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雲「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放眼當下,這句千古名言依然熠熠生輝。
在中國大地上,就有這樣一位73歲的耄耋老人,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了何謂「為政以德」。
歲月流轉鬥轉星移,當年意氣風發的青年已然華發蒼蒼,但他的初心不改,他的風骨不變。
幾十年來,他始終以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引領著自己,以人民公仆的赤子之心服務著百姓。
那麽,這位前輩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張慶黎
基層磨礪
張慶黎生於建國初期的山東農村,彼時的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全國上下百廢待興。
雖然物質匱乏,但新中國的曙光已經照進了每個人的心裏,年幼的張慶黎也不例外,在父母的諄諄教誨下,他的心中早已播下了理想的種子。
少年時代,正值國家開展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投身祖國建設成為張慶黎的第一個人生選擇。
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毅然告別了家鄉,走進了工廠車間。
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在鋼鐵的火花裏,他揮灑著青春的汗水,也鍛造著自己的意誌。
上世紀工廠工人
生活的磨礪並沒有讓張慶黎退縮,反而激發了他內心深處的鬥誌,他深知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實作人生的飛躍。
張慶黎利用能充實自己的機會,從車間到工地從基層到縣委,一步一個腳印,他在平凡的崗位上練就了不凡的本領。
風雨兼程數年,張慶黎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德才兼備的領導幹部。
無論是在企業基層,還是在縣委書記的位置上,他始終堅持「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左三張慶黎
張慶黎深入田間地頭傾聽農民心聲;他走進工廠車間解決企業難題;他堅持「馬上就辦」把一個個民生實事落到實處。
正是憑著這股「釘釘子」的勁頭,他在基層一線摸爬滾打,練就了過硬的工作本領。
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特別的力量,這種力量,源於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源於他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當年的基層青年已然成長為黨和國家的中流砥柱。
鐵肩擔重任
從縣委書記到省委常委再到省委書記,他一路披荊斬棘攀登著人生的高峰。
但無論職位多高,無論權力多大,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每當走馬上任,張慶黎總是第一時間深入基層,傾聽群眾呼聲,在他的心中,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為了百姓的福祉,他夙興夜寐殫精竭慮,在他剛擔任河北省委書記初期,正值全省經濟發展面臨困境。
外有市場風雲變幻,內有結構調整陣痛,作為河北省「一把手」,他深感責任重大。
張慶黎馬不停蹄地奔走在各個市縣,調研產業轉型、民生改善等問題,在他的推動下,河北經濟逐步走出低谷,展現出新的活力。
他並沒有滿足於經濟發展的成績,在張慶黎看來民生問題才是最大的政治,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他傾註了大量心血。
張慶黎推動實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從農村的水電路氣到城市的就業、教育、醫療,處處體現著他對人民的深厚情懷。
在任職期間,張慶黎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從晨會到暮會,從走村入戶到高層決策,他始終一絲不茍,始終兢兢業業。
左三張慶黎
2012年,一場特大洪水突襲河北,9個區市遭到水浸的嚴重沖擊,災情就是命令,救援就是責任。
張慶黎第一時間趕赴一線指揮抗洪搶險,他奔走在各個受災點,在他的帶領下,河北幹部群眾眾誌成城,打贏了這場抗洪救災的硬仗。
對張慶黎而言抗洪救災只是一個縮影,在他的心中人民利益無小事。
從農民工權益保護到城市棚戶區改造,從環境汙染治理到食品安全監管,他始終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
在張慶黎的從政生涯中,有一條線始終貫穿始終,那就是對清正廉潔的堅守。
左一張慶黎
清正廉潔
無論是在基層還是高位,無論是在順境還是逆境,他始終保持著一身正氣,始終堅持「一塵不染」的黨員操守。
在他擔任領導職務的那些年,正是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腐朽思想也開始滋生蔓延。
有的人把手中的權力當作斂財的工具,有的人把公權力變成謀私利的資本,面對種種誘惑,他卻始終堅守著一名共產黨人的本色。
共產黨人必須時刻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在他的字典裏,沒有「特權」二字。
即便是一次普通的出差,他也堅持按規定標準辦事,從不接受超標準接待,張慶黎的這種態度,漸漸影響了身邊的同事,大家開始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
對張慶黎而言清廉不僅僅是一種道德操守,更是一種政治品格,他深知作為領導幹部,一言一行都會成為他人效仿的標桿。
在任職期間,張慶黎從未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和親屬謀取私利,即便是一些看似「合情合理」的小恩小惠他也一概拒絕。
這種「兩袖清風」的操守,這種「一塵不染」的品格,已經成為張慶黎的人格化身,成為他政治生涯的「最亮底色」。
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時光的腳步永不停歇,當許多人在73歲這個年紀選擇安享晚年時,張慶黎卻依然奮鬥在為黨為民的道路上。
淡泊名利
風雨兼程五十載,從黃土地走出的農家子弟已然成長為黨和國家的領導幹部。
但無論職務多高,無論身居何位,張慶黎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共產黨人的一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生,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語,正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即便是在73歲這個古稀之年,張慶黎依然保持著昂揚的鬥誌和旺盛的精力。
他依然關註著國家大事,依然牽掛著百姓冷暖,每當黨和國家有需要的時候,他總是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地沖在前面。
今年6月,已經73歲的張慶黎,帶著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調研組,奔赴西藏開展專項問題調查研究。
此次任務,依舊是研究如何將鄉村發展做的更好,如何讓當地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張慶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真諦。
在他心中為黨和人民奮鬥是畢生的追求,是永不停歇的事業。
無論年事多高,無論身居何位,他都始終保持著對黨的赤膽忠心,始終堅持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在張慶黎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看到了一位領導幹部的崇高境界。
這種精神、這種境界,正是新時代呼喚的楷模力量嗎?
張慶黎的故事,是一個傳奇,更是一面旗幟,他用自己的一生,為我們樹立了一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光輝典範。
這個典範告訴我們,無論走到哪裏,無論身處何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永遠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永遠不能忘。
這種信念,這種情懷,正是我們前行道路上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考資料:
【1】人民政協報——張慶黎率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調研組赴西藏開展專題調研
【2】新華社——張慶黎簡歷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張慶黎慰問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 維護西藏繁榮穩定保障人民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