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電訊報】2月6日文章,原題:英國正在放棄努力工作,轉而靠上福利主義和懶惰 英國國家統計局本周一公布的數據著實令人吃驚。目前英國既不工作也不找工作的總人數為930萬,超過18歲至65歲勞動年齡人口的20%。這些封包括選擇提前退休的人、學生和請假操持家務的人(主要是女性)。事實上,目前的不勞動率與上世紀70年代沒有太大區別。1971年,這一比例為勞動年齡人口的25%。最近一次上升始於新冠疫情期間。大約有280萬人聲稱自己病得太重,無法工作。這是「長新冠」癥狀嗎?一份報告稱:「如果說長新冠是不勞動率上升的一個關鍵原因,那麽令人驚訝的是,在疫情期間新冠感染率很高的其他國家卻沒有觀察到這一點。」近300萬英國人因為生病而無法工作,其中許多人聲稱自己抑郁或焦慮,這真的有可能嗎?是不是多年的福利主義創造了這樣一個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幾十萬人也許是數百萬人,選擇依靠他們的納稅人同伴生活,並認為他們有權這樣做?
我們實際上是兩個國家。絕大多數處於工作年齡的人仍然積極,他們想要一份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是因為不這樣,他們將不得不依靠別人的慷慨。曾幾何時,工作之外的選擇就是貧窮。而在福利國家時代,慷慨的福利制度滋生甚至鼓勵懶散,而沒有陷入貧困的風險。英國經濟學家威廉·貝弗裏奇在1942年的報告中提出要消滅所謂「五大罪」——愚昧、疾病、骯臟、貧窮和懶惰。隨著農業、教育、住房和醫療的進步,前四宗罪即使沒有完全消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從英國社會消失了。但是,懶惰在很大一部份人口中已經根深蒂固。
由於害怕遭到道德審視,內閣大臣們尋求無用的技術官僚解決方案。例如,福利可以與工作意願掛鉤,但只有當工作被拒絕導致福利被取消時,才會成為一種有效的制約。政府最近宣布,超過18個月找不到工作的福利申領人必須參加工作,如果他們拒絕,將失去他們的補助金。為什麽要等18個月?英國就業與養老金大臣梅爾·斯特德說:「我們要傳達的資訊很明確:如果你身體健康,但拒絕工作,欺騙納稅人,我們將取消你的福利。」但即使在保守黨領導的政府執政14年後,這一資訊仍然不明確。
如果福利豐厚,足以維持生計,不需要起早貪黑費力地工作,那麽成千上萬的人尤其是年輕人選擇逃避工作,也許就不足為奇了。與這樣做有關的恥辱感早已消失,並在疫情期間完全被埋葬。這是一個重大的文化轉變,將在未來幾年對公共財政產生深遠的影響,至少在我們所有的工作都被機器人取代之前。(作者菲利普·約翰斯頓,陳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