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海南女子被騙36.6萬,抖音客服電話引發恐慌,真相究竟是什麽?

2025-01-12社會

前言

最近海南瓊海市的幾位市民就接到了這樣一通看似「例行」的電話。不同的是,他們沒能及時意識到這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最終造成了令人惋惜的財產損失。這個所謂的「新型詐騙」也讓不少人後知後覺,紛紛議論: 騙子套路又「升級」了,我們還有什麽安全感

從「直播會員」扣費說起

瓊海市的幾位受害者分別接到了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抖音官方客服」,通話內容幾乎如出一轍:受害者「被開通」了某種收費性質的直播會員服務, 這項服務費用每月高達800元,並會自動從銀行卡扣費 。對方還聲稱:「 如果賬戶因余額不足扣款失敗,可能會影響您的個人征信記錄

畢竟,800元的扣款雖然不算天文數碼,但長期每月自動扣費,確實是一種不小的開銷。更不用說,「 征信記錄 」這種聽起來就帶著嚴重後果的說辭,足以讓許多人慌了神,開始盲目地聽從對方的指引。

受害者都遇到了什麽?

第一位受害者鄭女士,騙子引導進入指定的QQ群,按照他們提供的步驟下載一款名為「 騰訊微保 」的手機套用,就能順利取消所謂的「直播會員」服務。鄭女士起初還猶豫了一下,但對方耐心地一步步引導她操作。很快,她被要求開啟螢幕共享功能,並在對方「指導」下進入了一個陌生的網址。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便完全不受她控制了: 銀行卡號、驗證碼、密碼 ——這些關鍵資訊在對方「協助取消會員」的過程中被悉數獲取。不到幾分鐘,她便收到了一條扣款短訊, 金額高達2.1萬元

同樣的手法,還發生在郁女士身上。這位受害者甚至沒有時間多想,便被對方拉進了另一個看似正規但實際上隱藏危險的「會議室」。透過一款名為「 認證會議」 的套用,騙子對她的手機進行了所謂的「 遠端協助 」。在對方的指揮下,郁女士逐步輸入了 銀行卡資訊,甚至將驗證碼也一並交給了對方 ,直到她的手機接連收到扣款通知時才意識到不對勁。然而為時已晚, 她被騙走了整整3.1萬元。

而最後一位受害者劉女士的遭遇更讓人痛心。她接到的電話與其他人一樣,但對方要求她下載安裝的是一款叫「 銀聯會議 」的APP。這一次,騙子並未急於讓她輸入銀行卡資訊,而是利用 遠端控制功能直接操作她的手機銀行套用 ,讓她在不知不覺中泄露了銀行卡密碼和賬戶資金資訊。短短幾十分鐘內, 她的賬戶被劃走了36.6萬元

騙子套路升級,這次他們到底用了什麽新招?

從開頭的「直播會員自動扣費」說辭,到後來的「技術指導」環節,每一步都顯得異常「合理」。尤其是騙子透過 QQ群、「會議室」、APP等方式構建出的虛假場景 ,不僅讓受害者放下了心理防備,還主動按照他們的指令操作。這種「 技術感」和「專業感」的包裝,顯然是為了掩蓋其真正的目的

很多人並 不了解「螢幕共享」功能的風險 ,認為對方能「看到螢幕」只是一種協助操作的手段,而忽略了共享功能可能泄露私密資訊的事實。也不知道,遠端操控功能的便利性本應是為了解決某些技術問題,但在這種場景下卻被用作了直接操控受害者賬戶的工具。

為什麽這麽多人會上當?

很多人會在心裏問一句:「他們怎麽會這麽輕信?騙子學會了在話術中加入 威脅感 ,比如「影響征信」「資金被扣光」等,這些看似嚴肅的理由非常容易擊中普通人的心理弱點。特別是在對網絡技術不太熟悉的人群中,騙子的話術更加奏效。

騙子可能提前掌握了 部份受害者的電話號碼及其他基本資訊 ,這讓他們的身份看起來更加真實可信。再加上現代人日常接觸到的APP、群聊等工具復雜多樣,很多人並未意識到自己平常使用的功能可能會成為詐騙分子的「 武器 」。

看似專業的背後是什麽?

無論是鄭女士、郁女士還是劉女士,三人的被騙經歷似乎都踩在了同一條 「套路鏈」 上。騙子並沒有直接要求轉賬,而是透過一系列 「技術包裝」 讓受害者對他們產生信任。這種手法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建立在精心策劃的流程基礎上。

1. 專業話術:從「客服語氣」到「技術術語」

他們會用一種讓人聽起來「不容拒絕」的語氣開場,比如:「 您好,您最近是否開透過某項直播服務? 」透過這樣的開場白,騙子迅速讓受害人處於一種「被通知」的被動狀態。緊接著,他們投擲 「自動扣費800元」「影響征信」等關鍵詞,加劇受害人的焦慮情緒。

在後續操作中,騙子會不斷投擲技術相關的名詞, 比如「會議室」「認證程式」「螢幕共享功能」等等 。這些術語聽起來足夠正規,也足夠復雜,讓受害人下意識地相信對方具備一定的專業背景,從而忽略了對對方身份的合理懷疑。

2. 高科技手段的運用:遠端操控為何成為致命武器?

這類騙局之所以能輕易得手,歸根結底是利用了現代技術的便利性。鄭女士、郁女士和劉女士分別被誘導下載了 「騰訊微保」「認證會議」「銀聯會議 」等看似正常的APP。而這些應用程式其實本身並沒有問題,但騙子透過它們實作了自己的目的—— 獲取受害人的螢幕操作許可權

對於技術並不熟悉的人來說, 螢幕共享只是一個用來「協助」解決問題的工具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一旦開啟共享許可權,騙子便可以看到受害人螢幕上的一切內容,包括銀行卡資訊、驗證碼,甚至可以直接在螢幕上執行遠端操作。

受害者心理剖析:是什麽讓他們一步步陷入圈套?

騙子的成功並不僅僅依靠技術手段,他們對受害人的心理弱點也有著深刻的把握。在這些案例中,有幾個明顯的心理誤區被騙子充分利用:

(1)對權威的盲目信任

隨著互聯網平台越來越深入人們的生活,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官方客服」是一個可靠的存在。特別是在電話中,受害人很難核實對方的身份。

(2)對技術的不了解

現代技術日新月異,但並非所有人都能跟上這些變化。螢幕共享、遠端協作這些功能,雖然常見於工作場景,卻是大多數普通人很少接觸到的領域。

(3)對財務問題的過度焦慮

當對方提到「自動扣費」「征信風險」這些敏感詞匯時,大多數人會下意識地緊張起來。畢竟,800元的月度扣費不是一筆小數目,更不用說「影響征信」聽起來嚴重得多。

類似騙局為何屢屢得逞?

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上當?歸根結底, 是騙子的套路太過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扣費、會員服務、客服解決問題,這些情景在人們的生活中幾乎每天都會出現 。而正因為這種「生活化」的偽裝,很多人即便心存疑慮,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

被騙後的代價:不僅是金錢的損失

像鄭女士、郁女士這樣的案例,損失金額雖然可觀,但還在一個相對 「可以承受」 的範圍內。而對於劉女士來說,36.6萬元的巨額損失無疑是淪陷性的,這不僅打擊了她的經濟狀況,更對她的 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創傷

不要輕信陌生人和陌生來電

不要輕易向陌生賬號轉賬

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讓騙子無機可乘

素材取自: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