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的本質是索取。
是想透過對別人無底線的示好的方式,來獲得別人同樣的友好和反饋。
但這個底層邏輯就是錯的,當你伸手向別人要的時候,你已經失去別人的尊重了。
你會尊重一個乞丐嗎?
一個弱小的,寄生蟲般的,向你討要生活的人?
人貴在自重,然後別人才能尊重你。
討好型人格說白了就是內心缺口太大,缺愛,缺自尊自重,缺乏自我關懷的能力。
就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一樣,他們缺乏的是精神世界的自理能力。
對於成年人來說,如果童年時期的養育者沒有教會他們這種能力,那思維模式成型以後,對這種頑固的舊模式做出改變將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難,但也不是不可能。
改變的第一步,就是察覺。
當一個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討好模式的時候,他就已經邁出了一大步。
當他能清晰的發現,自己與別人相處過程中,感覺不愉快,雖然是因為別人在欺負自己,但更多的是因為自己「默許」了這份欺負的時候,改變就已經發生。
改變的第二步,就是看見。
看見什麽呢?看見自己內在的小孩。這個「看見」也可以換作「感受」,也就是說,不是思維層面的分析,而是感受到自己的內心。
那個脆弱的、恐懼的、無助的內心小孩,也許他是醜陋的、扭曲的,但它是你的一部份,你什麽都不需要做,就是看到它,感受它,與它同在。
陪伴和傾聽,是你能為一個心理受傷的人做的最好的事情,如果你曾經這樣對待過別人,那麽現在你也可以這樣對待自己。
改變的第三步,愛與接納。
我們對自己最大的誤解,就是我們以為自己不愛自己。
可是怎麽會呢?你做的所有事情其實都是為了自己,大腦時時刻刻都在趨利避害,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當下的你認為這是對你自己最好的事情。
即使是愛別人,那也是因為你自己需要愛別人的這種感覺。
你永遠都最愛你自己,這是生物的本能,任何人都有可能不愛你,包括你父母,但是你絕對愛著你自己,這點毋庸置疑。
改變的第四步,調整對待自己的方式。
當你對你愛著自己深信不疑的時候,就可以好好思考一下,當下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在傷害自己虐待自己。
討好別人的時候,你自己心裏感覺怎樣?是不是覺得恐懼,委屈?你那麽愛自己,為什麽要允許自己有這樣糟糕的感覺?
一件事情沒做成功的時候,你是不是會自我懷疑,貶低自己否定自己,那麽,能不能多給自己一點耐心呢?能不能看到自己已經取得的進步,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很厲害了呢?
正確的愛自己的方式,在我們每個人理智的層面都存在,其實你永遠都知道怎麽做,只是被痛苦裹挾的時候,無法理性的對待自己。
改變的第五步,反復練習。
這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就跟訓練肌肉力量一樣,你也要透過不斷地刻意練習,才能真正強化心理力量。
以上的步驟可以反復操作熟悉,也可以透過堅持冥想來強化自己的感受力。
市面上心理學自我療愈的心理學課程,也有許多相關的練習,途徑很多,最重要的是反復練習。
不妨將這種心理能量的鍛煉納入日常生活,形成習慣,就跟身弱之人養成強身健體的習慣一樣,堅持下去,生活就會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