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這麽件玩具,孩子童年的「幸福」,多半是它給的.....也有我們一家人爺爺、奶奶和爸媽的各種腦洞大開、稀奇古怪的「點子」。
也難怪積木搭建類的玩具和遊戲,在全世界都是孩子和父母親的最愛,像變魔術一般的搭建效果總能引起孩子興奮的情緒。
這就是積木,簡單、開放性好,拿起來就能玩!
我覺得能得到孩子、大人一致喜歡的的最大感受就是,開放型強,說白了,誰拿起了都能搭點什麽,越玩花樣也越多!沒有搭不出來的,只有想不到!
現在回憶這個過程,我覺得可以從這幾方面說,內容比較多,包括了如何引導,搭建的主題,用積木做早教、思維,以及對我育兒的一些啟發,請大家直接挑自己感興趣的部份來讀。
1、孩子為什麽喜歡扔和推倒?
這差不多是媽媽們問的最多的問題。
真的,除了搭建,轟然倒塌是孩子玩積木的令一大樂趣!
積木的推倒也很容易,只聽「嘩啦」一聲響,整個建築的「瓦片」散落在地。孩子也非常喜歡推倒的過程,這意識他們體會物體重力作用的探索過程,真的很刺激。
我們給孩子買了積木總是希望孩子或者不斷的示範給孩子看,祈求搭建出各種結構,我們熱衷於漂亮的建築,因為 這些能帶給我們視覺上的滿足和搭建的成就感 。
其實和孩子的吃、喝一樣,搭積木孩子也是有從慢慢熟悉積木並從中獲得樂趣的行為發展規律。
像朋友說的
寶寶18個月,幾乎沒有搭建出造型過這是非常符合這個階段寶寶的特點的,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因為這時孩子還沒有發展出抓、拿起、移動的能力,更不說搭建中的堆高、平衡,對稱。
多數只會將積木拿在手中,抱在懷裏或者扔的到處都是——透過這些探索,孩子能慢慢掌握積木的各種特性。比如質地,重量,氣味,或者放到嘴巴瑞嘗嘗味道。這是在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觸覺、視覺、嗅覺和聽覺。這種積木隨之帶來的深度多重感官的刺激體驗是非常的寶貴的。
這時呢,作為家長我們和孩子可以從觸覺、味覺、嗅覺等等體驗感受積木:
多數情況下孩子也是在探索,探索積木落地的聲音,或者轟然倒塌的快樂感,從不同的高度落下來的聲音是不是也不同?越高是不是有更響、更有沖擊力的撞擊聲。
可以在落地的地方嘗試放些不同材料的物品,比如軟的布或者地毯,硬的金屬盆等等,或者一堆米粒,看看落在不同物體上,聲音也是不同的。
2、附孩子玩積木的科學發展規律
針對搭積木,哈莉特·梅麗爾·莊遜針也提了幾個玩耍階段,我從幾個年齡段梳理下,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希望能對陪寶寶玩積木的爸爸媽媽有個參考:
2.1 階段一 2歲左右 小小搬運工,搬運忙
這個時候孩子已經發展出抓住、拿起以及移動玩具的能力了,但是還沒有能力建築建築物,所以在這個階段他們最喜歡把積木搬來搬去,或者把積木裝到籃子裏、小車上、口袋裏。
家裏有學步車的話,手推車之類的,孩子特別喜歡把積木裝上,裝下的當貨運輸。
孩子也非常喜歡將一堆積木推倒在地上的感覺,尤其是當他們發出了巨大的聲響的時候。依然喜歡透過聽覺、觸覺、嗅覺等等了解積木的各種內容:質地、重量、氣味、味道等等。
2.2 階段二 3歲左右 堆疊,蓋高樓
在3歲左右,孩子就可以用積木搭建一些簡單的建築了,比如把積木堆起來是一座房子,出門路上看到的警察局、幼稚園等,用積木壘出一個尖尖的說是高塔,或者並排鋪砌出一條路。
透過反復的嘗試,去理解怎麽搭建的更加穩固,是把大放在底下還是小的呢?哪個做底座可以搭的更高更穩固。這時他們非常享受搭建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如果問他:你現在搭建的是什麽呢?很多寶寶可能會一臉茫然——他們是為了建造而建造,有時也清楚自己在搭建什麽,可能就是在了解學習積木的物理內容。
2.3 4歲左右 封閉結構 開始角色扮演
4歲左右的孩子就會開始擺放出封閉的結構了,比如在動物周圍圍成一圈做柵欄,或者用積木把自己包裹起來。這時也開始思考,是不是要做個門,不然小動物們怎麽進出呢?
這時孩子也慢慢用搭建好的積木來玩角色扮演,過家家,積木搭建的結構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2.4 階段四 5歲左右抽象化
隨著搭積木的經驗的慢慢積累,孩子創造的作品也會越來越豐富,在5歲左右的時候,孩子會達到搭積木的最後一個階段——「抽象化」,並一直持續到童年結束,他們能把腦海中的想法用積木實作出來,現實中看到的,或者圖片上的。比如我家孩子最近特別喜歡多米諾,以前都是用積木相互推倒,這次因為玩球,想到了用小球撞擊,結果幾次下來都沒能把房子撞倒。
這時的孩子也開始喜歡創造各種花紋和對稱的圖形,開始註意搭出積木的平衡性、美觀等等。
比如我們爬山看到的石窟群,回家後就迫不及待的用積木去搭建。
這些看似簡單、靈活的積木,孩子能創造出100個,1000個遊戲,而且都是開放的,有創意,動手實踐的,對大人也很輕松!
我很喜歡和孩子一起搭建,看著他用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天馬行空的建築、動物或者是空間結構,這是冬天紛紛揚揚的雪花,那是天上的星星,大海裏的燈泡魚。
另外一點特別想和大家說的是, 沒有最好的玩具和遊戲,別家的孩子喜歡的未必適合自家,我們只要了解到孩子各個年齡段的成長和遊戲需求,投其所好的玩,那麽孩子創造的就是他自己最好的遊戲!
3、發動下爺爺、爸爸,想法碰撞出別樣的玩法,他們也樂在其中
我家爺爺喜歡高,每次來家都和還是比試比試誰搭的高。
爸爸喜歡新奇,今天搭建個核電站,明天弄個電池廠,孩子也願意跟著他玩。
我喜歡講故事,用積木演繹幼稚園了,飯店點菜.
說直白了,積木就是那種每個人,孩子,大人都不枯燥。如果是孩子喜歡,大人不喜歡的話真多很難投入,而且投入的時間也非常有限。
一旦,孩子,大人都喜歡,那就皆大歡喜。
和我在搭建一個小紅火車的故事,中間需要跨越兩根木條的寬度年作為火車的掛鉤,完成後得意的和我說:我和爸爸一起搭的比這個還驚險、刺激呢!
同樣是木條,爸爸想出的活動和玩法確實讓他體會了別樣的滿足和探索樂趣,其中的勇氣、探險、鼓勵和勇敢的嘗試,以及帶給他的自信和媽媽有時確實是不同的。作為媽媽們,我們也需要放手,逛逛街、看看電影,把孩子和木條交給爸爸吧,回到家說不定有大驚喜噢!
像孩子有段時間對核電站特別的著迷,對為什麽爆炸了一直問個不停,他們又找來圖紙,用吸管做燃料棒,做的有聲有色,爺倆說這是個大工程,估計要做上一個星期。
父子倆先用積木做了一個夜晚的核工廠。有時我很喜歡觀察孩子和爸爸, 不在於他們完成了什麽,而是他們專註的神情和沈靜其中的樂趣。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限的,適時的用老爸的想法碰撞激蕩下,是不是很不一樣?
我自己的話更喜歡偏故事類的多一些。
【搬過來搬過去】是孩子特別喜歡的一本繪本,我和他一起用樂高、木頭積木演繹過過各種版本的故事,基本也都是搭建好鱷魚、長頸鹿的房子,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搬過來搬過去的,這次因為有了卡扣,房子、鱷魚、長頸鹿都可以移動了,不用擔心掉落散架,更加真實的把繪本中的故事完全呈現出來。
記得陪孩子第二次看【反斗奇兵】,也讓我再次感受到孩子們對玩具最根本的情感和認識,他們都是有情感、有靈魂的,霸王龍毛絨玩具、小火車、或者隨便一顆樂高… 這種對待玩具的感情也多多少少影響了我給孩子買玩具,不再願意隨手買玩具再隨便丟棄,一直提醒他不是特別喜歡、質感也一般的就在外面看看,不要帶回家了,這也是我特別特別喜歡木頭玩具的一個原因。
慢慢的發現,越是開放、自由的玩具和遊戲越能激發孩子主動的創造性和想象力,有些玩具僅僅是操作下按鈕,音樂響起,自動揮舞臂膀,起初孩子很新奇,玩會兒就扔到一邊去了。 後來在選的時候我不再看玩具本身是否有創意、智能的,能為孩子做些什麽,而是想孩子拿到這個玩具會怎麽玩,會做些什麽呢。
積木曾經讓我沈醉在各種漂亮的建築中,把我們書上、旅行的路上看到的建築遊覽一番,從披薩斜塔,到北極的冰屋,埃及的金字塔,更重要的是讓我更加的了解了孩子,不是美麗壯觀的建築,而是他們身邊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
4、 積木一倒塌,孩子就生氣,急的的哭,怎麽辦?
曾經有個讀者來找我,說他家孩子7歲了,用積木豎直搭起來就倒,怎麽辦?而且說孩子一直有玩各種材質、形狀的積木,為什麽就是不能豎直擺放立著的積木呢?孩子很生氣。
初次接觸新積木擺不上是很正常的,我錄了一段小影片給他媽媽,但是不建議她直接教孩子,而是希望她能鼓勵孩子自己多加嘗試,這也是在鍛煉孩子的受挫能力,作為反復體驗失敗的例子,積木可以算是成本最小的,倒了再搭,倒了再搭,能讓孩子學會接受失敗,用勇於去嘗試,等到他自己完成的那一刻,心裏也是會非常滿足和快樂的。如果實在孩子很急躁,我們可以在旁邊演示,孩子也會能get到的。
在搭建積木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較常見的有:
1)倒了或者達不到自己想要的孩子容易發脾氣2)遇到倒了,孩子不知道怎麽辦,不願意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 3)和人一起玩的時候,不願意承認錯誤,推卸責任。
如果我們能在孩子玩積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疏導他的情緒,引導他換個思路或者重新嘗試一次,那麽再遇到其他問題的時候他也會嘗試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記得第一次孩子搭多米諾的時候,倒了自己跺腳大哭,哭過之後說,媽媽我還想再玩,又來了一次,還是中間倒了前功盡棄,第二天早晨一起床自己就下樓來搭,後來興奮的跑過來拉我去看。
再後來,我們就一起嘗試了很多種玩法的多米諾。
首先希望我們能記住的是,積木、玩具是要表達孩子自己,沒有標準答案!
如果我們仔細蹲下來看,孩子用積木搭建房屋、塔樓、城堡、迷宮和各種各樣其他的作品,在做這些的過程中,
他們建造的不僅僅是房子,他們也在發展問題解決和抽象思維的能力,他們在一個個創意之間構建起聯結,同時還能從中學到合作、溝通、談判和聯系。
而且爸爸、爺爺、外公有時間的話也歡迎一起加入。
他們想出的活動和玩法確實也能讓孩子玩出了不一樣的滿足和探索樂趣,其中的勇氣、探險、鼓勵和勇敢的嘗試,以及帶給他的自信和媽媽有時確實是不同的。
5、 全情投入,從陪伴者變成了「享受者」
早期我也給孩子買過很多玩具,有的玩玩就扔了,後來他喜歡的就多添置一些,無關緊要的就不帶入家裏了。不管是是積木、磁力片、還是樂高、畫畫,孩子能喜歡投入一個就足夠了。
靜下來想一想,樂高,畫畫,編程,積木也好,最核心的是什麽?是孩子的想象和創意,透過這些載體傳遞出孩子的想法,然後動手建立故事,遊戲,最後把作品用語言表達分享給身邊的人。
當你們陪孩子玩積木時,也不妨多嘗試把故事融入到孩子的積木世界中。
曾經群裏有個讀者,她家是個女兒,孩子很喜歡小馬寶莉,會說英語、日語兩種語言,每次都是喜歡平著搭建小馬寶莉中的故事,而媽媽又希望她能多搭建一些大型的立體多建築、房屋,為此媽媽還特意找到我,說是不是孩子動手能力不強。孩子腦海中有故事又願意搭建出來,真的不需要強求應該搭出什麽。
相對來說,在開始接觸的時候男孩子更喜歡搭建一些有挑戰的大型專案比如橋梁、房屋等等,女孩相對喜歡過家家的場景更多些。
陪孩子在家玩積木,需要花些時間和精力。學習兒童的發展規律,不同階段的心裏特征。你懂得越多,就會對孩子約有耐心。不用著急地期待孩子完成超越自己階段的能力,反而會對每一個進步更能夠敏銳捕捉,並感到喜悅。
你會從一個「焦慮結果」的家長,轉變成「享受過程」的陪伴者!
最後,總結幾個我們玩下來特別好的品質的木質玩具品牌:
收納的話,我家主要是用的宜家筐、小車等等。太麻煩的孩子也不太願意。
我希望收納不只是為了整潔、美觀,更是希望能以一種開放的環境留給孩子,鼓勵他自由的探索,身在其中,他也是感到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