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2023年,旗艦筆記本選Mac還是選Windows?

2023-12-29新聞

作為一個數碼博主,我每天在微信問的數碼產品選購問題並不是關註度最高的手機,而是筆記電腦。電腦的配置不僅更加復雜,不同的SKU之間可能都會有核心配置的差異,與此同時,不同電腦的定位差異帶來的體驗差異要遠大於其他數碼產品,使用者在買電腦時需要花費非常多的精力才能從中挑出適合自己的產品來。

而「買Mac還是Win」可以說是每個買電腦尤其是買輕薄本的使用者都需要糾結的問題了,尤其是高端輕薄本市場,究竟是買MacBook Air還是ThinkPad X1 Carbon這樣的win高端本成為了許多商務使用者難以抉擇的問題。今天我就想來聊聊這個日經的話題,在2023年,想要買高端輕薄本的消費者應該選Mac還是選Windows呢?

在M系列芯片剛剛釋出時,我想許多的使用者和數碼愛好者都感受到了震撼,在轉向ARM之後,蘋果和X86說了拜拜,開啟了新的芯片時代。眾多的消費者也在那時選擇了MacBook,Windows的輕薄本在那時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但隨著intel的幾代處理器更新後,intel在低壓和標壓處理器上實作了對M系列芯片的效能超越,我們拿ThinkPad X1 Carbon 2023標配的i7-1360P處理器來和如今的MacBook Air搭載的M2芯片做一下效能對比,可以看到在CineBench R23專案中,1360P無論是單核還是多核都遠超M2,即使相比於剛釋出的M3也只是在單核效能上略微落後一點。

而在軟件剪輯方面,X1 Carbon這樣的旗艦級筆記本的表現其實也一直不輸MacBook Air,在我們之前的某一次測試中,intel核顯加速在達芬奇裏處理4K 30FPS影片的速度甚至要比筆記本內建的高效能顯卡還要快一點,這足以說明如今的intel平台筆記本也能承擔一些輕中度的剪輯工作,使用的過程中也不會感到卡頓。

而且我們必須要強調的一點是,如果你需要使用Mac進行影片剪輯的話,你必須要購買16GB/24GB的版本,如果你購買8GB的記憶體版本的話,Pr/達芬奇這樣的軟件只能給Mac分配大概4GB的執行空間,這會極大的拖累影片剪輯的流暢性和匯出速度,當然這是要加不少錢的,我們放在後面再說。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軟件生態,也是許多人對於Mac和Windows最糾結的地方。我們直接說結論,Mac更加適合的是像自媒體博主/繪畫設計/影視工作者/部份文科學生這樣的純文字工作者,或者純影像工作者。而Windows平台依然是如今普適性最好的作業系統平台,你想用電腦剪影片,跑渲染,無論你預算多還是少,Windows平台都是買了不會犯錯的選擇,然後Windows的系統簡直友好到不行,Windows 11的開始彩蛋體驗更新後,常用的套用觸手可及,快捷設定效率真的UPUP,助我們盡享輕松每一天!。

我們站在用電腦最多的學生/打工人角度來說一下原因,當你來到一個新崗位或者新課時,你的老師很有可能會去要求去下載這樣那樣的軟件,例如我在大學時就有兩門課是專門學習SQL數據庫以及會計電算化的軟件。但是在此時,除非老師自己使用的也是Mac,否則他絕對不會給你提供Mac版本的安裝包下載,你不僅需要自己去網站上搜尋對應版本的對應軟件,由於版本和系統的差異,在套用的操作邏輯上可能還會有一些不同,出現相容性問題更是有可能的,而這樣的問題更是存在於行業中,如果你真的要買Mac,我建議你還是先了解一下專業相關的軟件對於Mac OS的相容性究竟如何。

而且當你的MacBook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軟件問題時,你會更難的找到具體的解決方案,畢竟時至今日MacBook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依然是others級別的水準,無論是老師還是你身邊的朋友都很難為你提供幫助,你只能自己去搜尋引擎或者部份極客論壇上尋找更加復雜的解決方案。

而Windows關於生態的優勢還有娛樂,即使是輕薄本的使用者也有著無數的大小遊戲選擇,例如糖豆人,LOL/雲頂之弈。如果你想玩大型遊戲的話,你甚至可以買個雷電介面的外接顯卡塢,如今intel平台的CPU效能都很強了,不再像過去一樣會因為CPU瓶頸而出現較大的效能下降,雷電4相關的傳輸速率相比於之前的雷電3也有了明顯的提升,而且像ThinkPad X1 Carbon這樣的輕薄本通常都會標配兩個雷電介面,使用顯卡擴充套件塢來獲得更多的效能已經成為了一種可能。

而在玩遊戲方面,今年MacBook在玩遊戲體驗上有了一個明顯的改進,他支持了GamePorting ToolKit這個可以在Mac上轉譯執行Windows遊戲的工具,但是就目前的測試結果來看,轉譯帶來的效能損失依然是非常明顯的,對於效能很強的M3 Pro/Max可能還好,但是對於M3來說這讓原本就不充裕的GPU效能雪上加霜。而且現在登入Mac平台的遊戲也主要是文明6,csgo還有少部份的3A大作,使用者常玩的許多普通網遊依然並沒有對Mac平台進行了適配,連原神都只能雲原神,Mac玩遊戲如今依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當然,如果你有蘋果生態全家桶的話,購買MacBook還是能夠帶來不少便利的,蘋果器材之間的互聯還有流轉體驗依然是最強的,無論是檔互傳還是通訊能力共享都能讓你感受到生態互聯的魅力。而如果你和我一樣使用的是安卓手機,那麽買Mac或者買Windows的差別其實並不大,畢竟如今安卓手機的互聯軟件大多同時支持了Windows/Mac雙平台,你用哪個其實都沒有太大影響。

最後我們來說說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價格。我們必須承認,MacBook Air/Pro 13的起價都不算太貴,但是想要加到可用的配置那就得加好幾千塊錢了,畢竟在2023年,沒人能夠忍受256GB的超小儲存,基本上裝個微信再裝一些日常使用的軟件,沒用多久儲存就不夠了。而8GB記憶體更是只能夠滿足輕辦公使用,拿來做剪輯/生產力依然是天方夜譚。

在今年記憶體/快閃記憶體顆粒大降價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高端輕薄本開始進一步提升標配的儲存規格,亦或者是降低加記憶體的價格。例如ThinkPad X1 Carbon加16GB記憶體/512GB儲存的價格為300元,而Mac加16GB記憶體和512GB儲存的價格則是4000元和1500元,當你把Mac加到X1 Carbon的同儲存規格時,實際的價格甚至還要更貴一些。盡管購買高端輕薄本的使用者大多不差錢,但是看到如此的加價振幅還是會感到一絲不快。

除此之外,X1 Carbon這樣的高端輕薄本還有著一些Mac沒有的獨特優勢。首先最明顯的就是做工了,隨著CNC工藝在Windows中端產品大振幅普及後,Mac過去在高端本上的工藝優勢逐漸被磨平了。而高端的Windows輕薄本們則一直在探索新設計,新工藝。例如X1 Carbon就采用了可靠性和重量表現都非常優秀的碳纖維材質,讓他能夠在兼顧強大效能和介面數量的同時做到1.14kg的超輕重量。

而介面也一直都是X1 Carbon在高端商務本中的突出優勢,他並沒有因為搭載兩個雷電介面而去削弱其他的介面數量,而是保持了非常充足的2A2C1HDMI規格,你不需要容易弄丟的轉接頭,也不需要不方便的拓展塢,X1 Carbon本身的介面數量就能夠滿足絕大多數消費者的使用需求。

總結

總而言之,現如今在Windows筆記本愈發的成熟,效能逐漸強大的今天,X1 Carbon這樣的高端輕薄本依然是高預算消費者最普適,最優秀的選擇,無論是介面,做工設計,還是軟件生態上都有著更好的表現,產品本身的性價比也更高。而MacBook依然是屬於少部份特定需求使用者的生產力工具,適合他的人用起來會很順手,而大部份普通使用者用起來則會非常不適應,不方便,大家選電腦還是要基於需求和預算進行理性考慮,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