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有,叫小箭讀書...上線沒多久,目前安卓平台只在華為市場上架,蘋果商店搜了一下也有。這app也根本沒做宣傳,所以樓上的不知道吧。
這app還恰恰不能拿來看兒童書,上面沒有現成的書,純粹是記錄和管理孩子閱讀的,而且從年齡選項上看,只用於0-12歲,也就是小學畢業前的孩子。說實話,孩子也就這段時間有時間看課外書,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我把我家孩子讀的書全部導了進去,可以掃書號來導書,裏面的童書庫基本上是全的。如果掃了書號發現沒書,後台還會補。
我截了幾張圖。用過豆瓣的看了就知道,這app很像豆瓣,但特別幹凈,沒別的東西,完全免費(現在連個廣告也沒有,希望能有辦法存活下去。另外,也沒買書的連結——其實這倒是不大方便,也許後面會有吧)。
比較有特點的是,孩子和父母雙評分,也就是孩子可以單獨評分。只有孩子和父母都評了分,才算是「共讀」(這是鼓勵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吧),然後就是書單系統,其他使用者已經建了不少書單,都是網絡上比較熱門的,這樣選書方便,還能跟進孩子讀了多少,跟豆瓣的書單影單差不多的感覺。
不過我覺得最好用的應該是他們的知識地圖功能
這就是豆瓣沒有的了。孩子讀過什麽類別的書,讀了多少,是故事太多,科學的太少,是老外童話太多,還是中國文化看太少,一目了然。我研究了一下,是按照孩子評分的書籍數量來統計的(如果多本叢書只有一個書籍頁面,那只能算一本了,不過這種情況不多),至於為什麽可以分為不同類別,本質上是用標簽來實作的(可以看下面的截圖)。
關鍵在於,這標簽是我作為使用者自己貼上去的!我試了下,只有評了分,才能貼標簽,別的使用者還可以改我的標簽。這也意味著只有讀過這書的才能貼,而且最終的標簽應該是許多使用者達成共識吧。這樣也是確保孩子的知識地圖盡量準確客觀。不過這可能有個問題,如果有人改了你孩子讀過的書的書簽,你的知識地圖也會自動發生變化——理論上是變得更準確了。
對了,這app不但提倡閱讀,還非常提倡父母與孩子聊書,專門有個地方可以記錄父母與孩子聊書的對話:
我家孩子9歲讀了汪曾祺散文,居然模仿著寫了幾小段,非常意外,我就記錄上去了。這個地方可以寫評論,也可以寫讀書心得,不過設計的初衷應該是讓父母孩子有個機會聊一本都讀過的書。
別的功能還有不少,但還是最喜歡知識地圖功能,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就該廣泛閱讀各種題材的課外書,拓寬視野,養成習慣。沒有這種直觀的知識地圖,我根本不知道平時給孩子買了哪些書,孩子是不是唯讀一種書。現在選書之前先看看知識地圖,在小箭先篩選一下,再去京東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