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舌尖上的非遺真不少。今天為大家盤點了長三角「國字號」非遺美食。功德林素食、南翔小籠饅頭、富春茶點、金華火腿……這些有你常吃的嗎?跟著我繼續舌尖上的非遺之旅吧↓
1、金華火腿
金華火腿的耐藏性和其特有的較高食用價值歸結於它優良的原料和特殊的制作工藝。
金華火腿需選用優良的金華豬及其血統的鮮豬後腿為原料。金華豬,俗稱金華兩頭烏,頭尾黑色毛發,其余部位白色。金華兩頭烏皮薄骨細,肉質鮮美,肉間脂肪含量高,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是加工金華火腿最好的原料。
標準的傳統金華火腿工藝,即8大工序48道工藝步驟:原料選擇、修割腿坯、上鹽腌制、洗曬整修、上樓發酵、落架分級、推疊後熟、成品檢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修坯、上鹽、洗曬、發酵、聞香5大工序成為2008年金華火腿傳統加工技藝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的核心技術。
2、五芳齋粽子
五芳齋粽子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嘉興五芳齋粽子按傳統工藝配方精制,制作上有獨到之功。如制餡,用腿肉按橫絲紋切成長方形的小塊,然後放入盆內,不用醬油浸拌,而是加入少量的食鹽、白糖、味精、白酒等,用手反復拌搓,直到肉塊出現小白泡為止。這樣的肉餡煮熟後特別香嫩,有火腿風味。
所用的糯米顆粒飽滿,質地堅硬,色澤清白透明。粽葉選用高山的純天然徽州伏箬,顏色翠綠欲滴,表面無刺平滑,厚度適中能夠更好的包裹食材。
包裹粽子的棉繩也是特別客製,而且粽子紮得緊,粽葉的香氣才能融到糯米裏。蒸煮過後的粽葉被繩索五花大綁,雖然外表普通,但是開啟粽葉的那一刻,它的內涵就顯得與眾不同了。經過長時間煮制以後,緊裹的粽子香氣還能緊緊鎖住,米粒粘糯不爛,讓糯米與舌尖的「約會」更加持久。
3、邵永豐麻餅
「邵永豐麻餅」古時稱「胡麻餅」。早在唐朝,由商人「樣學京都」傳入衢州,鼎盛於清代。清光緒年間,邵芳恭始創 「邵永豐」。以其獨特的傳統制作手法和雙面上麻、白炭吊爐烘烤工藝而名聲大噪。
邵永豐麻餅」制作工藝中的「上麻」程式堪稱一絕。無需動手擺放,數十只麻餅忽而排列整齊、忽而騰身而起,銀光飛舞之間,芝麻便自動附著在麻餅之上,動作一氣呵成。
4、縉雲燒餅
縉雲燒餅是縉雲代表性傳統小吃,不僅色香味俱佳,更展示了縉雲傳統飲食的文化特色和獨特魅力。縉雲燒餅以農家自產的土面粉、醇香營養的梅幹菜和新鮮豬肉為主要原料制成餅胚,置於專門制作的炭火泥燒餅桶內壁上高溫烤熟,故又稱「桶餅」。
相傳軒轅黃帝在縉雲仙都的石筍上用仙鼎煉丹,腹饑時以山泉和面,揉成團貼在煉丹爐內壁,烤出的餅色澤金黃,酥糯可口,香飄四野。之後縉雲百姓就用陶土,模仿黃帝的丹爐,制造陶爐,燒烤面團食用,以期也能升仙。日月更叠,經過不斷改進,終於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燒餅桶和聞名於世的縉雲燒餅。
剛出爐的燒餅冒著火氣,半焦的金黃色餅面附著糖油還閃著光亮,未入口,先覺色澤養眼,噴香撲鼻。嘗上一口,表皮松脆、內質軟糯,特別是麥香、肉香、蔥香經高溫烤後熔成一氣,再混合糖油淡淡的甜,鹹淡適宜,油而不膩,實為縉雲民間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