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題主孩子的情況,我推薦這套人物傳記——共和國脊梁叢書繪本! 這套書一共3輯,24本。
這套書有精裝版,也有平裝版,精裝版更加精致,適合收藏,平裝版比較便於攜帶,各有各的好!
第一輯選取了8位元不同領域的著名科學家:竺可楨、錢學森、何澤慧、吳征鎰、劉東生、梁思禮、袁隆平、屠呦呦。
第二輯選取了8位元不同領域的專家:林巧稚、顧方舟、王大珩、徐光憲、彭士祿、錢三強、顧誦芬、施雅風。
第三輯則講述了張鈺哲、王守武、吳文俊、吳良鏞、孫家棟、盧永根、張炳炎、鐘南山這8位元「脊梁」的生平故事。
這裏面的人物有我們熟悉的,比如錢學森、屠呦呦、袁隆平等人,也有我們不是特別熟悉的,比如何澤慧、吳征鎰、彭士祿等。
在閱讀這套書的過程中,我屢屢眼睛發酸,為書裏這些人的生平而感動,為他們終身奉獻於事業而落淚。
即使不做課本拓展閱讀,這樣的書也值得我們孩子去讀一讀。因為這些閃耀著光芒的科學家,才是孩子們最應該追的「星」。
分享下這套書特別好的三點:
一、內容權威可靠,贊譽無數
這是國內第一套成體系的原創中國科學家繪本,主編任福君曾任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編輯團隊的成員大部份來自「采集工程」學術團隊研究者。
除了專業的編輯團隊,每本書還會交由每位科學家的秘書、家人或研究者來把關,確保人物傳記的內容權威可靠,不杜撰。
比如【吳良鏞的故事】作者曾將繪本帶給吳良鏞審看;鐘南山親自審看【鐘南山的故事】繪本,而孫家棟的家人、秘書、研究員等也為【孫家棟的故事】審稿。
人物傳記繪本並非虛構類繪本,所以必須保證內容的真實。
真實的人物,真實的經歷,才能引起孩子們的共鳴。
如此權威又真實的人物傳記繪本一問世,就獲得了無數贊譽和肯定,我列舉幾個這套書獲得的贊譽:
1、中宣部2019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2、【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榮獲2019年度中國版協30本好書
3、入選2020年 第七屆「中國童書榜」百佳童書
4、入選圖書館報2020年度影響力繪本
5、入選2021全國家庭親子閱讀紅色經典書目
因為編輯團隊的認真負責,才使得這套真實權威的人物傳記繪本被如此多的人喜歡。
也因為編輯團隊的認真負責,所以這套書對孩子們特別友好,閱讀起來毫無困難。
2、故事跌宕起伏,語言生動有趣
一提起人物傳記,我們很容易想到一大厚本,但是這套人物傳記做成了繪本形式,每一個人物的生平就是一本書,一本書也就短短幾十頁,孩子閱讀起來毫不困難。
當然一個人的一生那麽長,短短幾十頁自然是無法講述完整。
所以這套書就選取了科學家們的一些經歷來描述,比如童年趣事、成長經歷、奮鬥故事乃至失敗經歷。
透過這些有趣的故事,孩子不但能夠了解科學家的生平,也能真切地體會到科學家們的精神。
比如【中國第一代航天人:梁思禮的故事】裏,講述了從小繼承了父親梁啟超愛國思想的梁思禮,懂事又努力。
後來到美國留學學習先進科學知識,學成之後又響應國家號召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人。之後一路研究學習,直到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昌盛!
比如【揭開黃土的奧秘:劉東生的故事】裏,出生於東北的劉東生童年因為一場電影開了眼之後,就一直執著於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所以在西南聯大學習時,他選擇的是地質專業,從此一頭紮入了大自然,直到新中國成立後,考察了黃土高原後,劉東生開始下定決心搞懂黃土,幫助當地的老百姓。
他在研究黃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2002年,獲得了國際環境科學界的諾貝爾獎——泰勒環境成就獎。
他為黃土奉獻了半生,還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地質學家,繼續為中國人們奮鬥。
這些故事雖然簡短,但卻能讓孩子們快速了解科學家,走近科學家,在閱讀中體會他們艱苦卓絕的求學歷程,鍥而不舍的科研精神,以及心有大愛的奉獻精神。
而且這些故事不是平鋪直敘,故事裏有開端、有高潮,也有結局。
在跌宕起伏的故事裏,孩子們感受到的不只是科學家們的一生經歷,更重要的是體會到科學家們身上的一些精神。
因為是給孩子們閱讀的書,所以編輯團隊的語言也非常貼近孩子們的閱讀能力。
故事語言生動有趣,毫不艱澀難懂,即使孩子識字量不夠多,也不影響閱讀。
比如在【折紙飛機的男孩:錢學森的故事】裏,描述錢學森同年折的紙飛機時,這樣寫:
「他疊的紙飛機像小鳥一樣神氣,飛得最高、最遠,姿態最好看。有的人疊得紙飛機卻像鴨子一樣,搖搖晃晃,總栽跟頭。」生動有趣的語言,我想沒有孩子不喜歡讀吧?
而在【數學森林裏的探險家:吳文俊的故事】裏,編輯團隊的語言描寫又非常詩意:
在數學森林的探索中,吳文俊常常讓自己停下來,看看別人怎麽前進。他特別註意總結其他數學家的失敗經驗,因為失敗經驗能讓他知道哪條路走不通。
數學森林的風景雖然美麗,但是這五光十色的美景,也讓人很難看清方向,而別人的失敗就像一個個路標指引他在正確的方向前進。
簡單一個「失敗是成功之母」道理,在編輯團隊筆下卻變得詩意又浪漫。
這樣的語言作為孩子們的好詞好句摘抄,用來寫作文也很不錯。
而且24本書的文字作者和插圖作者都不是同一個人,所以24本書就是24種風格的語言描寫以及24種風格的插圖。
從這個層面來講,孩子們閱讀這套書,相當於閱讀了24個人的書。而且在閱讀每一本科學家傳記時,還能體會不同人的不同描寫風格。
當然講述科學家們的生平,免不了一些專業術語。比如核動力、模式堆、彈道學、重核分裂等。
編輯團隊很貼心,把這些生僻的專業術語聚在一起附在每一冊書的後面——詞匯園地,幫助父母為孩子解讀科學知識。
除了專業術語的解讀,書裏還有科學界的年譜、科學家的小傳等內容,還附贈了音訊故事和拓展音訊故事,幫助父母們更好帶著孩子進行親子共讀。
不過我覺得其實不理解這些詞語也不影響孩子理解人物,因為這套書並不是在給孩子們科普科學知識,而是讓孩子們去銘記那些曾經不辭辛苦為新中國奮鬥努力的人們。
他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裏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貢獻,造福著現代的我們,這些閃耀著光芒的偉大科學家們,才是我們孩子最應該追的「偶像」!
3、溫度和高度兼具的傳記繪本,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孩子們去讀人物傳記時,很容易記住他們之後那些偉大的成就,卻忽視了他們的童年,會認為偉大的人就是因為他們本來就很厲害。
但實際上並不盡然。
在這套書裏,幾乎每一個人物故事都是從童年開始描寫,所以我們會看到:
幼年的吳征鎰是個喜歡觀察花草樹木的男孩,除了看植物,就是去看植物有關的書,這些植物朋友是他最親密的夥伴。
錢三強的名字竟然源於同學給他起的外號,父親覺得「三強」可以解釋為德智體全面發展,所以外號就變成了真名。
林巧稚從醫的願望竟是源於她幼年生病去世的母親。
年幼的袁隆平是個調皮的男孩,他總是充滿好奇心,喜歡追根究底,提出一些老師無法回答的問題,因而老師總是說:「袁隆平,你別胡思亂想!」但好奇的小袁隆平才不聽,沒有答案就自己尋找答案。
年幼的鐘南山還曾對父親說謊,拿著夥食費買零食。
從他們的童年中,孩子們會發現原來即使偉大的人,他們的童年也和很多孩子一樣,調皮愛問、喜歡摸索。
是啊,即使是偉大的人,他們也首先是人,他們也會有喜怒哀樂,也會有悲歡離愁,而關於他們童年的溫情描寫,正是把他們這一面展現了出來,也讓孩子們意識到偉大的人不是他們生而偉大,他們也曾是普通人,只是後來他們堅持不懈做了很多不普通的事情。
所以這套人物繪本立意很高,但落筆又很溫情,兼具了溫度和高度。
最有意思的是,孩子們在閱讀中會意識到,成為偉大的人並不是靠天賦,而是有方法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氣象學家竺可楨,還是天文學家張鈺哲,驅使他們不斷追求不斷學習的動力都是源於童年的興趣。
天文學家張鈺哲對年幼看過的哈雷彗星念念不忘,所以從建築轉行到了天文,找到了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氣象學家竺可楨年幼時總喜歡觀察身邊的細小事物,這些觀察習慣遷移到後來觀察大自然時,他對大自然的興趣就產生了,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學習方向——氣候氣象。
失敗是成功之母——即使是偉大的科學家們,也不是做什麽都一帆風順,相反他們經歷了很多次失敗,只是失敗之後再一次堅持了下去。
屠呦呦在提取到青蒿素之前,已經遴選出200多種方藥,並篩選了380多個提取樣品。失敗了無數次之後,最終才成功。
「糖丸爺爺」顧方舟在研制出「糖丸」前,也是經歷了很多次實驗,才最終得以研制出適合中國孩子的疫苗。
除了這兩點,在閱讀中我們還能學到科學家身上鍥而不舍的堅持精神、不畏艱辛的吃苦精神。
這些都是現代孩子們身上所欠缺的,當然我們不是要讓孩子成為這樣偉大的人,只是透過這些故事讓孩子們意識到:
當你真的沈下心去學習,你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而學習會讓你變得了不起!
太喜歡這套書了,所以介紹比較多。
這樣的書,真的值得一生推,無論你的孩子多大,都應該讀一讀這樣的人物傳記。
我是 @唯唯豆奶 ,愛閱讀 ,愛童書,分享娃的閱讀,學習踩坑經驗,歡迎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