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0
2015年4月21日,杭州日報「拯救民勤·綠色傳遞」公益活動帶領讀者前往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開展春種,那是記者第一次看到「杭州林」。
九年後的同一天,記者再次來到了民勤。
成年梭梭。
九年時光,改變了什麽?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距離杭州2300多公裏的縣城,看看全國荒漠化監控與防治的最前沿,看看大家為之驕傲的「杭州林」,看看為我們抵禦風沙的梭梭,看看九年後的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
2015年4月21日,攝於甘肅上空。
2024年4月21日,攝於甘肅上空。
「甘」是心甘情願的甘
「我是甘肅人,在上海。平時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
「讀書時最大的心願是走出去,如今只剩鄉愁。」
「甘肅武威人,座標西安,想家。」
以上是紀錄片【河西走廊】中的彈幕。
因網絡直播而走紅的甘肅省武威市明清街夜市。
有網友說,甘肅的「甘」是心甘情願的甘,「肅」卻不是歸宿的宿。
這句話若是放在十四年前,同為甘肅在外務工青年的馬俊河也許會無奈認同。而如今,卻有越來越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來到民勤,和他一起種梭梭。他們彎腰90度,在四方墩的鹽堿地上種植梭梭,像是一個個細心的裁縫師傅,兢兢業業地為兩片茫茫沙漠鎖邊。
在民勤縣昌寧鎮四方墩灘種植梭梭的誌願者。
在文旅市場全面復蘇的2024年,「潑天的富貴」因一碗麻辣燙降臨在甘肅天水,漢服文化的興起,也讓敦煌、張掖等河西走廊寶藏城市更加熱門。而隸屬於河西走廊中心地帶的小縣城民勤寧靜依舊,讓人印象最深的仍是那句處處可見的標語:「確保民勤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當年選擇回到民勤做公益,是因為不想成為「生態難民」。馬俊河總是在不同場合用這句話回答著有關「初心」的問題。他笑稱自己是民勤縣的「初代網紅」,「治沙‘英雄’在我們這就是坐在村口曬太陽的普通老漢。」馬俊河說。
民勤縣三雷鎮三陶村瑞安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為坐在瑞安堡門口的馬俊河。
民勤,一座因為人民「能吃苦」而聞名的縣城
此次載著記者和讀者代表前往民勤縣的司機師傅也是甘肅人,來自省會城市蘭州。他走遍了甘肅、內蒙古等諸多地區,民勤,卻是第一次來。
車後輪陷入沙土,司機師傅正在挖沙。
4月22日上午,車輛陷入路邊溝內,司機師傅用帶去種梭梭的鐵鍬一點點挖著輪胎兩邊的沙土。一位讀者代表上前對他說:「辛苦了師傅,沒想到遇上了這樣的情況。」他拍拍身上的土說:「沒事兒,你們是好人,是來這裏做好事的。」
當天,位於民勤縣昌寧鎮附近的四方墩黃沙漫天——張嘴進沙,睜眼進沙,口袋裏是沙,鞋子裏也是沙。面對在南方人眼中如同沙塵暴般恐怖的天氣,馬俊河卻淡定地說:「別慌,區區三到四級西北風而已。」
「你看那個土墩,那就是四方墩。它是一個漢代的烽火台。」馬俊河指著遠處土黃色的梯形土堆告訴記者:「過去這裏屬於昌寧湖水域,據文獻記載,整個水域是在1967年徹底幹涸的。」
四方墩灘位於民勤縣昌寧鎮附近,是漢代修建的烽火台。
當天的種植活動不得不在風沙中匆匆收尾,此時被風吹起的黃土已經看不到車前的路。走進當地一戶農家開啟水龍頭準備洗手,裏面流出的水比棉線粗不了幾分。
「民勤人民是出了名的能吃苦。古時候,民勤百姓去阿拉善左旗那裏的鹽湖制鹽,濃度很高的鹽水會腐蝕皮膚,民勤人卻吃得了這種苦。」馬俊河說。
民勤縣沙漠雕塑公園。午休時間工作人員躺在沙地上休息。
相比九年前,記者眼中的民勤縣城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蒙著一層灰的街道如今被整潔的馬路代替,夜市裝飾著統一的燈牌,點綴在現代化的居民區之間。在此次入住的酒店後面,有一條名為「大寺廟巷」的小弄堂,當清晨的陽光透過層層綠葉灑向大地時,歲月靜好的感覺,很難與沙塵暴或幹旱等嚴峻的詞匯聯系在一起。
攝於民勤縣大寺廟巷。
當我們聊治沙,就不能只聊治沙
對於杭州日報的讀者來說,捐種梭梭,為「杭州林」增綠這件事已經持續了十四年。「杭州林」三個字最初寫在一段沙棗樹樹枝上,後來鑿在了石頭上,2019年又刻在了長方形的石碑上。每片「杭州林」,記者都去過。它們距離民勤縣城越來越遠,意味著防風固沙的梭梭林面積正在變得越來越大。
第一片「杭州林」,2015年4月22日攝於民勤。
2015年前往民勤參加春種活動的讀者代表為第二片「杭州林」揭牌。
位於四方墩的「杭州林」,立於2019年。
據民勤縣林業和草原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民勤縣全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達到230萬畝以上,其中壓沙造林103萬畝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萬畝以上,在408公裏的風沙線上建成長達300多公裏的防護林帶,全縣森林覆蓋率由上世紀50年代的3%提高到18.28%,草原綜合植被覆蓋率達到18.65%。
一直在治沙一線的甘肅青梭公益發展中心的負責人馬俊河態度很坦然:「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嘛。」他笑笑說。
畫面中道路右邊是被梭梭林覆蓋的騰格裏沙漠,左邊是未被植物覆蓋的沙漠。
4月22日下午,記者再次走進了九年前同一時間到過的民勤縣昌盛村,「沙上墻,羊上房」的昌盛村在呼嘯的風沙中看不到一個人影。
馬俊河邊走邊對大家說:「你們可以走進林子裏感受下,和路邊的風沙比較一下。」他走在最前面,聲音隨著腳步深入梭梭林後變得越來越輕。
走進這片梭梭林,它們發白的根系深深紮根於沙漠,走進林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風仿佛靜止了。
2015年4月22日,攝於民勤縣昌盛村。
2024年4月22日,攝於民勤縣昌盛村。(記者 於佳 攝)
「在這一刻,我才真切地體會到種梭梭的意義。」同行的讀者代表發出感慨。
雖然無法挽救已經消失在沙漠中的村落,但為了防止更多的村落消失在沙漠中,我們還需要種植更多的梭梭。
梭梭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
但願下一次從民勤縣城出發去種梭梭時,路上還要花更久的時間。
沒有飛揚的塵土,路的兩邊綠樹成蔭。
這或許還要很多個九年,但幸好我們還會有很多個「杭州林」。
沒有植被覆蓋的騰格裏沙漠一望無際。
梭梭在春天抽出嫩芽。
去年9月份在梭梭樹上開出的小花在枝幹上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