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迎接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機遇

2024-02-24社會

2024年1月18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的釋出,使中國成為「昆蒙框架」透過後全球首批完成生物多樣性戰略與行動計劃更新的國家之一——

迎接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機遇

【生態視界】

作者:全占軍 劉海鷗 杜樂山(分別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自2018年11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四次締約方大會落下帷幕,中國即著手推進【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舉辦。5年多來,透過主辦COP15以及相關活動,中國充分發揮主席國優勢,不斷提升在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從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參與者、貢獻者變成了倡導者、引領者,用實踐和行動彰顯了中國作為和中國擔當。

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灣河口濕地,白鶴在覓食。新華社發

1、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在行動

5年多來,中國生物多樣性治理工作不斷換擋提速,采取了一系列實施力度大、覆蓋範圍廣、影響周期長的行動措施,在取得令全球矚目成就的同時,也引領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踏上新征程。

黨中央將生物多樣性治理理念提升到新高度。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切實踐行承諾,抓好目標落實,有效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共同守護地球家園。2021年和2022年,習近平主席分別以影片的方式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和第二階段高級別會議開幕式,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提出加強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四點主張」。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生態系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等。近年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等重要理念得到廣泛傳播和套用。所有這些,均在戰略高度上為中國生物多樣性治理指明了方向。

國家將生物多樣性治理提高到新境界。 2021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從四個方面系統闡述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念、行動和成效。同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為中國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作出重大戰略部署。2022年12月19日,隨著【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席一錘定音,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昆蒙框架」)獲得透過。2024年1月18日,經國務院批準,生態環境部釋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中國成為「昆蒙框架」透過後全球首批完成生物多樣性戰略與行動計劃更新的國家之一。

地方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新模式。 北京、河北等地開展了全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雲南、海南等地印發省級「生物多樣性指導意見」,山東、浙江更新了省級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為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實踐樣板。同時,各級政府積極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路徑,爭創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簡稱「兩山」基地)。目前,全國已有7批次572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240個「兩山」基地,為各地更好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提供了寶貴經驗。

社會各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情呈現新高潮。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從事生物多樣性研究,成果不斷湧現並得以套用,先後釋出了幾批紅色名錄和入侵物種名錄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加大生物多樣性領域投資,數十家中資銀行金融機構參與【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宣示】;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生物多樣性納入自身社會責任報告,並透過各種形式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投身到生物多樣性治理工作中,對政府生物多樣性治理工作起到監督和補充作用;越來越多的公眾積極參加「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六五環境日」等宣傳教育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水平持續提高,努力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行動者。

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育區,麋鹿在散步。新華社發

2、「昆蒙框架」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提出新要求

「昆蒙框架」對締約方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因在於「這是一個為所有人——全政府和全社會制定的框架,其落實需要政府最高一級的政治意願和承認,並依靠各級政府和社會所有行為體的行動與合作」,這也是「昆蒙框架」提出的「全政府和全社會方法」。

「昆蒙框架」的行動目標14,對政府提出「確保將生物多樣性及其多重價值觀充分納入各級政府和所有部門的政策、法規、規劃及發展行程、消除貧困戰略、戰略環境評價、環境影響評價,並酌情納入國民核算,特別是對生物多樣性有重大影響的部門,要逐步使所有相關的公共和私人活動、財政和資金流動與該框架的目標和指標相一致」等要求;行動目標15,對大型跨國公司和金融機構提出「采取法律、行政或政策措施,鼓勵和推動商業,確保所有大型跨國公司和金融機構定期監測、評估和透明地披露其對生物多樣性的風險、依賴程度和影響……」和「向消費者提供所需資訊,促進可持續的消費模式」等要求,對公眾提出「鼓勵並促使公眾作出可持續的消費選擇」;行動目標17~23,對加強生物安全管理能力、改革失真生物多樣性的補貼政策、增加各渠道生物多樣性資金來源、加強技術獲得和轉讓、保障土著居民和地方社區、促進性別平等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這些要求都需要在政府的指導下,全社會共同參與,推動將生物多樣性融入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的方方面面。

3、探索生物多樣性治理的中國方案

對標「昆蒙框架」的上述要求,中國生物多樣性治理仍然任重道遠,應繼續加強「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的協同治理模式。

政府層面,相關部門和省市縣政府在生物多樣性治理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仍然面臨資金缺口大、各地重視程度不同等挑戰。為此,要持續加大投入,加強對生物多樣性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提高生物多樣性資金使用成效,強化生物多樣性治理監管;同時,要制定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指南,明確工作路徑和方法,指導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方更好參與;還要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地方進行生物多樣性試點示範,調動各方積極性,全面提升各地生物多樣性治理的意願和水平。

科研機構層面,仍存在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生物多樣性相關科技創新基礎條件保障不足、國際生物多樣性領域頂級科學家不多等短板。未來,一方面要加強對生物多樣性領域研究人員的激勵,引導他們向政策研究和套用場景傾斜,以提高支撐能力和轉化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生物多樣性相關科技創新的基礎條件投入,謀劃建設「大平台」「大裝置」,設立「大任務」,融合「大數據」,培育一批頂級科學家,持續產出頂級學術成果。

企業層面,近年來參與生物多樣性治理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加,但意識到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比例仍然較低。為此,應當多措並舉鼓勵企業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例如,將生物多樣性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並作為單獨章節;打造一批生物多樣性友好型試點企業,並給予個稅減免等激勵政策。

社會組織層面,對於一些社會組織存在的缺少資金、參與保護途徑受限、國際影響力不夠等問題,建議加強社會資金支持力度;制定社會組織參與生物多樣性治理的指導性檔,明確其參與和監督的方式和邊界;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生物多樣性基金的申請與利用,並積極與國外政府、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開展合作,傳播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利用的經驗,提升自身在全球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影響力。

中國作為COP15主席國,肩負著推動「昆蒙框架」目標落地重任,需要透過卓有成效的工作引領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為此,一要依托「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中非環境合作中心、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等現有機制和平台,繼續深化生物多樣性領域國際合作,提高各方在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國際共識。二要繼續提升在國際機構中的影響力,加大面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基金、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等國際機構的高級別人才選派力度,拓展發聲途徑。三要充分發揮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的資金效力,加強生物多樣性國際合作,促進發展中國家應對生物多樣性挑戰的經驗交流。四要促進生物多樣性相關國際公約協同增效。透過推動「昆蒙框架」目標實作,統籌考慮外交大局,統一規劃【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等國際公約談判工作,布局履約資金分配和人才隊伍建設,更好發揮環境領域國際引領者作用。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4日 09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