來,正是黨和政府的幫困解難、父老鄉親的關心支持,讓我能夠安心服役、成長成才。」吳利遠說,作為一名基層征兵人,不僅要把兵送出去,還要把心貼上去,解決好他們遇到的難題,當好他們成長的堅強後盾。
為全力支持「好男兒去當兵」,臨沭縣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在國家出台標準前,縣裏就明確規定大學生入伍優待金補償標準最高增發50%,並拿出事業單位15%年度指標定向招聘退役士兵。
臨沭縣人武部部長孫軍濤深有感觸地說,「實踐證明,把退役軍人的後路解決好,就是最好的征兵宣傳」。
2021年春節剛過,臨沭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科科長楊進美就收到一封來自4000多公裏之外某邊防部隊的感謝信。信是現役軍人胡陳寶寄來的,他的父親不久前不幸從高處跌落摔斷腰椎,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也沒有收入。事發後,縣裏第一時間送上了救助金,幫助他家渡過了難關。
胡陳寶在信中寫道:「現在,我在零下40攝氏度的高原站崗執勤,內心卻是暖暖的。我一定為家鄉當好兵,為祖國站好崗。」
臨沭籍戰士李方傑,父親早年病故,母親常年臥床,孩子又年幼,妻子想辭職照顧老小,臨沭縣領導帶隊現場辦公,就近為其家屬安置工作,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
臨沭縣領導曾講過這樣一句話,「臨沭的兵送出去都是好鐵,回來都是好鋼,是建設家鄉的棟梁」。2018年開始,臨沭縣招考村居幹部和其他公益性崗位人員時,會拿出20%名額專項解決退役大學生士兵和立功受獎退役士兵的就業問題。據統計,全縣有1400余名退役軍人進入村居「兩委」班子,其中「兵支書」就有306人。
對意向創業的退役軍人,他們在縣和鄉鎮街道建成退役軍人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專門設立退役軍人關愛基金,為他們提供創業貼息貸款。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舉辦各類就業推介活動近400次,先後有120人創辦企業。
2018年,退役軍人邢自慶籌建跨境電商專案,由於資金和場地問題陷入困境。縣裏免費為他提供了場地,減免他的物業和水電費,還提供了專項貸款。現在,邢自慶的跨境電商專案年銷售額已近億元,個人獲得省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一等獎等榮譽。他感慨說:「我脫了軍裝還能享受榮光,一輩子要對得起穿過的綠軍裝。」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龔阿媛 通訊員 劉國順 賈二兵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