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烏克蘭危機升級1000天:「關鍵冬天」來了,轉折點還有多遠?

2024-11-20社會
11月19日是烏克蘭危機自2022年2月升級以來的第1000天。
從閃電式升級,到拉鋸式延續,再到僵持式消耗。兩年多過去了,俄烏軍隊還在前線廝殺,兩國本土仍頻繁遭到無人機和導彈襲擊,美國突然傳出「松綁」烏克蘭武器使用限制的訊息,各方開始為誓言「24小時內解決俄烏沖突」的杜林普重返白宮做準備……
一千個黑夜過後,這場本世紀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軍事沖突將向何處去?黎明究竟還有多遠?
美國「冒險」?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宣布在烏克蘭東部開展「特別軍事行動」。烏克蘭隨即宣布全國戰時狀態。烏克蘭危機就此升級。
自那以來,在美國及北約的推波助瀾下,俄烏攻守進退,在歐洲大陸中心地帶撕開一道綿延上千公裏的傷口。第一年,烏克蘭失去大片領土,但也取得反攻勝利,烏東頓巴斯地區成為主戰場;第二年,俄軍拿下烏東交通要地巴哈穆特,烏軍反攻失敗,前線陷入僵局;第三年,俄軍占領烏東更多土地,烏軍越境攻入俄本土並控制土地。
在開戰1000天這個節點來臨之際,基輔似乎收到來自華盛頓的更多「鼓勵」。
據新華社援引美國媒體訊息,美國官員17日稱,拜登政府已準許烏克蘭使用美制遠端導彈打擊俄縱深目標。這意味著在多次拒絕烏方這一訴求後,拜登政府的援烏政策出現重大轉變,可能會增加俄戰爭成本,限制俄軍發動襲擊和向前線提供補給的選項,從而讓烏克蘭松一口氣。
到目前為止,白宮未予確認。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指出,美國「開綠燈」是一種戰略上的冒險。俄羅斯此前已向西方發出明確警告,如果美歐這樣做將被視作直接參與俄烏沖突,將引發俄羅斯的核反擊。拜登政府如果真的放行,可以說是不負責任的舉動,可能出於國內政治方面的考量,比如想為杜林普新政府的對俄、對烏政策設定政治或安全門檻等。
「美方的這一轉變可能會使俄烏沖突進一步升級,並為潛在的和談設定更多障礙。」張弘指出,從中可見,美國建制派或軍工利益集團並不希望俄烏沖突立即停止。這也反映出美國國內圍繞烏克蘭問題的算計、矛盾和分裂。
關鍵冬天?
在外界猜測美方為何此時「轉向」、俄方可能如何回應之際,俄烏前線正準備迎接又一個寒冬。
同在17日,烏方稱,俄軍對烏克蘭電力系統發動今年8月以來最大規模襲擊,發射約120枚導彈和90架無人機。與此同時,俄軍正在烏東前線取得自2022年2月以來的最快進展,並加大對烏東北部和東南部的軍事壓力。
在俄羅斯境內,烏軍仍控制著今年8月對庫爾斯克州發起地面行動後攻下的土地。俄軍近期在當地投入更多兵力試圖驅逐烏軍。烏方稱,雙方在當地展開激戰。
經過兩年多的拉鋸和消耗,俄烏戰局究竟處於什麽階段?
「這個冬天是個關鍵點。」有烏克蘭高官稱,烏方要努力改善戰場地位,以確定未來談判中的起始位置。
「在杜林普當選後、拜登卸任前的‘視窗期’,雙方都有意加大攻勢,以爭取更有利的軍事形勢,收集更多談判籌碼。」張弘從俄烏各自的優劣勢進行觀察。
俄軍在戰場上占據火力、兵力等優勢,正在烏東前線加大進攻力度,特別是在紅軍村和庫皮揚斯克南北兩個方向。不過,俄羅斯也面臨一些壓力。一是兵力戰損不小,持續傷亡會對俄羅斯社會造成長期傷害。二是美國「開綠燈」後,距俄烏邊境300公裏範圍內的200多個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都會成為烏軍打擊目標,俄羅斯將面臨安全和軍事壓力。
反觀烏克蘭,有數據顯示,在2022年2月至2024年8月期間,美國和歐洲已向烏克蘭提供約1954億美元的援助。不過,隨著冬季來臨,烏克蘭處境艱難。一來,土地結冰適合機械化部隊的大規模移動,俄羅斯會抓住氣候有利條件,在聖誕節前加大進攻力度。二來,烏克蘭電力等基礎設施在俄軍今年早些時候的兩次進攻中受損嚴重,發電能力減半。電力短缺將讓烏克蘭經濟民生陷入困境,這也被視為俄羅斯對烏克蘭施壓的一種手段。
轉折將至?
俄烏沖突的1000天距離杜林普重返白宮只剩兩個月時間。
這位美國前總統在競選期間多次批評美國援助烏克蘭的規模,誓言將在短時間內結束俄烏沖突。這讓人們對美國軍援烏克蘭的前景以及西方「統一戰線」提出質疑。
種種跡象表明,烏克蘭方面正在重新考慮俄烏沖突的「結束」方式。烏總統澤連斯基上周稱,烏克蘭必須盡最大努力,透過外交手段在明年結束戰爭;但他拒絕在烏克蘭獲得適當安全保障前進行停火談判。
克里姆林宮則表示,普京6月已提出結束戰事的條件,即烏克蘭必須放棄加入北約的野心,必須從其軍隊部份控制的四個烏克蘭地區撤退。
有知情人士稱,杜林普團隊正在討論俄烏沖突的「和談方案」,包括設立上千公裏的軍事緩沖區等。
這場曠日持久的沖突正在靠近「戰與和」的十字路口?
「俄烏沖突的本質是俄羅斯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之間的戰略博弈。隨著杜林普即將上台,美國過去拒絕與普京對話的態度有望扭轉,美國可能會采取‘拱火澆油’與‘對話談判’兩條腿走路的做法,這將是一個重大變化。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實作戰略妥協的可能性開始出現了。」張弘指出。
不過,到目前為止,杜林普團隊的「和談方案」並無最終版本。在張弘看來,美國媒體透露出不同版本的方案,其實是對俄羅斯和烏克蘭承受能力的試探。杜林普有意促成俄烏和談、美俄戰略緩和,但前提是各方願意配合。從目前的情況看,各方立場相去甚遠,要想重回談判桌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國內、俄烏之間、美歐之間和歐洲內部均沒有共識。」張弘註意到,美國民主黨、共和黨、國會、五角大廈以及中央情報局意見不一;俄烏雙方在領土、加入北約等問題上分歧巨大;歐洲國家對烏克蘭問題的感知與美國完全不同,擔心其他後蘇聯空間或東歐地區的國家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歐洲內部則傳遞出混亂訊號,德國總理朔爾茨主動給普京打電話,但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又稱七大工業國組織繼續力挺烏克蘭。
秩序之爭?
作為冷戰結束以來最重大的地緣政治事件,烏克蘭危機有著復雜的歷史經緯,也對世界局勢和國際秩序帶來深遠影響。張弘著重指出四個方向。
首先,大國關系惡化,大國地緣政治緊張上升。過去,大國鬥而不破。現在,俄美之間和俄西之間只有競爭沒有合作,局面非常危險。
其次,國際政治陣營化得以發展。北約北擴,美歐抱團,俄與北韓、俄與白俄羅斯走得更近,實際上加劇陣營對抗趨勢和集團政治。
再次,全球經濟秩序受到沖擊。過去,美國以價值觀和安全為由進行全球產業鏈「脫鉤」。現在,俄烏沖突延宕對全球產業鏈的傷害愈發凸顯。杜林普上任後可能會給世界經濟秩序帶來更多混亂。
最後,這也是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國際秩序之爭,對抗升級風險仍然存在。冷戰後,現有國際秩序由西方主導;俄羅斯反對西方在地區事務中的新殖民主義、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眼下,杜林普有意與俄羅斯進行戰略妥協,希望將美國的外交和軍事資源更聚焦於亞太。但美俄烏之間的要價仍存在很大差距。除烏東四地和克里米亞外,俄羅斯還要求在歐洲安全秩序上擁有話語權,要求與西方建立長期穩定的安全架構。一旦談不攏,對抗也可能會升級。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