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應該明晰孩子鍛煉的目的和意義,如果只是為了鍛煉而鍛煉,為了堅持而堅持,就會產生一些副作用。
孩子鍛煉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鍛煉身體,也不僅僅是為了養成運動的習慣。
堅持鍛煉並非鍛煉的目的,家長的願望也不是鍛煉的目的。
除了強身健體以外,我們需要明白更多鍛煉的意義:
1、營造自律的環境,讓自律成為家庭的一種生活方式。
自律是一種生活方式,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著巨大的好處,而運動天然和自律關系緊密,培養運動習慣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們建立自律的生活方式。
每天在固定時間內開展運動,逐步養成一種運動的習慣,這本身就是一種時間管理和任務管理,也是一種自律的體現。
但自律並不是一種自我強迫的行為,而是一種自主自願的行為,它從生理和心理上都傾向於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實作,進而產生巨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當我們需要堅持才能自律時,其實已經說明我們對運動並沒有那麽渴望,我們已經快要堅持不下去了,此刻的堅持只不過是在逼迫自己勉強運動,這樣離放棄運動也就不遠了。
因為我們能夠勉強自己一時,但卻無法勉強自己一世,這是長久不了的。
所以說,自律是一種內在的驅動,是自己真心想要去完成的事情,並且能從中受益,能獲得增強反饋,這樣才能逐漸形成穩定的習慣和篤定的價值觀。
2、運動是一種精力管理工具。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入夜之後,他們的精力會下降,因為人到了夜間就要準備睡覺了,這是由我們的晝夜節律所決定的。
但夜間運動會分泌多巴胺,讓我們變得興奮,從而影響睡眠質素,讓孩子難以入睡,所以夜間運動最好不要太晚。如果孩子晚上9點半入睡,那麽他就需要在7點半開始運動,8點之前結束運動,這樣就不太影響睡眠了。
孩子的夜間運動不光是為了鍛煉身體,還可以是一種精力管理,它的特點是不要過度運動,要控制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長,通常每次運動5~10分鐘即可,運動專案可以是跳繩、扔沙包、伸展運動、跳舞、球類遊戲等等。
這樣的運動雖然強度不高,時間較短,但卻是分時段的運動。當孩子學習25分鐘後,就慢慢開始疲勞了,我們不能等到孩子疲勞後才休息,而是要在疲勞之前就開始休息,而休息的方式就是5分鐘運動。這種對疲勞度的管理也是一項大人們需要掌握的工作技能,它將極大地提升我們的工作效能。
透過這樣的分段式運動,孩子就能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也能更好地維持專註力,他的耐力和意誌力會變強,學習效能也會大大提升。
這位家長(提問者)說,晚上無論幾點都要求孩子鍛煉半小時。事實上,這種鍛煉方式不是真正的自律,而是一種對自律的誤解,它註重的是形式,而非人的內心和感受。
自律是一種內心和外界的平衡,這種平衡一旦失去,自律就無法持續。
如果無論幾點都要堅持鍛煉半小時,那麽勢必會影響孩子的睡眠,那就得不償失了,因為睡眠比夜間運動要重要千倍萬倍,我們可不能因小失大。這裏就不詳述睡眠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了。
如果我們不管孩子的狀態,勉強孩子堅持運動,孩子就會過度疲勞,精力反而會下降,註意力也無法集中,這就是失敗的精力管理。
如果我們不調節孩子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長,那麽運動帶給孩子的就不是好處,而是危害,它會打亂孩子正常的生活節奏、晝夜節律和能量平衡,從而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大腦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從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的角度來看,一味地為了堅持而堅持,為了自律而自律,則會陷入錯誤的思維陷阱,反而失去了自律和堅持的意義。
這樣的自律和堅持不僅沒有提升我們的生活質素和學習效能,反而讓我們無法堅持下去,並且因運動不當產生各種負面影響,這就適得其反了。
因此,我們需要學習健康的運動方式,用科學運動來促進我們養成自律的生活方式,讓自律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
我們可以這樣來做:
1、家長和孩子一起運動,這是一種親子運動遊戲,而不是鍛煉身體,因為鍛煉身體太無趣,而親子運動遊戲則是孩子們喜歡的運動方式。它不僅能夠達到運動的目的,還能促進親子關系,並讓運動變成一種開心愉快的事情,這更容易讓孩子樂此不疲,逐漸形成自律的習慣。
2、運動的強度和時長要根據孩子每天的真實狀態來調整,如果孩子狀態不佳,就要降低強度和時長,甚至停止運動,以免對孩子造成傷害。
3、運動方式最好采用分段式運動,在孩子的任務管理中插入運動專案,幫助孩子做好精力管理,讓運動成為學習和生活的潤滑劑,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一部份。我們不要把運動與生活、學習獨立區分開來,而要讓它們融為一體,讓運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
4、如果時間太晚了,就不要運動了,以免影響睡眠,第二天我們再合理安排時間,調整任務節奏,插入合理的運動時間和運動專案。運動也是任務管理的一部份,我們不能為了某一個任務而失去對整體任務的把控,也就是不能只看局部,而不管大局。
學習也是一樣,我們不能為了學習,就什麽都不管不顧了。我們因為學習而犧牲睡眠、運動、興趣愛好、社交等其他方面的事情,這就是顧此失彼,最終就會得不償失,陷入惡性迴圈。
我們自然也不能因為運動而不顧一切。主動掌控我們的生活節奏,並保持身心平衡,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也才是自律和堅持的意義所在。
結束語
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運動都要適可而止,都要講究科學方法,不能蠻幹,不能勉強。運動需要循序漸進,需要把控自己的節奏,需要觀察自己的狀態,需要管理時間和精力,需要平衡其余多項任務。
在運動之前,我們需要明白運動(或鍛煉)的意義和目的,這樣才不會讓我們盲目運動,陷入思維的陷阱,從而避免給我們自己帶來危害。
最後需要註意的是:
運動的主體是孩子,不是大人,孩子需要對自己的運動負責。
我們需要透過運動來培養孩子的自律和獨立自主的精神,因此,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做決定,不能一味逼迫孩子運動,而是需要將運動的意義告訴孩子,將自律的意義告訴孩子,透過討論和思想溝通來達成共識,並建立起整個家庭的自律精神。
運動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價值觀,它不僅是肉身的鍛煉,更多的是內心和大腦的鍛煉。
因此,在整個家庭中推廣和宣傳運動和自律的價值觀及生活方式,才是家庭教育的重點,在此基礎上,延伸出一系列的教育目標,比如:時間管理、任務管理、精力管理、情緒管理、目標管理,等等。
好了,今天暫且聊到這裏吧,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次再見。
(如有更多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 @raina爸爸 。如果您願意,希望您點贊,或收藏,或分享。這樣會有更多人看到,也會有更多人給我反饋,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