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吳清 北京報道
蘋果最近有點煩,業績和股價雙殺,並遭遇更多的訴訟和質疑。
1月13日訊息,一場針對蘋果的集體訴訟在英國正式開庭,這是英國針對大型科技公司發起的一系列反壟斷訴訟中的首場審判。蘋果被指控對其App Store下載的軟件收取「過高且不公平」的費用,面臨高達1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33億元)的索賠。
而在近日的一次播客采訪中,Meta CEO朱克伯格直指蘋果「創新乏力、壓榨其他人利益」。朱克伯格說,蘋果iPhone銷量近期之所以走低,是因為「新款手機與之前版本相比並沒有太大的改進」。朱克伯格還批評了「蘋果稅」和對第三方配件的限制。「他們的做法基本上就是壓榨。」
【中國經營報】記者註意到,2024年第四財季,蘋果營收增長6%,不過凈利潤驟降36%。而自2024年12月26日創下260美元/股的歷史高點以來,蘋果股價持續下行,至今跌幅已接近10%。「手機硬件收入下滑,30%的蘋果稅收入遭遇更多的質疑,其實都是蘋果創新能力弱化的表征和結果。」一位科技產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30%蘋果稅質疑聲「洶湧」
高達30%的「蘋果稅」的質疑聲由來已久、與日俱增。
據悉,此次原告方指控蘋果濫用其在市場中的支配地位,對App Store市場上的購買行為收取最高30%的傭金。
原告方指出,蘋果強迫為iPhone和iPad等器材開發軟件的開發商使用其自有的市集分發應用程式,從而形成了壟斷地位。
為此,原告方要求蘋果賠償15億英鎊,聲稱其向開發商收取的過高傭金最終轉嫁給了消費者,這些消費者在購買軟件或在應用程式內進行內容或數碼服務購買時承擔了額外費用。
就該訴訟及相關質疑,蘋果方面回應稱,該訴訟「毫無根據」,並指出其收取的傭金與數碼市場中的主流水平相近。蘋果方面強調,大多數應用程式都是免費提供的,且根據針對小型企業的規則,絕大多數開發者都有資格享受15%的折扣傭金。
「其實這傭金模式全球都一樣,早已成為行業慣例。」上述科技產業分析師告訴記者,蘋果被指控壟斷App Store市場,主要在於蘋果在其封閉的iOS系統生態裏,自己一家說了算,而且安卓的相關費用才幾個點,蘋果30%的稅率確實太高了。
記者註意到,此前,歐盟、南韓、荷蘭、俄羅斯等國反壟斷執法部門均針對蘋果封閉生態系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作出過處罰。德國、日本、印度、意大利等也針對蘋果展開過反壟斷調查。
朱克伯格抨擊了蘋果這種躺贏的營利模式。「作為一家公司,它是如何賺到更多錢的?它的做法基本上就是壓榨,比如對開發者征收30%的稅,讓消費者購買更多的外圍器材和外掛程式。」朱克伯格說,蘋果公司為了掩蓋硬件銷售下滑的事實,基本上是透過壓榨開發者並收取30%的「蘋果稅」來實作的。
上述科技產業分析師還表示,現在大家對高額「蘋果稅」的質疑越來越多,蘋果遲早得改,不然還得被罰。這也意味著蘋果躺著賺錢的日子就要過去了。
手機硬件基本盤難保
軟件服務收入只是蘋果收入的一根支柱,如今,蘋果手機、電腦等硬件銷售也在下滑。
日前,知名蘋果公司分析師郭明錤發文預測,2025年iPhone的出貨量將在2.2億至2.25億部之間,遠低於市場預期的2.4億部或以上。這一預測引發了業界對蘋果未來市場表現的擔憂,尤其是在iPhone銷量持續疲軟的當下。
根據Canalys公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市場數據,該季度內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為1000萬部,市場份額為14%,同比下降6%,排名第五,位於vivo、華為、小米等國內廠商之後。而在2024年第二季度,蘋果更是罕見地跌出了前五排名。
另據Counterpoint的報告,2024年10月18日至11月10日的「雙11」購物節期間,蘋果iPhone手機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降了兩位數。
2024年12月中國市場智能電話出貨量約與2023年同期持平,但iPhone同比下降約10%—12%,表明iPhone在中國市占率仍在萎縮。
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高級研究分析師Ivan Lam對記者表示,有一些客觀原因,就是華為高端機的回歸直接影響了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此外,中國廠商推出的新機型在硬件規格和軟件功能上都有顯著的進步,尤其是在智能AI功能方面。
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市場份額明顯下滑的情況,蘋果CEO庫克也感受到了壓力,其此前多次強調,中國是蘋果全球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還出席了蘋果上海新門店的開張儀式並親自揭幕。
被指吃老本、缺乏創新
蘋果手機、蘋果等硬件收入及市場份額的下滑還有一個大背景,就是蘋果近年來一改往日「不降價、不促銷」的作風,降價優惠頻頻且力度不小。
2025年一開年,蘋果就罕見地對新機型采取補貼優惠措施,也是iPhone 16系列釋出後的第二次官方促銷活動,全線產品最高降價800元,降價力度前所未見。
對此,郭明錤認為,蘋果銷量驟降的根本原因在於缺乏創新。iPhone 16系列與上一代相比略有改進,但關鍵的AI功能卻遲遲無法上線,導致iPhone 16系列在中國市場沒有亮點,無法吸引消費者。
「在降價促銷的大背景下,銷量還出現明顯下滑,其實就是大家對蘋果的產品力和創新力下滑的一種真實反映。」上述科技產業分析師表示,當創新光環不再,產品和技術不再領先時,使用者是會用腳投票的。
朱克伯格則直言:「我覺得他們有一段時間沒有真正發明任何偉大的東西。這就像史蒂夫·喬布斯發明了iPhone,但之後他們只是在那裏坐了20年。」
針對外界越來越多的質疑,蘋果也在憋大招。1月13日,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曝光了蘋果2025年的新品計劃。其表示,今年將是蘋果全線出擊的一年,不僅會對iPhone進行5年來的首次重新設計,還將對多年來未更新的產品進行升級,例如iPhone SE、Apple TV、HomePod和Mac Pro,並推出一個全新的器材類別。
除了產品更新,蘋果還計劃擴張線下門店網絡,繼續加碼中國市場。據悉,蘋果合肥萬象城店將於1月18日開業,而上海和北京也有望在2025年新增門店。天眼查顯示,蘋果技術開發(上海)有限公司於1月10日宣告成立,註冊資本達3500萬美元。業內人士猜測,蘋果或將透過這家公司加速推進Apple Intelligence服務在中國的落地。
不過外界對蘋果能否借此提振銷量表現持懷疑態度。供應鏈調查顯示,2025年全球iPhone銷量將達到2.25億部,比2024年的2.2億部略有增長,但仍將低於市場預期的2.4億部。蘋果與關鍵供應商討論2025年iPhone生產規劃時,多持謹慎態度。
「中國手機品牌都在實施品牌上攻策略,在高端市場來勢洶洶,蘋果若只靠降價難挽頹勢,估計出貨量還得降。」上述科技產業分析師表示,以前看衰蘋果是常態,看衰蘋果被打臉也是常態,但如今競爭對手越來越強,蘋果若不創新變革,可能看衰蘋果就會成為現實了。
郭明錤則表示,蘋果在2025年面臨嚴峻挑戰,iPhone出貨量增長近乎停滯,即便新款iPhone SE4發售也難以提振銷量,中國業務持續萎縮,並且AI服務仍未有貢獻。
(編輯:張靖超 稽核: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