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5-2/eb8073d4615ba462f0020a0ffe32d618.webp)
新華社廣州2月4日電(記者吳濤、王楚天)「Sir,sir,stop,stop。」「Go wrong,not this one。」
2月1日14時10分,在廣州南站的月台上,客運員陳璇朝著兩位正在上車的外國旅客,邊跑邊喊。
原來是準備乘坐G417次列車前往香港的兩位外國旅客上錯了車。經過陳璇的悉心解釋,兩位旅客恍然大悟,趕緊下車,跑向月台另一側的G417次列車。
![](https://img.jasve.com/2025-2/db58fc99b093338052eb57034b79de84.webp)
圖為廣州南站客運員陳璇在為外國旅客做乘車指引。新華社發
今年春運,廣州南站客運員陳璇已為600多名外國遊客提供乘車指引等服務。懂得英語、韓語、日語和尼泊爾語等4門外國語言的她,被同事和旅客們親切地稱為「轉譯官」。
作為客運員,陳璇主要負責車站檢票口跑崗作業。春運期間,廣州南站日均到發客流超過50萬人次,是全國最繁忙的車站之一,經常需要在客流大時幫助旅客快速完成檢票。
作為有外語專長的「特殊人才」,陳璇是哪裏需要就到哪裏,全站54個檢票閘機口都經常有她的身影。「從去年開始,車站裏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旅客多了起來。今年春運的工作量比以前翻了幾倍。」陳璇說。
2010年,陳璇來到廣州南站工作,上學時就愛學外語的她,不僅英語口語能力強,還會另外幾門外語的日常用語。
近兩年,陳璇發現,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已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她選擇突擊訓練的方式來提升。
「工作中的突擊訓練讓我的外語提升得很快,2個月的時間,就基本能掌握幾門外語的常用句子。」陳璇說,身上隨時裝著轉譯機,聽不懂時就轉譯下,透過和外國旅客交流,高強度高頻次的反復訓練,學習效率很高。
在陳璇看來,遇到問題又語言不通,容易讓在外旅行的外國友人感到焦慮,盡力為旅客解決難題,是一名鐵路人職責所在。
今年1月18日,陳璇在值班時遇到了一對焦急的尼泊爾夫婦。他們的10歲兒子去衛生間後一直未歸,但因為夫婦倆不會說英語,無法跟車站其他工作人員有效溝通,也無法向周邊旅客求助,急得團團轉。
![](https://img.jasve.com/2025-2/51dcb6fe9c70b2ece9092b592c041fc9.webp)
圖為廣州南站客運員陳璇在為外國旅客做乘車指引。新華社發
陳璇跟他們溝通了解情況後,一邊安撫夫婦倆的情緒,一邊緊急聯系車站誌願者一起幫忙找孩子,最終在候車室的另一端成功找回孩子。
「每一次‘解圍’都能收獲好幾個‘thank you’或者大拇指,這讓我很有成就感。」陳璇說,火車站是一個城市的視窗,希望透過自己的服務讓外國旅客喜歡上「中國遊」。
廣州南站「轉譯官」工作越來越忙的背後,是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新格局。隨著中國過境免簽政策全面放寬最佳化,「中國遊」成為越來越多外國遊客的優先選擇。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各口岸免簽入境外國人2011.5萬人次,同比上升112.3%。
春運以來,廣州南站每天有近2千名外國旅客乘車。為應對外國人越來越多的溝通需求,車站為售票視窗、檢票口等崗位的工作人員配備了多語種轉譯機,可以即時轉譯十幾種語言,並開展覆蓋客運員、售票員等崗位的雙語培訓,為乘坐高鐵的外籍旅客提供購票、乘車等指引。
春運因時代而生,也在時代中變化。廣東南站——這個站在開放前沿的高鐵大站——正在用全新的服務,展現可喜的時代新面貌。(海報:劉雅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