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央行決定 9 月 15 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0.25 個百分點,將產生哪些影響?

2023-09-14新聞

不發錢,但是積極的推動信貸優惠,這種做法從有個邏輯可以說得通,那便是發出去的錢等於「送」出去了,貸款是借錢,是一定要還的。

換句話說很多諸如城投、交投、水投等地方國企作為募資平台、融資平台,他們借錢是要還的,從邏輯上來說還要還利息。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似乎沒什麽問題,但是近些年隨著內債不是債理論被一些人宣傳,這件事朝著越來越不對勁的方向發展。

債務不會消失,只會轉移,包括壞賬(免除),各大城市的地方債規模已經非常誇張且無力償還、目前主要依賴於拆東墻補西墻的階段,各大銀行鼎力支持。

內債不是債最大的問題是,如果這些貸款最終是壞賬或者印錢解決,本質上和給民眾發錢一樣都是「送」,並且壞賬(免除)和印錢遠不如發錢更加均勻的分配財富,這些錢全都「送」到有能量的群體手裏了,畢竟各地的融資平台與地方國企並沒有「養」太多的民眾。

可能有人說,全球各國都如此,美國發債也沒打算還清本金,依舊也是債務置換債務,這個沒錯,但是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因此全球範圍內都成了美元的內債。

地方債無法和美國國債類比的原因是還需要修改下場景,即國內各城市的地方債競爭更加激烈一些,同時減少地方對部份金融絕對的「引導力」,因為如果很多地方雖小但是對銀行有絕對的「指導權力」,那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泉。

其實從地產就能看出來了,我們似乎想走軟著陸的路線,不像日本那般走硬著陸,讓高杠桿參與泡沫經濟的機構和個人承擔主要後果,我們更希望把後果「勻」一下,減少沖擊力。

想起互聯網短影片平台一句梗,「這樣的女生到底什麽人在談啊?」,回到這個準備金下調到的問題那便是,「現在到底什麽樣的人和企業還在借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