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上班工作下班陪娃,沒有時間休息,因沒有了自我而負氣,也因陪伴時間少而自責,我該怎麽辦?

2022-04-01親子

上班工作下班陪娃,沒有時間休息,因沒有了自我而負氣,也因陪伴時間少而自責,我該怎麽辦?

我這邊分享萄萄媽的一篇文章,聽她聊聊「 一個媽媽的自我修養」。這是一篇能給我們力量和啟發的文章,希望可以給你幫助。

作為一個媽媽,如何管理家庭以及如何管理自己。

圖片來源:Pixabay

01

我們都是這個家的一份子

這是我最常傳遞給孩子們的家庭理念:這個家不是靠媽媽一個人,我們要相互支持、彼此依靠。放到具體執行層面,就是每個人要做好自己分內之事,並盡量為別人創造好的生活和學習空間。

這幾年下來,我發現孩子們都有極強的適應能力,關鍵是我們大人給不給機會,有沒有耐心。可以看看我家老二的成長變化。他剛來美國的時候不到三歲,還是一個大多數事情都需要人從旁協助的小寶寶。但很快,他就在我們每日清晨打仗一樣的節奏下,學會了自己換下尿不濕穿好衣服,等待吃完早飯的哥哥出門上學。也開始自己吃飯,自己如廁。

作為媽媽, 我只需要觀察,提醒和做好相關事務

衣服鞋子穿反了,就等他自己去發現,如果他沒有不舒服我就不會管束。洗臉洗澡不夠幹凈或拉完臭臭擦不幹凈屁屁,那就多教幾次,多給他換洗衣服,次數多了也就慢慢進步了。
吃飯時我只要努力確保飯菜他們愛吃就可以,不會為哪個孩子開小竈,也不會專門陪誰吃飯。吃得亂了臟了我可以清理,需要夾菜我可以幫忙,吃不下了我也不會逼你。

大家互相要求低一些,把自己吃喝拉撒的事照顧好,在家裏就是與人方便。

在日常生活中,我把他們真正看作家庭成員,讓他們來幫我分擔家中事務。老大會在周末負責給全家準備早餐,每天給寵物鼠打掃籠子清理糞便,帶弟弟去戶外活動,我有事時照顧弟弟日常生活,有時也會幫我吸地洗碗。老二的主要任務是每天晚飯前收好所有的玩具和圖書。我告訴他:你玩的東西歸你整理。如果你要我來做也可以,那我可能會把它們都擱置起來。因為我並不想玩,也不想再收拾。
孩子有孩子的選擇和擔當,不要刻意去放大他的作用,只要讓他看到周圍的人都在各司其職,他也能明白自己的責任。同時,允許他們時不時犯懶,因為我自己也是一樣。我還是個粗枝大葉的媽媽,孩子做的家務我都看得過去,並經常給予感謝和表揚。他們確實用行動減輕了我的負擔,還改善了我的情緒。媽媽的情緒有多重要?這是整個家庭的晴雨表,決定了孩子在家裏是過得小心隱忍,還是放松自在。

所以我們仨整體是一個比較均衡的結構,彼此在生活上密切連線,但沒有一個重頭關系,更不是軸心運動。這對於每個家庭成員,都是相對輕松且有效的相處模式。但這要基於兩個條件:第一是孩子必須要到了一定年紀,有了一定的認知發展水平糊動手能力。第二是家庭成員的內部理念一致。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這一點可能有很大難度,夫妻之間,父母與老人或保姆之間,要放棄圍繞孩子生活的想法並不容易。如果大人之間存在分歧,那就更難與孩子達成一致。對此我的建議是,可以利用周末或節假日,老人或保姆不在的時候嘗試去核心化的家庭關系,和孩子共同承擔少人以後的家庭事務缺口,同時讓孩子和自己都試著獨處。如果行之有效,就可以嘗試增加這樣的機會,甚至對原有家庭模式做出改變。

任何關系的持久穩固都有賴於平衡的構建,彼此依賴又各自獨立才能相看兩不厭,親子關系亦如是。我們要和孩子做一輩子的父母子女,這是最珍貴的緣分。長大以後,孩子很可能想不起來你自認為全心全意的付出,但他會記得和你度過的時光,是雞飛狗跳還是平靜美好。 親子關系的終點,不在幼升小、小升初,或是中考高考,而在我們生命的盡頭。 我們還有很多時間和機會,去做出調整和改善。因為孩子對我們的愛,才是最無私的,不參雜任何功利,也沒有附加要求。

圖片來源:Pixabay

02

把自己當作生活的核心

拿A+的努力不是為了有機會顯擺我多學霸多強,而是想透過每一次思考、討論、作業,給自己註入一些活力,說明我並沒有委身於繁瑣且周而復始的帶娃生活,允許自己變得毫無生氣。我一直覺得當媽媽不必會做飯,但當我必須給孩子們做飯而在廚房忙活大半天時,我對自己說:不要覺得為了孩子,就當新增了一項人生技能。

這些年的經歷告訴我,獲得他人的肯定或自我感動,不能提供可持續的情緒支持。作為媽媽,我們更需要的是讓自己高興。

我並不是那種溫柔的,永遠以孩子需求為先的媽媽。在和兒子們的對話中,「我要」出現的頻率遠高於「你要」。
「我累了要去睡會兒,都別來煩我。」
「我要寫作業,請你去那邊玩。」
……

久而久之,連老二都知道,媽媽的身體狀況和工作學習安排,是他需要尊重和重視的。我們先是自己,後來才成了誰誰的媽媽。不能因為有了孩子,就把付出和犧牲變成一種沈默的合理。讓孩子們也經常遷就你的需求,你就不需要透過自我感動或期待感激的方式來平衡自己的心態,獲得穩定的情緒。

前面說到了媽媽情緒的重要性,也說到了要保持個人的獨立。但現實情況是,女性和家庭的捆綁從來沒有松動過,甚至在育兒買房養老等各類社會性焦慮的影響下,不自覺地和身邊的人越纏越緊。

圖片來源:Pixabay

如何能不被瑣事淹沒,保持情緒穩定?

如何能在各種親密關系中梳理出自我?

我的建議是,不管日子多麽兵荒馬亂,一定要給自己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自己透口氣,緩一緩。每個媽媽都會有瀕臨崩潰的時刻。剛開始居家隔離的時候,我一度非常低迷。兩個孩子一天24小時呆在家裏上躥下跳,追逐打鬧。我要承擔包括全家一日三餐在內的全部家務,陪他們玩耍,還要幫助老大遠端學習,同時自己還有待完成的課業、工作和科研專案。彼時又經歷國內家人出現健康問題以及其他方面的壓力,加之日復一日困於家中,我感到越來越重的壓抑和煩悶,甚至出現了短期的失眠。某一次對孩子們大喊大叫之後,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必須破掉現在的「局」,才能不被它逐漸吞噬。

我的方法非常簡單

每天晚上等孩子們睡著並完成工作以後,給自己兩個小時,用來鍛煉身體和休閑娛樂。運動可以增強體能,改善精神狀態,這在疫情期間尤為重要。而娛樂是我給自己的安慰和獎勵。我非常享受這夜深人靜的兩個小時,不論是齜牙咧嘴大汗淋漓地做卷腹和掌上壓,還是抓著小零食窩在沙發上追劇或看電影。它幫助我成功渡過了情緒的低谷,還養成了定期鍛煉的生活習慣。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想,每個媽媽都需要這樣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暫時放下各種身份和關系,哪怕只是發一會兒呆,散散步或者毫無打擾地看喜歡的書,刷一會兒手機。做了媽媽以後我們經常感覺失去了自己的時間,其實是遺失了部份自己。而遺失的這部份比例越高,我們感受到時間的匱乏感就越強烈。給自己安排一些時間,去做讓自己覺得享受或有熱情的事。時間的充盈感,哪怕只是短暫的體會,都可以讓我們從心中升起力量不被周遭境遇所裹挾,從而調整面對生活的狀態。

不要要求自己做一個完美媽媽,也不要想著做完美的自己。只要堅定自己想過的生活,堅持從自己出發的選擇。 很多事,看起來應該去做,可能只是因為這是大多數人認為的正確而讓你感到安全。可終究,這是別人的正確。無論怎麽打理家庭,教育孩子,這些都只是我們生命的一部份。對於每個靈魂而言,我們還是應該更忠於自己。

對自己和對大家都說一句:加油!

(萄萄媽、哥哥和弟弟)

珊珊寫在最後: 其實,我和萄萄媽在育兒理念上有很多共鳴之處,不知道是否與你也一樣。我們是母親,我們更是自己。只有先成為更好的自己,然後才能成為更好的母親。育兒路上,對自己的、孩子的要求低一些,不用完美,60分、70分,都是足夠好。

我們一起加油,彼此鼓勁。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媽媽一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