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23年末,全國就業人員超7.4億人,2024年前11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8萬人。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夯實就業民生之本,2024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釋出了依法保障勞動權益總體情況、涉欠薪糾紛典型案例、新業態勞動爭議專題指導性案例,近日又與中華全國總工會、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釋出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書」典型案例。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李承霞、白玉晶、張忠山、趙子銥就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這一話題,接受了人民法院報記者的采訪,就積極妥善化解欠薪糾紛、加強新業態勞動者保護等話題,提出意見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 李承霞
「法院開通欠薪案件綠色通道,實作優先立案、優先執行、優先發放執行款,確保做到快立快審快結,在保證公正的前提下,又大大提高了效率。」
全國人大代表 白玉晶
「新業態勞動群體的數量和種類以後都會不斷增加。因此,立法和司法工作也應該與時俱進、緊跟步伐,滿足人民群眾多元的司法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 張忠山
「法院可以透過加強監管督促等方式,確保專案款項及時並直接支付給農民工,盡力減少中轉環節,保障農民工盡早拿到薪金。」
全國人大代表 趙子銥
「‘活水養魚’的執行效果,明顯比‘竭澤而漁’更好。希望法院在化解類似糾紛時都能夠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帶著溫度開展善意文明執行,讓更多企業和勞動者能夠走出困境。」
妥善治理,為追回「辛苦錢」提速
臨近春節,許多農民工都等著領到薪資後安安心心回家過年。
國家統計局釋出的2023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超2.9億人,比上年增加191萬人。
「農民工的數量在增加,但是拖欠農民工薪資的情況比以前少了很多!」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常州老三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樣衣部部長李承霞,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遼源市水務集團供排水維護服務公司排水維護隊隊長白玉晶認為。
「我看到很多法院現在都開通了欠薪案件綠色通道,實作優先立案、優先執行、優先發放執行款,確保做到快立快審快結,在保證公正的前提下,又大大提高了效率。」李承霞欣慰地說。
圖為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海法蒲公英」誌願服務隊隊員為勞動者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沈雪婷 攝
近年來,人民法院立足司法審判職能,加大拖欠薪資案件審判執行力度,透過依法采取強制措施、對符合條件的案件及時裁定先予執行、積極依職權開展調查、幫助農民工辦理司法救濟相關手續等多項措施,及時高效地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2024年全國兩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人民法院幫助農民工共計追回21.8億元「辛苦錢」。
最高人民法院在2024年12月23日的新聞釋出會上通報,2024年1至11月,全國法院受理一審追索勞動報酬糾紛民事案件約8.2萬件;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全國法院共執結涉農民工案件約6.9萬件,執行到位金額17.2億元。
「拖欠農民工薪資的現象多見於建築工程領域,我個人了解到的情況主要有兩種。」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伊菲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忠山提到,第一種情況是在建築工程類專案建設完成後,承包方因被拖欠專案款項而導致經營困難、無以為繼,所以無法為農民工及時結清薪金。第二種則是實際施工過程中,存在著違法發包、轉包、分包等現象,用工隨意混亂、責任主體不清,因此即使工程款項已打款,但是在層層轉包、分包之下,實際負責施工的農民工也未必能拿到自己應得的那部份薪資。
「因為存在這些亂象,才會出現矛盾糾紛,所以要進一步重視並依法強化治理。」張忠山建議,對於專案款項未及時付清的情況,法院要加強和其他職能部門的聯絡溝通及合作,積極主動幫助企業對接專案單位。此外,要依法嚴加整治違法轉包、分包等現象。「在收到工程專案款項時,應當優先用於保障施工人員薪金的支付。如法院有接到相關案件或糾紛,可以透過加強監管督促等方式,確保專案款項及時並直接支付給農民工,盡力減少中轉環節,保障農民工盡早拿到薪金。」
「我也想給大家發薪金,但別人也欠我錢,資金實在周轉不過來!」某服飾公司老板陳某無奈地嘆息道。
此前陳某從未拖欠過員工薪資,但是因被他人拖欠貨款,致使公司資金周轉困難,陳某暫時沒有支付勞動報酬的能力,因此與31名員工產生糾紛。雙方本已經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調解達成調解協定,但因陳某沒有按約履行,31名員工向執行法院申請了強制執行。
該案是此次最高人民法院釋出的涉欠薪糾紛典型案例之一。是該將工廠內的機器器材「一封到底」,還是靈活查封、動態監管,給予公司「喘息」機會以盈利還債?法院的做法讓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財經大學貴州城鎮經濟與發展研究院院長趙子銥印象深刻。
趙子銥認為,妥善化解欠薪糾紛的關鍵,在於根據企業欠薪是否惡意來區分不同類別的欠薪情況:「從這個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對於欠薪具體個案,法院沒有一刀切。對於主觀上沒有過錯、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欠薪,法院對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決斷,選擇透過靈活查封、司法監管、風險提示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置,給解決糾紛提供了緩沖。這種處理結果既保障了勞動者債務訴求的實作,也給企業繼續生產經營發展提供了可能,在有效助力企業擺脫欠薪困境的同時,幫助勞動者留下了工作崗位。」
「這種‘活水養魚’的執行效果,明顯比‘竭澤而漁’更好。」趙子銥表示,這一典型案例體現了執行工作的力度和溫度,有效打通了司法公正的「最後一公裏」,具有很好的指導和借鑒意義,「希望法院在化解類似糾紛時都能夠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帶著溫度開展善意文明執行,讓更多企業和勞動者能夠走出困境。」
白玉晶也對此予以充分肯定:「在為勞動者追回報酬的同時,幫助企業恢復活力生機,這種‘兩手抓’的做法非常好!法院要和其他部門繼續加強聯動協作,合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這樣才更有利於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就業與經濟發展。」
健全保護,為完善新業態註能
「您點的外賣送到指定位置了,記得盡快取一下。」和顧客的通話還沒掛斷,外賣小哥就飛快地騎車離去,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送餐地址。
現如今,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疾馳而過的身影。
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數據顯示,以外賣騎手、網絡主播、網約車司機等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達8400萬人,占全國職工總數的21%。
「自從認識了劉恩豪,我就對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新業態群體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們真的非常不容易,希望社會各界能夠給予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群體更多的關註,讓他們的各項合法權益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白玉晶說道。
她口中的劉恩豪,是一位快遞小哥。白玉晶是在吉林省遼源市中級人民法院調研時,無意中得知了他的故事——
2023年,因為不滿快遞公司對自己的不合理罰款以及拖欠自己大半年的薪金,劉恩豪將快遞公司告上了法庭,後因不服一審判決結果而上訴至遼源中院。在法官的悉心調解下,雙方最終達成了調解協定,快遞公司當場放棄了罰款並向劉恩豪支付了5900元薪金,劉恩豪則撤回起訴。
劉恩豪說,自己也沒有想到,案子二審時只花了不到20分鐘就調解完畢,順利解決了。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劉恩豪先後為承辦法官和遼源中院創作了兩首原創歌曲,分別名為【遼源中院守護我】和【法,一直在】。其中第二首歌的歌詞寫道:「給我一次釋法的機會,還你一次相信法的理由,在正義的道路上,讓我們共同堅信,法,一直在!」
一句句歌詞熾熱滾燙,一段段旋律靈動悠揚。
白玉晶對此深受觸動。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她將劉恩豪的故事和他的原創歌曲帶到了吉林代表團小組會議上,讓更多的人關心關註新業態勞動群體。
「新業態勞動群體的數量和種類以後都會不斷增加。因此,立法和司法工作也應該與時俱進、緊跟步伐,滿足人民群眾多元的司法需求。」白玉晶表示,企業規章制度不合理、監管力度不夠大、舉證取證難等問題,導致這類群體維權難度大。
圖為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蘇州勞動法庭幹警向新業態勞動者開展普法宣傳。王蕾 攝
據統計,近五年(2020至2024年),全國法院共受理新就業形態民事糾紛案件約42萬件。
2024年春天,李承霞關註到一起與外賣小哥有關的案件:外賣小哥在下班途中與行人相撞,發生了交通事故,導致行人殘疾。
回想起來,李承霞不禁感慨道:「外賣平台在給他繳納五險一金時鉆了空子,導致他能拿到手的錢寥寥無幾,即使加上自己所有的積蓄,也不足以賠償患者的醫藥費。還好有司法救助,否則他根本扛不下來。」
「現在的法院勇於擔當、敢於作為、積極創新、務實肯幹,會設身處地地為群眾解決問題。這讓我非常感動!」李承霞告訴記者,為了幫助這些因為車禍、工傷、患病等陷入艱難困境的職工,她用自己的宣講授課費和向愛心人士募集到的費用,設立了愛心基金。「這個案子是當地法院主動來找我反映的,因為外賣小哥需要賠償的費用數額比較大,即便申請到了司法救助也是杯水車薪。所以我從我的愛心基金內拿出了一部份款項,還幫他另外募集到了一些愛心捐助款,幫他緩解了部份壓力。雖然現在還有部份款項沒有結清,但他對生活已經重新燃起了希望,每天勤懇工作、踏踏實實賺錢還款。」
白玉晶和李承霞建議,要進一步完善新就業形態領域及其勞動者權益保障相關立法,透過制定統一的標準,實質加強行業治理、規範企業管理、壓實企業責任、加大監管力度,倡導平台守規守則守法,讓企業平台用工和勞動者維權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時建議法院及時出台相關司法解釋,在依法公正辦案的同時,從司法實踐中梳理和總結普遍性問題,為政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參考意見。建議工會等部門也要加強與法院的多元聯動解紛和合力普法機制,為司法審判工作提供助力。
「這次指導性案例的釋出,是保障新業態勞動者權益的關鍵一步。」趙子銥註意到,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釋出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專題指導性案例,「這些案例及其裁判,明確了平台與勞動者之間的法律關系認定標準等問題,讓法律適用變得更加清晰,為破解勞動權益界定模糊、勞動者維權困難等難題提供了明確指引,彰顯了司法堅守公平正義的鮮明態度,對營造新業態健康、有序、繁榮的發展環境具有積極作用。對平台企業而言,明確的權益保障規則有利於促使其規範自身營運,履行社會責任;對勞動者來說,有利於加強自身權益保障,職業歸屬感和穩定性得到提升。」
趙子銥還表示:「期待未來有更多針對性舉措落地落實,讓新業態勞動者在法治陽光下安心逐夢,讓新業態經濟在規範中穩健前行,讓這個勞動蓄水池更好地發揮穩定器的作用。」
如我在訴,深耕權益保障前沿
為妥善化解各類勞動爭議、回應各類司法實踐需求,近年來全國各級法院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腳步從未停歇——
202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與人社部等其他七個部門聯合釋出【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明確勞動者權益保障責任,補齊勞動者權益保障短板。
2021年7月16日,蘇州勞動法庭在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掛牌成立,這也是全國首家專業化勞動法庭。透過專業化審判、聯合制定出台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實施意見等,2024年蘇州勞動法庭全庭案件審限內結案率達98.51%。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透過在海滄自貿園區勞動法律服務站增設勞動巡回辦案點、在立案大廳設定「海法蒲公英」誌願服務隊等,為勞動者提供巡回審判、訴前調解、法律咨詢等各項服務,推動勞動爭議實質性化解。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法院設立「新就業形態服務站」共享法庭,向鄞州區人社局、鄞州區總工會發出司法建議,多部門合力共治,不斷加強對新業態領域的監督管理和服務保障。
2024年4月,江蘇省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向鎮江總工會發出司法建議書,並建立和試行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約工會監督預核查機制,進一步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
……
白玉晶對這些舉措連連稱贊:「越來越多的法院走出法庭,走進園區、企業,開展巡回審判、提供法律咨詢和普法宣講等,這是非常難得的,對於定分止爭大有裨益!」
在明樓街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中心,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法院福明人民法庭法官為新業態勞動者解答法律問題。資料圖片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李承霞提出了關於加強女職工權益保障體系建設的建議,呼籲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依法保障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和哺乳期內的合法權益。
李承霞建議,要繼續加大對女性職工合法權益司法保護力度:「如果女性的工作事業在孕期等特殊時期得不到穩定保障,一旦遇到家暴等問題,女性很有可能會因為沒有經濟獨立能力而不得不忍受。」同時,她提倡建設生育友好型單位,建議相關部門為生育友好型企業制定適當的鼓勵或優惠政策。
「我自己也是一線勞動者,我深有感觸。法院堅持如我在訴、辦好民生小案,讓我看到了法治的進步。」白玉晶說道,「全社會都應該重視勞動爭議糾紛。我們見到的每一塊磚、每一塊瓦,都是一線勞動者用勤勞的雙手去制造出來的。他們是保障整個社會快速前進發展的最堅實基底,保護好勞動者才能更加有力推動整個經濟社會高質素發展。」
展望未來,白玉晶滿懷信心地說:「我能感覺到,法院的各項工作都是站在群眾的角度,想要為群眾真正解決急難愁盼,相信法院定能讓群眾切身實地地感受到公平正義!」
來源:人民法院報·5版
記者:何雨瀟
責任編輯:陸茜坤 |聯系電話:010-67550947|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