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英九主事期間,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礎上,開辟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期間,兩岸簽署了一系列經貿合作協定,2015年兩岸高層還在新加坡還實作了的歷史性會面。但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甘心充當外部幹涉勢力的棋子,肆無忌憚謀「獨」挑釁,兩岸關系急轉直下。2017年杜林普政府強推印太戰略,台海局勢劇烈動蕩。2021年拜登上台,兩岸關系雪上加霜,台海被西方媒體稱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台海局勢由治到亂的「時間線」已經清楚地表明,台海局勢持續升溫是「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幹涉勢力一手造成了,而大陸既沒有這樣的意願,也沒有這樣的動機。美台當局勾連挑釁,甚至發展到直逼沖突邊緣的公然「支持縱容」佩洛西竄台,蔡英文和賴清德還打著「過境」的旗號竄美,引發台海局勢激烈震蕩,倒逼島內的優質資源加速外流。其實,美國的對台政策很清晰,那就是透過激化兩岸統「獨」之間的矛盾,連續推動對台軍售,牟取直接的經濟實惠。同時,在台海透過「拱火塑局」,制造和渲染地區安全危機,倒逼島內資本外流,加速掏空島內的優質資源。
據台經濟部門釋出的統計數據表明,今年1至11月,島內對外投資額達26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87%;其中島內對大陸投資額卻年減33.91%,降至29億美元,占島內對外投資總額比例僅為12%。而在2010年,島內對大陸投資額占總體比例則高達84%。如今,全年占比不僅預計將低於去年的34%,甚至將不到1999年創下的30年來最低紀錄28%的一半。
據悉,台北當局要求台資盡快撤離大陸,就是在配合美國掏空島內的優質資源,以換取美方高調力挺的姿態。在這種情況下,島內對美投資額在今年前11個月飆升至96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9倍,占總額比例達37%。島內對德國投資為39億美元,增幅為去年同期25倍,主要是由於台積電在當地設新廠等芯片類投資額大增。由於島內投資瘋狂外流,不僅拖累了島內的經濟發展,也造成了外部投資的遠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台灣地區今年經濟增長率遠低於台當局統計部門預測的1.61%,大幅下降至0.8%,這意味著島內經濟增長率將降至2009年以來的最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在台資紛紛撤離大陸之時,歐美企業卻借機搶占大陸市場。今年以來,像特斯拉這樣在華建廠的外企越來越多,阿斯利康和莫得納相繼新建藥品工廠,丹佛斯全球制冷研發測試中心投入使用,眾多外資企業加速搶占大陸市場,用行動投下「信心票」。據官方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僅在過去11個月,在華新設立外資企業就高達48078家,同比增長36.2%。在外界看來,盡管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地緣政治博弈升溫,但中國大陸仍是全球資本投資的熱土,這也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共識。
今年,不少已開發國家對華投資保持增長,其中,英國、法國、荷蘭、瑞士、澳洲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93.9%、93.2%、34.1%、23.3%、14.3%。華南美國商會釋出的2023年報告顯示,有60%的美企持續看好中國市場,30%企業希望繼續擴大在華投資。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多家國際組織和機構都調高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巴奈特說,「中國將為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三分之一左右的動能」。
事實勝於雄辯,隨著中國大陸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以及持續最佳化的營商環境,越來越的外資選擇「投資中國」,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外商投資規模和全球占比,還會繼續擴大。對於外資來說,投資中國市場就意味著投資發展機遇。要知道,中國大陸是擁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而不是小池塘。任何有遠見眼光的資本都會不由自主地選擇來華投資,就連美國工商界組織都承認,中國大陸市場不是外資企業的「可選項」,而是「必選項」。在這種情況下,台北當局大搞謀「獨」操弄,要求台資盡快撤離大陸,只會加速島內經濟衰退與帶來更大的安全風險。
要知道,大陸是台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其每年都享受超過1500億美元貿易順差,也正是大陸源源不斷為台輸血,才讓島內經濟保持長期穩定發展。若脫離大陸市場,只會加速島內經濟的衰退。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隨著大陸對台絕對經濟優勢和軍事的形成,兩岸走向統一的大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