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會上,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表示,我們組織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實驗是為了檢驗武器裝備效能和部隊訓練水平,是例行性軍事訓練活動,完全合理合法。
對此,美軍五角大廈發言人也表示:「我們確實收到了一些關於彈道導彈測試的提前通知,我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它確實會防止任何誤解和誤判。」
![](https://img.jasve.com/2024-9/612d8571ae2ec1d8d6af6de05d0758bd.webp)
你沒有聽錯,以往不管幹啥都要與我們唱反調的美軍,這回罕見誇咱透明,說「射得好」,眼神清澈、語氣柔和、態度誠懇,一時間聽著還有點不適應。
所以,你說對方一反常態背後,有沒有可能是試圖監測彈道時發現,宣傳賊拉生猛的全球預警系統壓根沒捕捉到焰底;會不會導彈已經幹到臨近空間了,各種間諜衛星仍無動於衷;會不會導彈已經飛到太平洋,才有部份雷達反應過來?
![](https://img.jasve.com/2024-9/694f81e18ac584accb25ea410c5ff33f.webp)
總而言之,老流氓突然開始講道理,顯然是因為這回我方「論據」分量足夠打動人,浩蕩東風真的可以將「溫暖」送到大洋彼岸。
根據中國軍號公開洲際導彈發射照片,可以基本確認,此次試射型號為「東風-31」。在此之前,外媒基本都沒猜對型號,大都認為是「東風-41」。也就是說,西方集團對中國導彈參數和動向一無所知,只能靠蒙。
![](https://img.jasve.com/2024-9/ff64dfb9f0131d8843692e023a98b5db.webp)
而「東風-41」是解放軍公開最先進洲際彈道導彈,名氣最大。所以,題目不會,那就選眼熟的選項,蒙中概率大一些,要是答對,到時候就還能裝一裝「盡在掌握」。現在,得知試射型號後,世界就更安靜了。畢竟,「東風-31AG」都已經能打這麽遠、這麽準、這麽穩,那要是更先進更兇悍的「東風-41」出手,那還了得?而且別忘了,還有「巨浪」神龍見首不見尾。
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東風-31」導彈方隊兩項是,央視是這麽說的:
「這種導彈是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二代固體洲際戰略核導彈,機動效能好,生存能力強,部署轉換快,打擊精度高,擔負著震懾強敵與核反擊作戰的重要使命。」
![](https://img.jasve.com/2024-9/b956ee773c584e51f70d53b9d0f2f2dd.webp)
如今,從現場發射照片回頭再看這段解說詞,真的是用詞精準,概括到位,一字不差。
首先,「東風-31」由導彈車發射,並非固定發射井。導彈發射後,發射筒收回來,發射車就能轟一腳油門走了,這就叫「機動效能好,生存能力強」。
其次,照片中,導彈發射環境就是一片不知道是哪犄角旮旯的普通野外草地,甚至都不需要對地面提前進行處理。因為「東風-31AG」使用可延伸底座的發射筒,規範叫法是「先進懸垂發射筒與自適應橡膠底座技術」,采用柔性接觸地面方式,減少地面處理時間。
![](https://img.jasve.com/2024-9/58c29d148d999945eb17dd81ec4f99e0.webp)
所以,「東風-31」普通公路就能跑,還可以鉆進田間地頭、山野樹林,隨便找塊空地,豎起來就能打。中國這麽大,處處都是發射陣地,這上哪追蹤去。當天8點44分發射,10點就能官宣,可見多麽省事高效,這就叫「部署轉換快」。而「打擊精度高」則更不用說,中國火箭軍日常基操。
雖然「東風-31」技術上沒「東風-41」先進,但在機動性和靈活性上可謂是數一數二,是我軍核反擊中堅力量,此次小露一手就足夠震驚四座。即使未來,我軍將列裝更多「東風-41」型洲際導彈,那也不意味著「東風-31」就要結束隊伍。畢竟多個型號,講話多點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