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仲華
「共建‘一帶一路’在過去10年多裏取得了巨大成功,產生了廣泛影響。」克羅地亞地緣經濟論壇主席雅思娜·佩拉夫妮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被寫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檔,受到世界高度認可和廣泛支持。
佩拉夫妮可指出,共建「一帶一路」為提升各國互聯互通水平、推進經濟合作創造了條件,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東歐地區率先與之對接探索跨區域合作,率先實作「一帶一路」合作協定在地區全覆蓋,克羅地亞、匈牙利、塞爾維亞等很多中東歐國家從中受益。
談到克羅地亞與中國的合作,佩拉夫妮可表示,多年來,兩國各領域互利合作成效顯著,給兩國人民帶來了福祉。2012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成立,成為克羅地亞發展與中國雙邊關系以及多邊關系的重要平台。
塞尼風電專案成功並網發電,每年能夠提供約5.3億千瓦時清潔電力,契合了克羅地亞能源綠色轉型的發展戰略;佩列沙茨大橋建成通車,幫助克羅地亞實作了連線南北的夙願,對當地交通、旅遊和經濟等產生重要影響,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中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取得積極成果,一個個互利共贏專案樹立了兩國合作的典範。
「當前,克中經貿關系不斷深化,合作方式更加多元。」佩拉夫妮可介紹,中國企業憑借其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投入、科技及資金優勢等,在克羅地亞不斷開拓市場,很受當地合作夥伴認可。克中兩國在科技、教育、旅遊等領域合作也不斷推進,克羅地亞國家旅遊局一直將中國作為推介旅遊發展的重點市場。
佩拉夫妮可認為,近年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發揮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重大倡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註入強大動力。面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各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團結合作。「全球發展倡議中包含著對這些挑戰的應對之道,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再次證明了中國具有全球思維,以自身發展成就帶動世界發展。」佩拉夫妮可表示。
佩拉夫妮可介紹,克羅地亞地緣經濟論壇成立於2004年,旨在研究經濟全球化給克羅地亞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如今,該論壇已經成為深入了解中國的政策主張,特別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的重要平台。
佩拉夫妮可曾先後7次到訪中國,與很多中國官員和專家學者進行過對話交流。她表示,中國對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體制的國家持開放包容態度,不把自己的價值觀與發展模式強加於人。「中國是推動改善全球治理的積極力量。我相信,中國在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體系中發揮的建設性作用將繼續增強。」佩拉夫妮可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23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