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孩子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成績還是不理想該怎麽辦?

2021-02-18親子

文|凝媽悟語

月考成績出來,兒子的成績沒有進步反而退步,現實和理想相去甚遠。但是我並不焦慮,並沒有覺得兒子沒有變好的可能,我會看作這是他前進路上的墊腳石,是暫時走的一段彎路。

曾經,我也會在兒子成績不好的時候,感到分外緊張,見到兒子立馬責備他,現在卻能夠坦然接受這一切。

這是因為,我知道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要把眼光放長遠去看,現在的成績不能決定將來的生活是落魄還是成功。

這是因為,我看過很多學霸的經歷,他們也並非一帆風順,在考試時也會翻車,也經歷了很多挫折。學霸如此,又何況是一個資質平平的普通孩子呢?

北大醫學人文學院的陳晨,學習一直很努力,高三的時候成績卻一次不如一次。第一次18名,第二次40名,第三次80名。當他心態快崩了的時候,是老師的信任,讓他有信心繼續努力,終於考到了年級前三。

北大元培學院的喻聖豪,小學五六年級貪玩成績下滑,初中渾渾噩噩成績不拔尖,高中總是不能突破前幾名的瓶頸,高三成績忽上忽下,語文還有過不及格,後來透過反思和最佳化,最終名列前茅。

清華經濟管理學院的楊子悅,高三之前成績中等,默默無聞。數學不及格,歷史差強人意。但是他沒有看輕自己,高三的時候,一鼓作氣夯實基礎、攻克弱科,高考的時候考出了全省文科第三名的好成績。

清華大學法學院的牛麗穎,初三之前,成績並不是很突出,初三的時候,意識到努力才能考上重點高中,才有了學習動力。高一高二成績中上遊,數學成績在及格線徘徊。高三的時候,看了一些書鼓勵自己,並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她奮起直追,成績發生質變,一年逆襲成功。

還有6位清華北大的學霸,也詳細介紹了他們戰勝逆境的心路歷程以及具體方法,在這裏就不再一一敘述了。從他們的經歷中,我發現,他們之所以能在逆境中突圍,是有跡可循的。先學習清北學霸的3個做法。

要有清晰的目標

學霸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不管開始成績好,還是成績略遜一籌,他們的目標都非常清晰,有的是清華大學、有的是北京大學、或者是985之類比較好的院校。

有了目標就有了奮鬥的方向,當出現懈怠情緒的時候,想一想高等學府美麗的校園、良好的學習氛圍,暢想坐在教室裏的自豪感,就會充滿學習的動力。即使會遇到一些困難,也會想辦法去克服。

目標不能定得太低,因為這樣很容易產生惰性思維,得過且過,當前的成績可能就夠了,就不會再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目標稍微高遠一些,就會在原來的基礎上付出更多,充分挖掘自身潛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就像清華的揚子悅所說,進入高三後,最初以南大為目標,只要在班裏考到前十幾名就可以,就不會再去爭取前五、前三。所以及時剎車,以清華大學為目標,激勵自己刻苦學習。

要有適合自己的方法

雖然都是學霸,但每個孩子遇到的情況都不一樣。有的是存在弱科,比如數學不好,語文不好,英語不好。有的是付出了很多時間,但是總成績卻節節退步。

老師安排的計劃具有普適性,適合大多數孩子,但不適合存在具體問題的孩子,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采用合適的學習方法。

比如北大陳柱玲的英語基礎差,才考60分,她就在英語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背單詞困難,音標沒學好,她就記住單詞的發音。為了練聽力,一套聽力題會聽3遍。為了提升完形填空和閱讀能力,每天逼著自己獨立完成一些題目,即使猜也要自己寫出答案,而不是急於看答案。讓大腦習慣於克服困難,就很容易取得勝利。

比如北大劉絲雨的方法是,建立自己的錯題本,把錯誤原因和錯誤題型相同的題目整理到一起,將薄弱題型進行分類,更方便鞏固和提升。不僅整理錯題,還會把思路巧妙的好題整理出來,這樣可以拓展解題思路,在做題的時候更順暢。

要有良好的心態

學霸們在遇到成績不好的時候,也會出現心理波動,打退堂鼓,但是透過各種方法調整,讓心態變平穩,才重拾信心。

像北大的陳晨,多次失利之後,去找了班主任,班主任並沒有批評他,也沒有給他講大道理,而是說相信他,讓他繼續一樣的努力。陳晨感受到來自老師的理解,也變得自信起來,開始踏實地追逐自己的目標。

清華的牛麗穎處於低谷的時候,也出現過頭疼難忍的情況,她把煩惱和困惑講給父母聽,父母非常開明,不會過問學習,而是讓她在家休息,給予默默陪伴,她變得更有底氣。

還有的會因為同學、一本書或一部電影中的一句話,而發生了心態改變。孩子出現心態問題的時候,一個人很難走出困境,特別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

從上面可以看出,不管是學霸還是普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問題,我們了解得越多,就會越理解孩子的處境。同時,學霸難能可貴的是,能用正確的方法走出困境。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比現在更好,我們不妨多去了解學霸們的經歷,從他們身上學到一種精神,或者一些方法。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註,育兒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