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2022年汽車保有量為5350萬輛,排名全球第四(中國3.02億輛、美國2.83億輛、日本7910萬輛)。
如果按照3%的自然淘汰率來看,每年的新增需求是150萬輛。
2023年的全年銷量是105.87萬輛,同比增長69%,這屬於超跌反彈,距離150萬輛的自然新增需求還有近50%的空間。
按照過去10年來看,俄羅斯汽車銷量也長期處於140萬輛~180萬輛這個區間。
俄烏戰爭後,西方汽車品牌撤出俄羅斯,釋放出了市場空間,因為供給不足,俄羅斯2022年新車銷量暴跌58.8%,來到了68.7萬輛的水平,產量也降到了31年來的最低水平。
既然西方把肉送到了中國汽車廠商嘴邊,我們不吃下去就不禮貌了。
2022年,中國汽車品牌在俄羅斯市場份額從9%暴增到37%,2023年,我們所占的份額達到了50%左右。
有意思的是,我們的份額上去了,價格也上去了,目前中國汽車品牌的產品的平均價格為27萬元。
造成價格上漲也主要有兩個因素:
1,供應不足助推價格上漲。俄烏沖突前,俄羅斯本土品牌拉達的平均售價是5萬元,2023年一度漲到10萬左右。中國品牌的汽車業又受此助推,部份車型售價一度逼近30萬,漲幅接近一倍。
2,中國品牌經過幾年布局,開始走中高端路線,產品線不再單純圍繞性價比作文章。
在我們國內一輛售價30萬的汽車,運到俄羅斯,成本就變成了50多萬(涉及關稅、消費稅、20%增值稅、清關費和報廢稅等),而最後終端零售價可以賣到100萬元。
當地銷售商有較大的利潤空間,溢價兩倍是一個正常現象。
不過,這種短期的繁榮,會促使貿易商大量進口中國汽車,一窩蜂上去之後,也會造成大量庫存,庫存之間的競爭,也會反過來平抑終端售價。
2023年前十個月,中國品牌汽車在俄羅斯總銷量是40.7萬輛,是去年同期的4.8倍。
從生產和進口方面看,前10個月,共有15.3萬輛中國汽車在俄羅斯汽車廠組裝,有42.9萬輛從中國進口。
兩者加起來有58.2萬輛,因此,截至11月初,大約有17.5萬輛中國汽車還在制造商和經銷商的倉庫中未賣出。
最後,從市場增長預期來看,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預測,2024年俄羅斯汽車銷量可達到130萬輛,2026年可以達到2015-2021年的平均銷量水平140萬輛~150萬輛,2030年達到180萬輛。
俄羅斯明年130萬輛的市場空間,基本上還是以燃油車為主,如果橫向對比中國的某個省,差不多相當於浙江。
2022年浙江新上牌汽車約19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65萬輛,因此非新能源車的市場容量就是130萬輛左右。
回顧中國的汽車工業歷史,1956年7月13日,一汽造出的第一輛解放牌卡車,正是以蘇聯卡車型號ZIS-150為基礎設計制造,有39名一汽員工前往史太林卡汽車工廠,接受卡車生產指導。
幾十年之後,中國汽車市場現在早就成了世界第一,汽車出口總量也成了世界第一,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必然引領和重塑全球汽車品牌格局。
我們的汽車品牌霸榜了「俄羅斯老師」的汽車市場,這也算是一種「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