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智通財經APP
距離杜林普就職還有一周時間,許多投資者都在談論美國新政府將頒布的政策。最具爭議的經濟手段顯然是關稅,可能針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歐盟或其他集團和國家。那麽杜林普團隊希望從關稅中得到什麽?美國官員們表示,因為關稅可能是處理從制造業、貿易到財政赤字等一切問題的最佳工具或談判籌碼。
美國財政部長史葛·貝森特表示:「事實是,關稅作為一種增加收入的工具、保護美國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產業的一種方式有著悠久而傳奇的歷史。當選總統杜林普在該政策作用上增加了第三條腿:關稅作為與我們貿易夥伴的談判工具。我們的規模賦予了我們市場力量和發號施令的能力——其他國家需要我們,而不是我們需要他們。我們只能使用這種力量。」
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則指出:「當你競選公職時,你會發表廣泛的聲明,以便人們理解你。關稅是杜林普總統使用的一個神奇工具,他明白‘不要對我們不生產的東西征收關稅’和‘在美國制造’。我們無法在歐洲賣福特汽車(F.US)或通用汽車(GM.US),因為那裏有100%的關稅。在日本,也是100%的關稅(源於馬歇爾計劃)。不如我們說,‘我們要對你們征收關稅,就像你們要對我們征收關稅一樣。’當然,他們會來談判,他們的關稅會降下來。」
美國貿易代表占美臣·格利爾稱:「關稅可以幫助支持美國制造業就業,特別是在糾正不公平貿易做法的程度上。如果你讓競爭環境變得公平,那麽美國人就不必參加不公平的競爭。」
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凱文·哈塞特表示:「如果你看一下共和黨的政綱,首先列出的貿易政策是互惠貿易法案,該法案將美國的關稅提高到我們的貿易夥伴向我們收取的水平……通脹會怎樣?那麽,下一個最好的供應商是誰?它們之間的成本比是多少?如果我們把新產品帶到美國,邊際成本的邊際效應是什麽?別忘了,關稅影響的是進入後的價格水平,而不是長期通脹率……基本上,這是一種水平調整。」
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史帝芬·米蘭指出:「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有一個片面的自由貿易政策,美國不像其他國家那樣保護主義。杜林普提議的關稅每年可能為美國帶來約4500億美元的收入。對進入美國市場的外國實體征稅,難道不是比對美國家庭征收新稅更好嗎?我們(還)需要有針對性的關稅來提振國防等關鍵行業。美國嚴重依賴進口來制造我們軍事所需的武器和其他材料。這沒有道理。」
美國白宮高級貿易顧問彼得·娜華露則稱:「我們(在杜林普的第一任政府)對鋼鐵、鋁、洗碗機、光伏領域征收了高額關稅,並增加了很多反補貼關稅,以阻止傾銷。這些都沒有引起通脹。這次還是一樣。通脹是一種貨幣現象,美聯儲印了太多的錢,他們這樣做是為了順應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