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雙非一本,一戰上岸985,過來人談談跨專業考研的看法!跨專業考研最難的是 確定專業 ,所以如果真的下定決心要跨專業考研,最先也是最重要的內容就是 先確定專業,接著確定目標院校 。
跨考考研千萬不要隨大流,也不要僅僅只盯著最熱門的專業,比如電腦、金融等等。跨考考研的難度相對考本專業的研究生還要大一些,所以最終確定跨考一定是認真思考過後的結果,而不是隨大流的結果。
這篇回答1.8萬字,算上考研各科高分策略大約有6萬字左右,陸陸續續寫了2個月,跨專業考研的同學認真讀完這一篇內容就夠了!不要僅僅只是收藏,認真看完並跟著思考自己跨專業考研上岸的可能性和需要付出的努力,一戰成碩!全文閱讀需要10-12分鐘,認真讀完絕對對你整個考研過程很有幫助,認真讀完!
如果我們確定要跨專業考研時,需要關註的資訊有:
1、跨考考研選擇專業/學校的註意事項?2、跨考考研可能會面臨的難題?
3、思考你為什麽要跨專業考研?
4、跨考考研應該關註哪些考研資訊?
5、跨考考研應該如何提升復習效率?
6、跨考考研應該如何釋放備考壓力?
7、跨考考研各科應該如何取得高分?
跨專業考研尤其需要註意資訊收集,這段時間認真看下各種高分經驗貼,做好系統規劃,多看別人是如何高效復習的, 很多人問我 @鹿十七: 學長,你當時為什麽敢從一所雙非學校去考985(東南大學 )?其實並不是我腦子一發熱就決定了,而是在我分析了東南大學是否歧視、最近10年的分數線、錄取人數等數據,並結合我自己的復習時間、對自己學習效率的預估等基礎上最終決定的 。
我當時考研主打的就是一個按部就班、用心復習,那是因為考研最開始我就看了很多經驗貼和免費的規劃課 ,雖然早期的復習稍微有點迷茫,但透過讀經驗、看影片等方式知道大體上到什麽階段應該復習到什麽程度,甚至很多時候我都有意識的稍微提早了點進度 。
我考研時成功從雙非學校一戰上岸東南大學的經歷,說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大家也可以嘗試下~
所以你除了看知乎上的一些文章之外,也要有意識的去思考這些問題,比如去看看一些考研規劃課 ,尤其是各科的具體時間安排和高分技巧,磨刀不誤砍柴工 !
我考考研前期專門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來看 考研經驗和考研規劃講座 ,認真比對了很多考研細節性問題,所以後期復習時心中才能有的放矢,得心應手,就像作弊的人民幣玩家一樣~
很多人都把知乎當做是休閑娛樂的平台,殊不知知乎對考研同學而言就是天堂,因為知乎知學堂官方也提供了很多 免費的考研課程、資料、筆記和資訊 ,它的模式是建立一個考研微信群,然後把相同專業的研友拉到一個群裏,定期分享考研資料~
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開始幹貨部份的講解~
一、 跨考考研選擇專業/學校的註意事項?
1、尋找興趣和發展前景的平衡點
考研是我們很好的一次改變自己的機會,比如從雙非考到985/211,再或者是從甲專業考到乙專業。所以,我們在確定專業或學校時需要找好我們自己興趣和發展前景的平衡點。
如果說考研或跨考考研不綜合考慮就業前景,那一定是騙人的,當然家裏有礦的同學除外。
2、尋找本專業相近的專業學校
考和自己本專業相近的專業更有益於我們的備考,因為專業基礎、學習框架等都是相似的。考研時專業課的復習是非常重要的一科,滿分150分,可以和專業課擺在相同的位置的。
二、跨考考研面臨的難題有哪些?
1、專業課薄弱,專業課復習難度大
和本專業相比,跨考最大的劣勢是 專業課的復習 。學科的復習絕不是獨立的,考研專業課一般是基礎課程,比如自動化、電氣工程一般考的就是電路或自動化,但是專業課是最耗時間的,尤其是工科的專業課。所以,跨考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專業來,就近選擇或者選擇專業課相對理解不是那麽多的專業。
比如你是自動化專業的女孩子,你的理想是進入國家電網,那麽就近跨考電氣工程是最佳選擇,因為基礎課程、高數等很多都是相同的。但是一個學會計專業的女孩子如果想要跨考電氣工程,可能難度要大很多,因為很多學校的電氣工程考的是數學一,專業課考的是電路/電機/電力電子/電力系統/自動化等基礎專業課的組合,這些專業課可能對學會計的同學就是天書。
所以, 跨考考研專業的選擇需要我們重點專業課到底要考什麽內容 。關於專業選擇問題下面我會詳細展開。
2、資訊閉塞,參考資料不全
跨考考研的第二個缺點就是訊息閉塞,尤其是學校報錄比、復試比、專業課資料收集等方面。我們考研一般是考四門,分別是政治、數學(數一/數二/數三)、英語(英一/英二)和專業課,部份專業不考數學。
和考本專業的同學相比,跨考考研會導致資訊閉塞,所以我們在確定好專業之後 ,一定要多去看上岸你要考學校、專業的學長學姐的經驗貼,包括成功和失敗的,搞清楚備考中的各種細節性問題 ,這樣我們在真正考研備考復習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不會那麽容易放棄。
3、備考過程寂寞,孤獨感更足
跨考考研的第3個缺點是備考過程寂寞,孤獨感更足。但這點無可厚非,考研本就是一條獨行之路,我們可以有研友,可以有同行者,但歸根結底還是一個人的戰鬥,需要我們每天默默刷題。考研虐我千百遍,我待考研如初戀。
考研本就孤獨,跨考考研更是孤獨中的孤獨,身邊一起考研的同學可能考的都是本專業,遇到不會的專業課問題還可以討論下,而跨考相對就難很多,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會加很多考研交流群的原因之一,為了更好地交流專業課問題。所以,跨考考研備考過程相對寂寞,但耐得住及寂寞是每個考研人的必修課,無需誇大,我們用盡可能充分的準備來換取盡可能高的上岸概率即可。
4、更易放棄,更難自信
由於獲取資訊較難、專業課復習難度相對更大、訊息閉塞等等外在原因,跨考考研相對更容易放棄,有時候因備考產生的自我懷疑、急躁想放棄、復習效果不佳、構架知識體系更難、看不到上岸的希望等會導致很多跨考人放棄。所以,跨考考研人更容易放棄,更難產生強大自信。
說到這裏是不是說就一定不要跨考考研呢?並不是,我把困難說在前面是為了告訴每一個跨考考研人: 跨考考研有難度,我希望你是在經過詳細的調研、認真的思考後才進行的 ,而不是腦子一熱、隨大流就決定要跨考考研了。
上面這些都是我們跨專業考研需要特別註意的,我希望你能提前思考一下!
三、思考:你為什麽要跨考考研?
想要做成功一件事,具體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跨考考研之前,我希望你能認真的思考一下: 你為什麽一定要跨考考研 ?認真思考這個問題,這決定著我們後續在真正復習時會用多少力氣來復習。
1、彌補高考的遺憾
這個原因應該是很多跨考考研的同學最主要的原因了,比如因為高考發揮不理想或者高考不懂專業區別去了自己不喜歡或較坑的專業,比如生化環材等專業。再有就是可能是本專業就業形式相對不理想,比如機械工程、建築工程、生物工程、工程造價、工商管理等專業(我個人了解的情況,身邊有朋友跨考)。這類專業的小夥伴一般會選擇相對就業難度較低、薪金較高的一些專業,比如電腦、金融、軟件工程(這兩年軟件工程也開始卷了)等專業。
高考時我們很多人是不知道某個專業的就業形式和前景的,尤其是很多農村的娃,很多都是根據專業名字,大體上百度下就選了專業,根本沒有太多的調研和咨詢,而父母的要求也僅僅是有大學讀就行。那麽,考研就是非常好的換專業的時間節點,用1年甚至2年的時間來改變後續人生的軌跡,我覺得是值得的。所以, 我很佩服有勇氣跨考考研的同學,這需要大的勇氣和大的堅持,所以有任何問題可以給我留言或私信,我都免費解答。
2、追求更高的興趣
有些同學的本專業並不差,但是高考選專業時因為不懂或其他原因沒有選到自己理想的專業,他們也會透過考研跨考到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專業,我佩服這些小夥伴的率真和敢想敢做。這種情況下其實考研上岸的概率可能還要大一些,因為目標更明確。
3、想去特定公司或行業,必須考特定專業
這種情況上述已經舉例了,比如我一個朋友就是從天津大學的自動化跨考東南大學的電氣工程,因為她的就業目標很明確,就是國家電網江蘇某市局,國家電網在報名時專業限制很死,除了電氣工程、通訊專業外,其他專業基本上過不了稽核的門檻(人資、會計、法律等也有一些名額,但少到可以忽略不計),而東南大學電氣工程進電網的概率大很多。
類似的公司或行業還有很多,具體的則需要參考你自己的專業了,隔行如隔山,這些具體的資訊收集需要自己來或咨詢學長學姐。
四、跨考考研需要尤其註意哪些資訊?
考研如何確定目標院校?考研如何選擇學校?考研確定合適的考研目標?等等問題,是每一個考研人都繞不過去的坎,因為考研界一直都有一個傳說:選擇>努力,一個不合適的目標院校可能會讓我們大半年的努力白費,這句話不假!
不根據自己的實力、基礎、本科院校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非211、985不上,的確也努力了一年,但最終還是被淘汰的大有人在,這點你不用懷疑,原因很簡單,每個學校、每個專業都是有特定的招生人數的,按照每年的報錄比來看,必定很多人要被淘汰。但是,你的分數可能考這個學校就是渣渣,但換個稍微差一點或差異性競爭的學校就不一定了。
I、考研選擇合適自己的目標學校及專業的重要性
考研如何確定目標院校?考研如何選擇學校?考研確定合適的考研目標? 等等問題,是每一個考研人都繞不過去的坎,因為考研界一直都有一個傳說: 選擇>努力 ,一個不合適的目標院校可能會讓我們大半年的努力白費,這句話不假!
不根據自己的實力、基礎、本科院校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非211、985不上,的確也努力了一年,但最終還是被淘汰的大有人在,這點你不用懷疑,原因很簡單,每個學校、每個專業都是有特定的招生人數的,按照每年的報錄比來看,必定很多人要被淘汰。但是,你的分數可能考這個學校就是渣渣,但換個稍微差一點或差異性競爭的學校就不一定了。
如果你經過萬般掙紮後,確定自己要考研,最重要的一步是 選擇考研專業和考研院校 。因為對於考研,很多時候 選擇>努力,或選擇≈努力 。
其實對於擇校問題,從個人情感上看無外乎: 自己的名校情結+專業院校排名+地域+自身實力 ,還有就是 是否歧視 的問題,其他原因在我看來並不重要!(下面對這些要素我會展開說)
對於我們自己而言,一定要想清楚,是非得985不去,還是僅僅想更進一步,211也可以接受?甚至很多專業都有非985/211,但非常強勢的專業,比如 電氣工程這個專業就有沈陽工業、東北電力、長沙理工、上海電力、南京工程學院、三峽大學等等雙非電力強校,這些性價比就非常非常高,無論是考研還是高考選擇 。(下面我會舉例)
II、考研確定目標院校時,需要重點考慮哪些因素?
為什麽最開始我說,很多人選擇學校時,完全就是根據報錄比來看的,這個是極不科學的。我們在確定自己的考研目標院校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有: (1)報錄比、復試比、招生人數;(2)是否存在歧視,包括歧視外校、雙非和本校;(3)學校名氣和層次、專業排名;(4)自身實力和備考時間;(5)地域;(6)復試分數線、單科線。 考研確定學校時,這些是我們需要重點關註的要素,下面我們詳細拆解,並給出找特定數據的方法!
1、報錄比、復試比、招生人數
下面部份內容正選知乎 @鹿十七:鹿十七:哪裏可以快速查到考研院校近些年的報錄比?
01 什麽是報錄比?什麽是復試比?一樣嗎?
報錄比=報考人數/錄取人數, 用於一個學校某個專業的考試難度,報錄比10:1肯定要比100:1要簡單很多,但 並不是只看報錄比,我們也要看這個學校這個專業錄取了多少人 ,因為考一個錄取名額有20人的學校要比錄取人數僅有2個的可能性還是要大些。
復試比=進入復試人數/錄取人數 ,用於衡量進入復試的難度,比如一個學校的某個專業要錄取10個人,但是有12人進入到復試,那麽復試比就是1.2:1,1.2:1已經算還不錯的復試比了,因為復試要求必須差額錄取。
我們在確定自己的學校時,是需要重點檢視: 報錄比、錄取人數和復試比 的,權衡之下,初步確定自己的學校。
錄取人數也很重要,有些學校的某個專業報錄比、復試比都很科學且良心,但是他只招2個人,你覺得你上岸的概率和一個招50人的學校能一樣嗎?
02 考研時,我們的競爭對手到底是誰?是那300多萬人嗎?
我們來看一下我們在考研時的競爭對手主要是哪些人?
我們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知道,其實我們的競爭對手其實數量並不多, 因為我們的競爭者僅僅是報考你目標院校的對應專業的這幾百人,而不是每年新聞通告說的幾百萬 。考研每年報考人數都是上百萬級別的,但真正和我們形成競爭的,可能只有幾百人。
而這特定的幾百人,真正能夠踏實認真從頭堅持到位去備考的可能占不到50%。但這並不能說明競爭不激烈,因為你要明白,這剩余的50%的人是屬於目標明確、有選擇、有堅持,而且可能並不你努力少的人,所以 戰略上要藐視,戰術上要重視 。
下圖是我截取的東南大學各個專業2020年的報錄比的數據,同時大家可以看到每個專業的報考人數。東大是建築老八校,大家可以看到每個專業的實際參加考試的人數最多也就幾百人。當然,只看實際參加考試的人數意義並不大,要看報錄比、實際錄取人數等多個指標,下面我會詳細寫,但至少說明,假設你要考東南大學建築學,可能你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只有157人;假設你要考東南大學通訊工程,可能你實際要硬鋼的也就317人,但這幾百人可能都復習的還OK。
所以, 我們考研時真正需要面對的是這幾百人的競爭,而不是新聞上說的幾百萬人 。
所以,考研認真復習的人不少,考研劃水的人也沒有你想得那麽多,尤其是你考得學校很好的時候。但是 我們也不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就不行 。只要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是準備,規劃做好了,每天按照計劃在穩步前進,踏實高效復習,就不需要慫。
相信自己,高手不多,真的是高手不多 ,這些所謂認真準備的人可能很多水平比你差得很多,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因為你已經做得比很多人好很多了, 至少你比他們先看到這篇經驗貼,並且能認真看到這裏,這已經超越很多人了!
每年都會有大批的人在趕赴考研的戰場,但最後能夠矢誌不渝堅持下來的人不到二三。所以,不停的告訴自己:相信自己,高手不多,這對你最後堅持到底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2、如何尋找我們想報考學校的報錄比、復試比和每年錄取人數等基本資訊?
1、上岸學長學姐建的考研交流群
很多人很排斥上岸學長學姐上岸後建立的交流群,這點我要嚴重糾正,因為我就是考研交流群的受益者(PS:我沒有交流群,所以不用懷疑我的動機!)。
我的情況特殊: (1)一本去考985;(2)本科學校和研究生學校不是一個城市,甚至不是一個省份;(3)基礎還行,但是和大佬們剛,自認為不虛,但也沒啥優勢 。
我當時備考的時候,恰好就加了一位剛上岸的學長建立的考研交流群,所幸的是這位學長責任心很強,群檔裏整理了很多有用的資料,其中就有近十年的報錄比。重點說明一下,不是每個學校都有報錄比的官方數據,如果你最後真得真得各種辦法都用到了,但是還沒找到報錄比,就只能找學長學姐去問了。
可能,我說可能很多學長學姐建立交流群的初衷是賣點考研資料補貼家用,我個人真得覺得無可厚非,一兩百的事情,現在的一兩百塊錢能做什麽?我向來認為用愛發電的事情最不長久,我不怕你有所求,只要你能提供高價值的內容。
就像我寫這篇回答,我希望的也是: 看完後覺得有用的小夥伴,能花0.01s時間雙擊螢幕幫我點個贊,因為你的贊同是我持續更新幹貨最大的動力,創作者並不是純靠用愛發電,這是我的正反饋 ,這和你在考研備考過程中設立的一個個小目標一樣, 建立正反饋才能讓自己更有動力堅持下去,而堅持是做成任何事都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
關於找學長學姐的問題:
1、你可以去 目標院校的貼吧 看看,有沒有成功考研的學長學姐在上面分享考研經驗和賣考研資料的。
如果有,去加個好友,適當的咨詢一下,如果有考研專業課資料販賣,可以適當購買一些,後續有問題去咨詢他,高效又準確,這點錢花的很有意義,不要心疼~(反正也是剛需)
2、其次,可以去諸如 知乎之類的平台 看看沒有關於目標院校的一些訊息。有些上面會有成功上岸的學長學姐的聯系方式,可以加來咨詢一下。
3、如果學校離得近的話,也可以去對應院校看看,一般打印店會有期末考試資料賣,這種資料也具備參考性,得到這些資料對你的考研會有巨大的幫助哦!
如果你能夠遇到一個負責人的學長學姐全程帶著你,必要時刻給你專業課和心態上的指導,真的是非常難得可貴。
4、直接上QQ上搜:xxx學校xxx專業考研交流,很快你需要的群就出來了,進群後先看群檔,看看有沒有報錄比,沒有的話咨詢群主有沒有對應的資料。
註意:一定要認真篩選判別學長學姐的真假,聽說目前很多人盯著這塊內容,很多群都是一些機構建立的,註意防騙。雖說一兩百的事情,被騙了也很影響心情。
總體來說,我個人覺得這個方法最真實有效,也最快,但是可能存在數據不準確、數據誤導等情況。所以做好是透過下面的官網查詢的方式進行。
2、xxx學校研究生招生網、 xxx學校招生網
考研報錄比一般多釋出在對應網站 錄取查詢 、 資訊查詢、歷史數據、相關下載等 欄目,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查。
舉例: 東南大學研究生招生網
尋找路徑:
百度搜尋: 東南大學研究生招生網—歷史數據-報考錄取統計。
然後是不是很多數據就一目了然了,自己去分析下自己要考的專業,每年錄取多少人,其中推薦人數大致多少,剩下的就是考研錄取的。如果有時間,可以做一下近10年的報錄比,其實很多你之前不了解的問題和疑惑就很清楚了。
同時註意,很多學校的復試分數線也可以在這裏查到。
這裏的數據是最準確的,沒有任何水分和虛假,你想考的這個學校這個專業的考研難度基本上就清楚了。
3、知乎(沒想到吧,我b乎還有這功能)
我們直接在搜尋框中搜尋對應的關鍵詞,比如:東南大學報錄比,直接從已經上岸學長學姐分享的幹貨中找,這種方式可能會存在找不到我們自己專業的情況。
4、其他第三方網站
01、搜尋引擎
其實我一直覺得很多人缺乏搜尋能力和找資源的能力,直接去搜尋引擎去搜尋對應的關鍵詞基本上就能找到你想要知道的答案。
搜狗+微信:可以搜尋到你想要的90%的資料。
03、 中國教育線上
這個網站也有對應的數據,但是數據更新不及時,我看了下很多只到2018年,最好的方式還是去官方網站直接看!
5、以上渠道都找不到報錄比怎麽辦?
查不到考研報錄比怎麽辦?這個情況是真實存在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很多學校未公布對應的報錄比,這其實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資訊不對稱。
解決方式:
(1)咨詢學長學姐,盲猜,可能數據不準確,但大體會有個概念;
(2)直接給招生辦的老師打電話咨詢,註意禮貌就行,能得到具體數據最好,找不到也沒關系 。
3、一定要關註是否存在歧視的問題
對於我們雙非或二本的同學,一定一定要了解清楚復試的歧視問題,了解清楚目標院校是否會歧視外校、歧視雙非、歧視二本等問題,這點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了解學校的時候重點關註幾個問題:
(1)報錄比;比如錄取10個人,100人報名,報錄比就是10:1;
(2)復試比;比如錄取10個人,12個人進入復試,復錄比就是1.2:1;
(3)考試科目和考試大綱;
(4)是否歧視外校、是否歧視雙非;
(5)加權總成績是怎麽計算的,看一下初試和復試所占比例,初試決定著是否能進復試,加權成績決定著是否能錄取;
(6)是否接受調劑,是否有校內調劑;
(7)每年錄取的人數,其中考研錄取的人數;
(8)其他;
對於哪些學校比較黑,哪些學校有歧視,知乎一下,很多人在分享經驗,提前避坑,選擇很多時候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顧,認為我一直在 提復試歧視 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確是雙非和二本學校的童鞋必須關註的問題點。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都很好理解, 同等條件下,兩個人分數差不多時,總會有個選擇問題,選擇誰大家心裏都清楚 。(說的有點殘酷,但這是事實)
甚至,兩個人稍微有些差距時,都會涉及到一個選擇的問題,這些很好理解,也很正常。但是,過度的歧視或者不公,就需要我們提前避坑了,畢竟每個人辛苦復習大幾個月,最重要的還是上岸。不要想著去調劑,那個太難,而且一般學校和專業都不好。
4、學校名氣和層次、專業排名、地域問題
如果你心裏對某個學校一直念念不忘,那考研你可以重點關註一下你這個專業的考研資訊情況,這可能是你一次實作心中所想的機會,比如我當時考東南。我高考是真的發揮不好,平時和我差不多成績的人都去了山東大學、四川大學,而我不是。
名氣主要考慮學科排名、學校綜合排名、區網域名稱氣、業內名氣這4個方面即可。
怎麽看學校和學科名氣呢?最簡單方式,官方認證最為致命:
區網域名稱氣、業內名氣的話,主要是對特定專業而言的,比如看過【令人心動的offer】的童鞋都知道 法律專業的五院四系,其中就有好些是業內名氣很大的學校,但綜合排名並不突出的院校 ;再比如我上面說的 電氣工程的電力院校,比如長沙理工、三峽大學、東北電力和上海電力,這些在保研時是享受同等211待遇的,甚至華北電力學校的牌子比很多985電氣學院硬多了 。這些就是業內名氣。區網域名稱氣其實很好理解,比如 東南大學由於低調務實的校風,雖然在長三角可以做到包郵,但是可能在重慶很多人聽都沒聽過這所學校,因為福建東南衛視的原因,被大家戲稱為「福建大三本」,當然,就業時的人資一般還是有基礎認知的 。
區域問題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因為我們都有自己想去的學校,比如我堂弟,想留在帝都,那麽他考研重點關註的就是帝都的學校;比如我弟弟想去武漢,當時他保研時重點關註的就是武漢的高校;比如我當時想去長三角發展,我重點關註的就是江浙滬的高校。所以,想清楚你要去哪,再去重點考慮學校的問題。但其實很多時候,在校招時本地學校雖然占據就業人數優勢,但去應聘的人也多,曲線救國未必不是好事!
5、自身實力和備考時間
自身的實力和備考時間這些也是我們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並不是我們的目標定的越高越好。比如知乎考研領域有個大V第一學歷是專科,到最後逆襲985博士,再到最後985任職。他的逆襲過程也是經歷了專升本、211碩、985博的梯度進行的,逐步提升。
我們自身的實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己的基礎、自己的學校、本科獲得的獎項和競賽、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自己專業的特質等等因素,比如很多專業暑假要求必須實習2個月,比如有的專業需要背8本厚書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根據自己所在學校專業進行自我定位的。比較簡潔直接的方式就是請教自己學校專業的學長學姐,看下以往是怎麽樣安排的,結合自身的水平糊備考,確定大體的學校水平。
對於備考時間的問題,我個人不建議把考研戰線拉的特別特別長,我一般建議時間在7-9個月左右,前期多看經驗貼,做好系統規劃,這對我們成功上岸很重要。我自己就是7個月的備考時間,講真,很累很疲憊,尤其是後期,因為每天的復習強度真的很大,我考的數學一、英語一,專業課也是考察深度很深的那種。
6、復試分數線、單科線
我這裏單獨把復試和單科線放在這裏的原因很簡單,我們在找每年的復試線的時候,一定要註意看下最後以免給的復試線不一定具有參考性。如果有可能,重點找一下每年擬錄取的名單和分數,對比看一下每年擬錄取的最低分,這個更具參考價值,因為復試是差額的。
單科線也是我們需要重點關註的科目,總分過線、單科不過分的每年都有,很多學校其實都有單科線的。對於有些偏科的小夥伴就需要重點補足你的單科線了,不需要他多驚艷,但至少不拉跨!比如我的英語一直都不是很強,所以考研我采取了最笨最累的方法,花的精力相對也多,最後結果還是很不錯,至少保證我讀研時看文獻壓力不大,寫會議文章和SCI壓力不是特別大,我可是手握3篇SCI的人,雖然我感覺自己並不熱愛科研,哈哈~
III、確定目標院校時的原則有哪些?
1、選擇自己跳跳夠得著的學校
這點其實很好理解,我們考研一般還是會選擇比自己所在學校專業稍微強一些的學校和專業,當然,考慮地域問題的話,可以稍微弱化這個原則。
2、平衡好區域問題和區網域名稱氣
每個人考研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比如你考研就是想回家或者對某個城市情有獨鐘,抑或是你的另一半就在某個城市,你想去找讓你魂牽夢繞的那個TA,肯定就要選擇特定學校專業了。區網域名稱氣其實可以很好的讓我們錯位競爭,主要還是看個人的選擇。
3、考研上岸最重要,一定要權衡好自身的實力和目標學校的考試難度
看到這裏,其實你應該已經很明白擇校的問題了,沒有那麽難,但是需要我們多花心思。做什麽事情,想做好都需要花心思的,況我們選擇學校乎?
五、跨專業考研時應該如何提高考研復習效率?
I、什麽是考研備考心流狀態?
美國基利爾蒙特研究大學的心理學家奇克森特米哈伊描述說 :「你感覺自己完完全全在為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連自身也都因此顯得很遙遠。時光飛逝。你覺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想法都如行雲流水一般發生、發展。你覺得自己全神貫註,所有的能力被發揮到極致。」我想,對於這種心流狀態,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我們在 打遊戲、看電影,甚至在學習、考研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不知不覺間1小時就過去了。
所謂 考研備考時的心流狀態,是指我們大腦會長時間專註在考研復習這件事情(看書、看影片、做題等)而不覺得時間流逝,一擡頭,1小時、2小時甚至好幾個小時都過去了 。這種考研復習狀態你可能暫時還體會不到,但如果你認真復習的話,後面你會體會到的,尤其是在我們暑假這種全天無幹擾的時候最容易出現,這種狀態復習效率是最高的。
II、如何在考研備考時進入心流狀態?
1、「關」掉手機:避免考研復習最大幹擾
要說我們考研最大的外界幹擾是什麽?首先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機。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關掉手機。但是真正的關閉手機我想我們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我們卻可以選擇將手機鎖屏,比如下載不做手機控、番茄todo、forest等軟件,強制自己鎖屏,效果還挺好,這個時候要記住給最高許可權,只保留短訊、電話的白名單即可,或者幹脆直接換成老人機得了。
2、極簡環境:控制外界幹擾因素
這也是我在其他經驗貼一直說的,不要在家復習的原因,要去考研教室、圖書館、自修室等場所,一個是因為外界幹擾很少,沒有過多雜的東西來幹擾你的備考過程;二是因為去考研教室、圖書館等場所,我們一般只會背上我們需要的書籍和電腦,沒有其他太多的東西對你形成幹擾。
我們在復習時,書桌上只保留書、水、平板等備考必須的要素即可,其他的內容沒必要放到目光所及之處。如果覺得周邊的聲音比較雜,可以戴上耳機,輕聲放著白噪音,關於白噪音的選擇,直接去搜尋即可,很多有此功能的音樂或APP。
3、做好計劃:明確考研復習內容和進度
很多人不支持做考研計劃,我個人是強烈反對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呀。我們不一定非得制定那種具體到每分鐘的計劃,我們可以在前一天的最後15分鐘,簡單列一下第二天的時間分配和復習的答題內容,總體上做個規劃,非常有助於整體復習進度的安排和把控,這樣才有的放矢,考研復習才更科學高效。
01 做月計劃
月計劃主要是用於控制復習進度的,很有必要,總體總一個大體上的規劃, 肯定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月計劃很有必要,主要內容就是大體上每科復習到什麽程度就好!
02 做日計劃
很多人會說,做日計劃又不可能完全按照日計劃復習,畢竟復習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情況,所以不如不做。這個觀點在我看來是極度錯誤的,我們做日計劃也是起到規劃的作用,總體上安排復習進度,整體把控復習進度。
計劃是死的,人是活的,實事求是的做就好了。復盤、做計劃都很有必要,直到現在,這兩項工作,我每天都還在做。
4、主動休息:主動控制學習時間長度
這點下面會詳細說!
5、設定心錨:在考試復習前,做件有儀式感的事
我會在休息的10分鐘裏選擇去趟廁所,然後給自己洗把臉,準備下一回合的強度復習。學習要有意識感,尤其是這種帶有目標性的心錨是非常有暗示意義的。
比如我們透過洗冷水臉這種方式建立和高效學習的連結,每次洗完臉之後都告訴自己:馬上開啟新的番茄鐘,這40分鐘只看數學內容,其他雜事和科目等後面再說。這樣的暗示會讓我們復習更高效、更專註。
6、正念自控:有意識的提醒自己專註當下
可能大家在剛開始考研復習的時候,雖然可能也在利用番茄鐘進行有意識的提醒自己專註,但腦海中還是會出現各種惡樣的雜念或不相關的幹擾資訊。這個時候可能很多人就會很焦慮或煩躁,覺得自己無法靜心,無法保持內心的平靜。
比如說在考研備考的過程中,聽到誰每天幾點起床、幾點才睡覺;又聽到誰復習到淩晨2點鐘;過兩天又聽說有人復習了5個月了,最後覺得復習不下去,放棄了等等情況,心中會有所波動,愈發焦慮。
再或者考研前期,一看全書就感覺很多知識點好像都很模糊;感覺聽懂了考研課程的內容,但一做題就抓耳撓腮;第一遍錯了,第二遍還錯,有可能還銼刀第3遍,覺得自己笨死了;等等,愈發焦慮。
這個時候正念自控就很重要了,所謂正念自控其實也算是冥想中的一個概念,主要是正視自己腦海中或現實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去逃避它。當你選擇正視它的時候,其實解決這個問題基本上就不會特別困難了。
比如我們前期復習時,腦海中總是有雜念,思緒飄飛這種情況,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我們要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一下這個思緒是什麽?不要刻意去壓制它?思考下為什麽產生這個思緒?比如腦海中想著甲最近好像很喜歡乙了,然後思考甲喜歡乙關你什麽事?既然影響不大,現在先不去想他了,先認真看書,中午吃飯休息的時候再去看看。再比如對面來了個漂亮的小姐姐,腦海中忍不住在想:她有男朋友嗎?有女朋友嗎?先正視這個思緒,不要惡意控制掐死它,然後思考:有沒有男朋友?有沒有女朋友跟我有什麽關系?我現在要準備考研,即便她沒錯男朋友、沒有女朋友,但是我有呀?不管她了,先看書再說!這樣就慢慢的會把各種思緒逐漸慢慢掐死,愈發專註,最後到達一種心平氣和的境界。
心平氣和、波瀾不驚是一種很難達到的狀態,我在考研時,一直在努力達到這種狀態,因為我一直覺得: 心平氣和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一切有計劃,只要我在復習,還在進步,我就不怕!
進入心流的狀態和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前期可以 先集中註意力25分鐘,後續加長到40分鐘,再後期可以加長到1小時。正視自己的進步需要一個過程這件事,這樣才是更科學的,想要追求一步到位,往往求而不得,更容易出問題。
7、設定休息調節時間:效率最重要
為什麽我整個考研的備考過程中一直都保持著午休的習慣,而且是回寢室休息,因為我一直覺得休息好是保證學習效率最大的保障。而且每周我都會抽出半天的時間(一般是每周日的下午6小時)
雖然我們都希望我們考研備考時的時間越多越好,但其實考研過程最重要的是效率,不是時間總長度,不要等身體已經極度疲憊了再去休息,自己主動去休息,這樣可以復習的時間更長。
主動休息主要包括5方面:
(1)每隔1小時,主動休息10-15分鐘(或者40-10分鐘的番茄鐘組合),出去走走,對腰椎、頸椎都好,畢竟一直坐著、低著頭;
(2)每天中午休息30-45分鐘,小憩一下,這個動作可以保證下午和晚上的高效率(吃完晚飯也可以趴著休息15分鐘,因為飯後體內糖分增多,會犯困);
(3)不同學科之間要穿插復習,可以換換腦子,效率高很多;
(4)晚上的睡眠一定要保證數量和質素,比如晚上10:30之前一定要結束復習,晚上至少睡7小時來保證身體的舒適度,考熬夜復習是不長久的;
(5)每周抽出半天時間,修整狀態,和男女朋友逛逛街、吃吃飯、交流一下感情,畢竟為了考研導致「妻離子散」不值得。
考研復習的時候就好好學習備考,該休息調整的時候盡情享受,找兄弟吹吹牛,找姐們閨蜜逛逛街,打打望,看看帥哥~
不要有負罪感,玩的時候就好好玩,復習的時候就專註手頭上的事,好好復習。
8、正視身體的力量:考研是個體力活
01 強烈的考研動機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動機的,動機催動動力,內驅行動。如果你是二班、雙非,想透過考研改現狀,或者你本身就很優秀,但想更進一步。無論是什麽情況,第一步,都需要堅定你的考研信心。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考研,就全力以赴把這件事做好,做最充分的準備,做最快的打算,然後埋頭趕路,註重考研分數和最終上岸這個目標就好。外界再大的push力都不如你內心的力量來得直接有效。
02 鍛煉
考研是個長期戰、持久戰,拼的不是一時的爆發力,而是講究持續發力。所以,不要為了一時的高效率、心流狀態放棄鍛煉這個最簡單的動作。我這裏說的鍛煉並不復雜,每天晚上八點,在復習的間隙,去操場跑5-8圈,也就2-3公裏,全身跑熱,大腦也會清醒很多。跑步不需要每天都去,可以兩天去一次,但需要堅持。
03 主動補充能量
這裏的能量包括體能和情緒能量。
關於體能:身體最直接的能量是葡萄糖,我們可以適當的補充醣類,比如奶昔、蜂蜜水、果汁等都是很好的選擇,我個人是主要以蜂蜜水和巧克力為補充,看你個人選擇。考研很消耗體能,考研現場也可以拿兩塊巧克力。
關於情緒能量:我們考研時,大腦是時刻繃緊的,很多時候就會產生情緒疲憊,尤其是8月份、11月份這兩個節點。解決情緒疲憊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聽音樂、看電影,平時就要有意識的聽聽音樂,不要讓大腦感覺很疲憊。聽音樂看個人喜好,網易雲有人做了學習專用的音樂,我當時主要聽五月天的音樂。
9、調整心態:不要在意別人的目光
不必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別人的看法,真的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
做自己他不香嗎?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兒了。
別人不會因為你復習的很差、沒有上岸而特別看得起你,也不會因為你復習的很好、一戰上岸而心裏特別高興(除了你爸媽及親友),所以不要在意那些俗人的眼光。當然,在別人看來,你也是俗人,不要也不要刻意去評論別人,對別人形成幹擾。
如果你認真讀到了這裏,我相信你已經超過考研中的絕大部份的了,因為考研備考也需要這樣的靜心和耐心,同時你也超過看到這個問題和我這個回答的很多人了,畢竟,很多人都只會點個收藏,然後把這篇還算優質的回答放在我的最愛裏吃灰。而你,不僅成功地看到了這裏,而且還會給我點個贊收個藏,甚至還會點亮底部那個騷騷的小紅心,因為你知道你的贊同是我持續更新幹貨最大的動力,十七筆芯~
六、跨專業考研壓力過大,如何在考研時釋放壓力?
對於如何緩解考研備考時的壓力問題,我也專門寫過一篇回答,這方面有欠缺的小夥伴可以自行查閱,記得回來,下面還有很多很多幹貨沒看!
1、接納自己,正視現實,直面復習進度
考研備考最怕什麽?最怕盲目攀比 ,比如比復習進度、比備考學校、比誰做題快、比誰復習的好、比誰用的老師多(好)、比誰起得比雞早、比誰睡得比狗晚……
大兄弟/小姐妹,我們每個人的復習基礎是不一樣,和身邊的研友的備考學校、備考科目等等都是不一樣的,復習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沒必要比,哪怕我現在沒有你復習的快、復習的好,就代表我最後考試分數一定比你低嗎?真得不一定。
所以,接納自己,正視自己的復習進度和復習水平,考研最重要的是一戰上岸,雖然過程中我們是要全力以赴,但因復習方法不同,可能有快有慢,有強有弱,這些都很正常。
如果我們復習的暫時落後了,沒關系,我們在和自己比,我比昨天的自己要強了,而且我是按照我計劃好的進度在穩步推進,我在堅持復習,我每天都花時間高效復習了的。雖然有時可能會因為知識點比較難、思路還不清楚等情況復習的稍微慢了點,但我也有復習快的時候,誰的復習不是這樣,有快有慢?!
當然,當自己比別人復習快了,也不要驕傲。每年考研交流群都有那麽幾個看似是大佬的熱心人最後沒有成功上岸的,太多了。所以,要時刻告訴自己,初試分數最重要,把基礎打牢,沒上岸之前哪怕復習的再好,都沒用,盡可能地再準備充分些。
認清楚自己的情況,把控清楚自己的復習進度,不虛假努力,不盲目自卑,也不盲目自信,這是我們緩解壓力的第一步。
2、馬上就做,一件一件的做,穩住復習心態
我們考研備考時,感覺到壓力大,感覺想放棄考研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感覺復習效果沒有達到心理預期,尤其是我們在不經意間的對比、交流等動作會額外增加我們的焦慮。那麽,怎麽辦?
馬上就去做,一件一件事情的做。焦慮會伴隨我們整個考研復習的過程,哪怕你現在已經很高效率的在復習了?哪怕你現在覺得自己復習的效果還不錯,復習過程中有焦慮都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想上岸,我們想考研成功,而現在我們還僅僅是在通往考研的路上,雖然在科學備考、堅持高效復習到最後的情況下大概率會上岸,但還是存在一定的概率上不了岸。
所以,當焦慮時怎麽辦?
告訴自己:
1、我每天都在按照我的計劃,高效復習著,穩步推進著,按部就班的復習中,所以,不慫!
2、今天可能復習復習有點受阻,但知識點本身就很難,我還是按照我理解的比較科學的方法在復習的。我復習受阻,別人一樣復習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也會很困難,大家都一樣的,攻克這個知識點我就比很多人強了;所以,不慫!
3、復習效率不高時,我今天還是按照規劃在復習,生理有周期,精力也有波動,有時效率不高很正常。我還在復習中,就比不復習要好很多。今天這些知識點看了,明天哪怕我重新看,是不是都要理解深刻些?所以,不慫!
4、害,心裏有些壓力,心裏有些焦慮,沒啥,誰考研復習心裏還沒點壓力呢?我為啥有壓力呢?還不是對自己要求太高了。我現在也在做事情,已經在開始做了,在解決這個問題了,事情總要一件一件的做,有個過程,讓子彈飛一會兒,哈哈,我很棒!!
5、……(我相信你有其他的一些措施來激勵自己)
馬上就做,一件一件做事,按照機會按部就班的復習,這是我們穩住心態最有效的方式。能自己把控復習進度,知道自己大體上的復習效果,又有一定的行動力,怕啥?不怕!
3、心如止水、心平氣和,這是復習最好的備考狀態
不僅僅是復習,以後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是這樣。遇到一件事,能夠保持心如止水、心平氣和的狀態很重要,這是我們保持高效的前提之一。
根據我們自己的情況,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同時知道解決問題、做成一件事情是需要時間的,這很重要。考研嘛,這段時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考研了,其他的事情先放放。聚焦自己的全部精力在考研上,保持心態平糊,這是我們復習時最好的備考狀態,這也需要一定的外力輔助,我馬上會說。
4、相信自己,高手不多,考研不可或缺的阿Q激勵法
考研最根本定律: 聽課+看書+理解知識點並記憶+大量刷題+整理錯題,查缺補漏=取得好成績;
我們會焦慮,感覺有壓力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覺得我們復習的效果比別人差?但真得差嗎?不要妄自菲薄。考研認真復習的人不少,考研劃水的人也沒有我們想得那麽多,尤其是我們考得學校很好的時候。但是我們也不需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就不行,只要我們按照哦我們的規劃和計劃,每天都在穩步前進,就不需要慫! 相信自己,高手不多,真的是高手不多 ,這些所謂認真準備的人可能很多水平比你差得很多,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因為你已經做得比很多人好很多了。
我們在考研過程中會遇到的一切問題,95%的考研人都會和你一樣遇到,而你現在還有我在給你分析鼓勁,你覺得自己會比他們差嗎 ?如果覺得不會, 雙擊一下螢幕,讓我知道,這是我需要的動力,我後面會寫的更多,陪跑你到考研最後一刻 !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知道,其實我們的競爭對手數量並不多,因為我們的競爭者僅僅是報考我們目標院校的對應專業的這幾百人,而不是每年新聞說的幾百萬(看著好滲人)。而這特定的幾百人, 真正能夠踏實認真從頭堅持到位去備考的占不到20%(二八定律永遠存在)。 但這並不能說明競爭不激烈,因為你要明白, 這剩余的20%的人是屬於目標明確、有選擇、有堅持,而且可能並不你努力少的人,所以戰略上要藐視,戰術上要重視 。
每年都會有大批的人在趕赴考研的戰場,但最後能夠矢誌不渝堅持下來的人不到二三。所以,不停的告訴自己: 相信自己,高手不多,這對你最後堅持到底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考研一般堅持復習到最後的人,效果都不會很差。
5、做好計劃和規劃,按部就班是一種非常好的復習方法
有些人說,考研復習不需要做計劃,我個人是非常不同意的。每天早上花10分鐘做計劃,晚上花10分鐘進行復盤,對於整個復習進度的把控非常重要,我考研時是每天都做了計劃的。
考研壓力大時怎麽做計劃,怎麽樣調節自己到心態平糊的狀態?
1、先理一下有哪些內容需要復習?大約要復習到什麽程度?(多看高分成功上岸的經驗貼,先了解清楚你要做什麽,然後嘗試把對方說的技巧套用到自己的復習中去,可能剛開始比較痛苦,堅持幾天就會受益)
2、做復習計劃,做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大體上給自己確定個復習階段目標;
3、按照計劃,每天按照時間表復習走就行,註意效率,註意方式方法,前期比較會有點痛苦,有意識的提醒自己,堅持1-2就有效果了;
4、回顧復盤,看看自己哪裏做的不好,做的不好的、效率低的地方慢慢改正,這個需要過程,可能幾天,可能1-2周;
5、心態練習:心平氣和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考研復習,最好是按部就班,踏實趕路,不要奢求速成,追求這些的童鞋95%的都沒上岸。
這樣,當你堅持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復習進度跟上了,狀態變好了,心態平糊了,然後再繼續按部就班的復習就好!
6、提前休息,間歇復習,主動調節復習狀態
有些小夥伴復習起來就上癮了,每天都在高強度的復習,這其實不符合我們的身體的客觀規律。復習的時候,要有意識的去主動休息,提前休息。每天的復習過程中,要堅持復習時間和休息時間交錯,不同復習科目的交錯。每周給自己留出4-5小時,逛逛街/打打球、看部喜劇片、看部相聲等等方式來放松下高強度繃緊的神經,有張有弛,文武之道。
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麽從小學到大學,我們每節課的上課時間基本上都控制在40(或45)分鐘左右就需要休息10分鐘? 這個是有依據的。考研時,我們也要遵循這個規律,根據自身精神註意力的集中程度,結合番茄鐘(40分鐘(或60分鐘)學習+10分鐘休息),讓自己在學習的這段時間什麽都不想,放空自己,需要處理的事情在休息的5-10分鐘進行處理就好。
我個人支持的40分鐘+10分鐘這個時間段,因為考研數學和專業課的復習強度和難度還是有些大的。我們可以利用番茄TODO或潮汐或類似功能的軟件,在自己學習的這40分鐘內強制鎖屏,專註考研復習,中途不允許自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然後在該休息的時間好好休息,調整狀態,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持高效的復習狀態。
當我們每完成一個番茄鐘,就在自己的計劃本上打上一個圈圈,一上午4個圈圈,一下午3個圈圈,一晚上4個圈圈,11*40=440分鐘,也就是7.2小時的高效學習時間,這在考研前期已經算很不錯的了。考研中後期可以適當加強考研復習時間,比如我暑假的復習時間就是:
8:00-12:00:復習4h12:00-14:00:午飯+午休
14:00-17:00:復習3.5h
18:00-22:30:復習4h(含0.5h跑步鍛煉時間)
總計:4+3.5+4=11.5h,也就是11.5*60=690分鐘;
每50分鐘一個學習周期(番茄鐘:40+10),690分鐘就是13.8個番茄鐘,取整為13個番茄鐘(出去中間必須的時間損耗),13*40=520min=8.6h。
這基本上就是我每天的有效復習時間,8.6個小時,看似每天在教室復習了12小時,其實真正有效的復習時間也就8.5小時,但這8.5小時的有效復習時間已經很強了。
7、主動鍛煉,合理補充營養,身體很重要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呀?很多小夥伴一復習起來就上癮了,怕跑步的20-30分鐘會耽誤復習的進度。其實,並不會哈。每天晚上去跑跑步,做做拉伸,不一定非得跑的一身大汗,可以邊跑邊走,主要是放松心情,放飛想法,鍛煉身體,主要是怕感冒,尤其是後期到11月、12月天氣冷的時候,身體很重要。
很多小姐妹擔心跑完步的換衣服、洗衣服的問題,不用跑的一身大汗,那種身體會很疲憊,更沒精力復習了。微微出汗就好,甚至都可以走走,畢竟操場的空氣比教室好多了,權當放松了。至於洗衣服,我們是寢室有洗衣機,害。
身體好了,足矣支撐我們的備考強度,至少不會因為身體的原因導致我們復習焦慮。
對了,註意睡眠的問題,能不熬夜就不熬夜,該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該認真學習的時候就認真學習,規律作息。同時,可以適當在上午、下午補充點堅果或者雜糧粉,有利於補充精力。
8、借助外物,排解壓力,提高效率
01 品茗(哈哈,拿個大杯子,大口品)
整個考研過程我都在喝茶,沒有喝咖啡,我喝的是茶。最開始是從我爸那裏拿了點紅茶,當時不知道是紅茶,只知道這茶還很好喝,不得不說很多小種的紅茶還是很香,很好喝。我主要喝過三種茶,分別是茉莉花茶、小種(紅茶,很香的那種)和迷叠香(很難喝,但提神養顏,可提升註意力,自行百度),如果你考研時也想喝點東西,可以試試這幾種,迷叠香很難喝,但效果好,哈哈~
02 適當按摩,我的不傳之秘
這個是我不傳之秘,前期不知道還可以去按個摩,11月份實在是背東西背的頭昏腦漲,一個周末和物件一起去按個摩,從此開啟新世界的大門。頭部梳理對於緩解頭部疲勞,紓解壓力很有幫助,但是註意要控制力度,放松就好,不要過度,可以每2周去放松一下頭部,釋放下壓力,盲人按摩就行。
以上就是我對考研復習時壓力很大,怎麽樣緩解壓力的看法和我當時的一些做法,如果有沒寫到的地方或者你想知道的一些更細節的內容,給我留言就行,我看到都會回復的。
七、跨考考研各科高分經驗?
這部份的回答我之前已經寫得很清楚了,這裏不再贅述,放上連結,自行查閱,這次不用回來了,下面沒啥內容了,只有結束語了!
結束語:
考研,從來都是為我們自己考的,可能大家考研的目的各不一樣,但既然選擇了考研這條路,我們就需要稍顯功利些,要以提升初試分數、一戰上岸為目標而努力,而不是為了經歷而努力。
加油,考研人,我是 @鹿十七,知乎考研話題下的優秀答主,有問題歡迎留言交流,我會盡可能地根據我知道的東西給出中肯的建議!相信自己,高手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