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歲末,【繁花】推出,口碑爆棚,風頭無兩。
隨著劇情發展,上海人如同開啟了一道記憶閘門,集體回到了那個風雲變幻的1990年代。劇中出現了很多當年的真實畫面,這些歷史影像大部份是由上海音像資料館提供的。
1990年代黃河路。圖片由上海音像資料館提供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為【繁花】劇組服務的上海音像資料館副館長沈小榆、上海音像資料館高級編研李佳敏、上海音像資料館館員施依娜,從她們的角度,側面還原了【繁花】幕後三年來的細致求真,精心打磨該作品的過程。
據上海音像資料館副館長沈小榆介紹,2020年,【繁花】劇組就與上海音像資料館取得了聯系,希望能夠借由館內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上海這座城市的相關影像資料,深挖這段特殊歷史時期的上海以及上海人的生活狀態,為該劇真實還原當時場景。在此後三年多時間裏,資料館為劇組配置了高級專業資料員提供專題咨詢服務,由專人定向查詢、整理資料,為【繁花】劇組提供了超60個、累計1800多分鐘的歷史影像素材。
【繁花】劇組借由這些豐富的影像記憶,在車墩影視基地1:1復刻搭建了這些老上海灘的模組屋。狹窄的弄堂、擁擠的樓梯、擺滿東西的過道,這些都為最終影片呈現出了1990年代初期上海濃郁的煙火氣與時代感。
從合作之初的歷史場景參考需求,到珍貴歷史影像的版權購買影片套用,上海音像資料館與劇組一起精雕細琢三年磨一劍,共同展現了20世紀90年代令人動容的市井上海。
市百一店。圖片由上海音像資料館提供
【對話】
澎湃新聞 :【繁花】劇組具體查閱了哪些歷史老資料?
李佳敏 :我最初接觸【繁花】劇組是在2020年,當時查詢整理了過去黃河路、南京路、外灘等上海地標性城市形象的影像資料,並特別關註了和平飯店、市百一店內外場景與人物穿著等樣貌資料。還包括時代變遷下,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的發展,例如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1995年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發射開播。以及當時上海市民的衣食住行,看電影、買菜、坐公交等等。
因為【繁花】的制作周期長,當中也換了好幾撥制片人,每一次都會有不同方向的查詢,前後大概有六十多條樣片,三十幾個小時的時長。其中大部份以八九十年代的空鏡為主,除了主要地標建築物,還有淮海路、瑞金賓館、長樂路、進賢路......外灘看了非常多,也查了非常多黃河路的空鏡。除此以外,他們也查了很多上海市民市井裏弄生活氣息的畫面。
南京路。圖片由上海音像資料館提供
吃火鍋。圖片由上海音像資料館提供
所有助導來到資料館時指向性就非常明確,從要很全面地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非常細節的內容,比如穿什麽衣服?怎麽穿?年輕人喜歡穿什麽?年紀大的又喜歡穿什麽?再比如煮飯,他們是如何煮飯的?煮飯的環境是怎麽樣的?甚至還專門查過一波上海人的年夜飯,當時桌子上都有些什麽菜品,包括跨年燈光秀,放煙花,市民怎麽去看花燈......
當時也向他們推薦了我們「影像上海」的一個查詢平台,可以透過我們內聯網站用賬號申請的方式查詢到所需要的內容,他們還特地購買了一個我們平台的賬號。
澎湃新聞 :最終版權授權的內容是?
李佳敏 :最後資料館給劇組版權授權的那部份,重點以金融方面為主。上交所、上證,深交所、外匯外貿,包括證券人員工作的鏡頭,第一批股民去買股票、股市火爆的鏡頭,這樣的畫面會比較多。總共三分鐘左右,其實也沒多少。
但他們和別人不太一樣。別人同樣買了3分鐘,這邊摳10秒,那邊摳5秒,還是要多給些鏡頭,王導是一秒鐘一秒鐘買的,我看到他那份購買清單的時候,覺得這位導演倒也實誠,要一秒就是一秒,多一秒也不要,很厲害!其實是把工作已經做到精準到位了。每次剪一秒鐘,也是花了蠻多精力,不能隨便拉,要非常精準,對我們的工作也是個考驗。我認為他們不光從我們這裏,還有很多途徑去找當年的老資料,不僅要看,要對比,還要認真消化透,哪怕一秒鐘也得做足功課。
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股市眾生相。影片來源:上海音像資料館(00:24)
施依娜: 上海股票交易所的畫面,全篇的鏡頭很多,有人拿報紙,有人拿望遠鏡,有人在門口偷瞄,人潮湧動。我記得他們選了一個拿望遠鏡在看的鏡頭。這個資料原影像拍得也相當好,導演組確實對影像素材要求很高,大部份選取的也是一些紀錄片的影像,像新聞類的原始素材就很少,只是在樣片階段作為參考。
澎湃新聞 :查詢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李佳敏 :印象深刻的是導演組需要上海當年公交車的相關音像資料。比如公交車裏面的環境聲,尤其是售票員的喊聲,幾段聲音中,喊得不好的也不行,還有電車的叮叮聲,輪渡的汽笛聲,並且是上海每一個時段、每一種情況的汽笛聲,找不同輪渡聲音的比較,必須要找到合適的聲音,我們為了這一批聲音也找了很長時間。
1990年代的上海公交車。圖片由上海音像資料館提供
【繁花】劇照
澎湃新聞 :最難找的一段聲音資料是?
李佳敏 : 有一次,王導反饋回來說,一定要一個1993年的一場足球比賽球迷喊叫的聲音,我當時很奇怪,為什麽單單要這場?而且是很有指向性地說:「我就要這場,其他場次沒有這個聲音。」我們也不明白這段內容有什麽與眾不同之處,好在後來我們還是找到了那個聲音。現在看了劇,猜想是不是範誌毅和他說的,哈哈。
有時候這幾段聲音聽上去都差不多,導演組就是感覺不對。因為我輸入「菜市場的聲音」,可能會出現十幾頁的內容,我還是要一個一個去聽,去找到他們要求的聲音,確實也是快聽吐了。
施依娜 :是的,我們要找到符合要求的聲音,除了以前的影片節目,還要從片庫的廣播節目裏面搜尋,例如南京路的聲音,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聲音,菜場的聲音等等。資料館只是把一個初審的內容給導演組,之後王導還要更仔細斟酌篩選,一個內容會反復很多次,要更多一點給他,他確實相對來說要求非常高。
【繁花】截圖
澎湃新聞 :空鏡裏更多的細節能否說一下?
李佳敏 :比如南京路步行街好多鏡頭,就是一個人流很多的大空景,這些人流裏面,還會特定去拍一些年輕男女的穿著,當時導演在這個方面看了很久,從穿衣打扮到隨行帶的東西,試穿衣服這種更細節的內容,還比如鏡頭搖到一個路人,或是外灘的一對情侶,他們當時的狀態是什麽樣的?10秒的鏡頭就這樣來回反復地看和找。
1990年代菜場。圖片由上海音像資料館提供
【繁花】劇照,陶陶的水產店
沈小榆 :王家衛導演是很註重細節的,當然,金宇澄首先就是個細節控,我相信他們兩個在這方面是惺惺相惜的,他們在各自領域都是一流的創作者。我們館很高興能參與到這樣一個精品的創作當中去。
說到細節,【繁花】劇版上線後,我們圍繞20世紀90年代上海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策劃了系列短影片「換個方式開啟【繁花】」。目前已經在我們「影像上海」影片號上線的內容包括:真實的黃河路、英國套房到底長什麽樣、西康路101號真額嘎鬧忙啊、關於認購證的那些事等等。我們小編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向觀眾展示當時的真實的歷史影像,作為追劇之余細節上的補充,也讓很多人重溫了往日生活的點點滴滴。
施依娜 :還有很多人看了電視劇,尤其是男生,都被寧波裁縫做西裝吸引了,據說現在裁縫店生意也好起來了,我們也做了一期【看阿拉上軒寧做西裝有多講究】。後續還有滬普、外白渡橋、進賢路等選題。
這幾天,我們全家人一起追劇也追得很開心。我姑姑說她以前去黃河路金八仙吃飯,味道不錯。爺叔以前也常去那邊吃夜宵。
重新回看老資料,我就忍不住想要對比看看,導演組最後到底選用了哪段素材。劇裏有一個鏡頭,用的是1978年浦東還沒開發開放時,著名的紀錄片導演安東尼奧尼來上海拍的紀錄片,正好拍到浦東還是一片平地,這個鏡頭特別有代表性。所以,我覺得【繁花】導演組對細節的考究,觀眾還是可以感受到,只是可能導演組追求的是100%,觀眾感受到的是80%,會損失掉一部份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