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廣州102路擬停運,無軌電車「江湖地位」再引熱議

2024-02-24社會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嚴藝文
廣州無軌電車102路擬停運的訊息近日釋出,引發熱議。這趟開行了60多年的電車串聯東山西關,承載了許多廣州街坊的記憶與情懷。廣州是華南地區唯一一座擁有無軌電車系統的城市,電車的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初,空中縱橫線網為老城區居民所熟悉。近年來,隨著充電式新能源公交汽車的普及,無軌電車面臨「是否過時」的爭議。在城市發展行程中,如何在最佳化路線的同時保留城市公交記憶?
63歲的102路,老廣集體記憶
「驚聞102路要取消,和103路整合……」2月18日,巴士迷小明在朋友圈這樣寫道。當天,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官網釋出相關公示,計劃暫停營運公共汽車102路。根據具體的路線設定情況,102路路線將與103路進行重組整合,102路停運後,該路線的空白區域將由103路代替(詳見本報2月20日A4版報道)。
「我在西關住,幾十年去東山走親訪友都是坐102路,這是我們一代人的記憶,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聽說102路計劃停運,梁阿姨一早特地來乘坐這班車,想再看看沿途的風景。「我住在中山六路一帶,如果去南方大廈買東西,那一定是坐102路,買完後逛逛長堤,再坐車回家。」乘客王先生回憶。
記者了解到,102路為無軌電車路線,其前身是電車2路,路線開通於1961年,至今已有63年歷史。路線起於文化公園(粵海關博物館)總站,途經廣州文化公園、粵海關博物館、東升醫院、北京路文化旅遊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等地,沿途設人民南路、西門口(中山六路)、中山五路、農講所等14座車站,止於東山總站。
「南方大廈是一代廣州人不可磨滅的記憶,住在人民路、中山路一帶的老廣都會坐102路去南方大廈逛商場。因此,102路也成了沿線居民的集體記憶。」小明說,曾經的102路是通道車,擠車上下班或上下學的光景,如今想來也是滿滿的回憶。
對於老廣來說,102路的經典之處還在於自開線以來,路線幾乎未改。「102路的行駛路線從人民路轉中山路,連線兩大交通走廊,63年來沒發生大變動,這是市內罕見的,也是電車路線裏的唯一。」巴士迷謝老師表示,正因為此,102路可以說是人民南路、中山六路傳統風貌區和歷史建築東山電車總站的重要組成部份。
此番涉及調整的無軌電車103路,前身是開通於1963年的電車3路(文化公園-越秀公園),也有60余年的歷史。而與102路數十年路線未改不同,103路不止一次改線。其中,1989年由越秀公園延伸至機場路總站,1991年改道至盤福立交二層、德坭立交底掉頭。2020年11月,103路路線再度調整,不再途經機場路總站至廣醫沿途各站,告別了自開線以來的文化公園總站,進駐廣鋼新城。「感恩一路有你。」曾住在103路沿線的小明對這趟路線頗有感情,當時還特地制作錦旗,在改線前夜和一眾巴士迷一起向老線告別。
老字號「孖辮車」,多次換車升級
在老廣州的故事裏,無軌電車是重要的一抹記憶。從1919年正式申請籌辦開始,廣州電車走過了百年歷程,是這座城市的「老字號」。1960年9月30日,廣州市無軌電車通車,1路線(越秀公園-中山四路大東門)投入營運,標誌著羊城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電車。
圓滾的車頭帶著大圓燈,龐大的車身與小小的車窗玻璃,車廂內部是條狀木制的凳子,司機位置有「雞翼」窗仔,配小風扇,在沒有空調的條件下為司機通風。電車頂部的線纜則如兩條豎起的「辮子」,不時與電線擦出火花,廣州人親切地稱其為「孖辮車」。在老城區密密麻麻又井然有序的電線下,電車行駛在一座座騎樓之間,是老廣心中獨有的情結。
半個多世紀來,無軌電車經歷了多次車型變化和技術突破,可增程式的雙源無軌電車既保留「邊走邊充電」的優勢,脫網狀態下的續航裏程也大大提升。廣州街坊不舍的102路,目前多為典雅之星Ⅲ型無軌電車。於1984年入職電車公司的利錦泉,參與了由廣州電車自主研發設計且擁有外觀專利特許的典雅之星Ⅰ-Ⅲ代的設計工作。
2007年,由廣州電車公司與珠海廣通客車廠聯合開發生產的典雅之星Ⅰ型無軌電車投入使用。這是國內首輛無障礙觀光無軌電車,由於外形亮麗,車上圖案以花朵為主,很多巴士迷稱它為「春田花花」。「典雅之星的造型外觀更加時尚、動感,改變了‘四方頭’的方形設計,車頭采用圓弧狀設計,後視鏡置於車頭前兩側,更添立體感。」利錦泉說。
典雅之星不斷升級,從Ⅰ型到Ⅱ型再到Ⅲ型。利錦泉告訴記者,自2014年投入使用的典雅之星Ⅲ型無軌電車,由廣州電車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與宇通客車廠共同研發,透過采用鋰電池系統等新能源先進技術,充分融合純電動車與無軌電車的優點,可實作純電動執行——它,被廣大市民親切地稱為「電鯊」。目前,典雅之星Ⅰ型和Ⅱ型無軌電車均已退役。
是否過時?改良求變留存人文景觀
2023年2月25日22時,配車編號D1-A320的111路末班車在黃石路總站開出,這條為市民服務了近22年的路線完成歷史使命,正式暫停營運,成為本世紀以來廣州第一條撤線的無軌電車路線。目前,廣州有無軌電車路線14條,其中日班13條、夜班1條,途經荔灣、越秀、白雲、海珠、天河等區。
近年來,對於無軌電車「是否過時」時有爭論。2021年,有廣州市政協委員建議制訂改造電車為充電式新能源公交汽車的行動計劃,並逐步將目前的「辮子」電車更換為充電式新能源汽車。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回復該提案時表示,半個世紀以來,無軌電車作為廣府文化傳播、推動「公交+旅遊+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深受廣大市民遊客歡迎,是廣州市不可或缺的一張靚麗名片。
有觀點認為,無軌電車使用的接觸電網密布於主幹道路上方,既影響市容市貌,更存在不少隱患。廣州市交通運輸局也在回復中表示,新型純電動公交車套用後,其因為無需在行駛道路上空架設充電路線,確實具有對城市景觀影響小等優點。該局在今後無軌電車到期再投入及線網最佳化調整過程中,會對營運車輛類別進行充分評估,選取新型純電動車輛逐步替換無軌電車,並結合城市更新改造,合理調整東風西路等無軌電車線網的設定。
無軌電車面臨壓縮的問題,並非只有廣州存在。上海曾將12條傳統無軌電車路線調整保留至6條,其他路線予以廢除,原來路線上的觸網線、電車桿等配套設施也統一進行拆除、調整、更新。保留下來的路線有兩個共同點:一是開線營運時間均超過60年,二是都途經歷史風貌區和旅遊景點。這些路線也在積極求變,部份路線進行線網最佳化改造,透過引進全新的架設理念,結合新研發電車綜合桿及線網配件,減少40%的路口電桿和50%的布線。
尋求改良或是出路。有觀點提出:城市無軌電車架空線網、路桿可進行景觀統一規劃設計,使之成為結合街區景觀的視覺引導,亦可成為城市中的一道獨特景觀。還有聲音指出,從發展趨勢來看,地面公交和軌域交通今後有望進行機構整合,若二者的供電系統也能夠互聯互通,將對無軌電車的發展帶來極大助力。
「要尊重客觀形成的歷史景觀,不要千城一面。這些線網本身已經是城市歷史記憶與發展的承載,需要考慮的更多是安全因素。」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全面最佳化營商環境咨委會委員譚國戩認為,要做好既有線路的道路通勤承載力、客流量、客流群體、客流頻率等數據分析,合理最佳化線網。
對於市民心中的經典路線,譚國戩建議,有效串聯文旅資源,打造廣州的無軌電車旅遊路線,使「孖辮車」成為城市景點打卡旅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