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3萬烏軍沖進戰場,火線變成屠宰場,俄軍一天打光7列火車炮彈

2023-07-15新聞

從各方戰報看,烏克蘭發動的「夏季大反攻」聲勢雖然已經大不如前,但依然在持續對俄軍施加壓力。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烏軍的反攻似乎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大有「直搗黃龍之勢」。只可惜,當仔細復盤一下戰況,會發現雙方的戰線並沒有發生明顯的改觀,俄軍的第一道防線還是巍然不動。

(烏軍120毫米重型迫擊炮擊發瞬間)

從烏克蘭軍隊在扎波羅熱和南頓涅茨克方向組織的大規模反攻伊始,16個旅約3萬烏軍在40天內先後沖進反攻戰場,然而他們不僅要面對密集綿延的大規模雷場,還要面對俄軍早已經預設好的炮兵陣地,由於俄羅斯軍隊的炮兵,提前對警戒防線縱深20公裏內的大量隘口和重要通道進行了射擊諸元的標註,再加上烏軍的一舉一動均遭到俄軍無人機監控,烏軍的軍事行動幾乎毫無突然性可言。一旦烏軍步兵分隊和裝甲縱隊進入俄軍射界,等待他們的就是屠宰場一般的地獄戰場。

(烏軍坦克)

不久前,為了在北約峰會期間向西方國家「邀功請賞」,烏軍在卡緬西克和庫班方向再次向俄軍警戒防線發動「自殺式進攻」,在扎波羅熱州西翼戰場,烏軍在派特科哈特(П'ятихатки)和熱列比揚基(Жереб'янки)之間的平原上向俄軍陣地發起沖鋒,同樣在上述戰場以東12公裏的羅博季涅(Роботине),烏軍依舊按照班排一級的小編組向俄軍陣地快速突進,但是等待他們的是俄軍炮兵陣地的猛烈炮擊,在短短24小時內俄軍向烏軍突擊部隊和烏軍後勤補給點密集發射了7列火車的炮彈,烏軍再次被擊退。

總體上來說,烏軍為進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北約各國援助的裝甲載具,只是在突破了俄軍的警戒陣地之後,就在地雷陣和各種反坦克武器面前灰飛煙滅,甚至連俄軍的反坦克壕和龍牙反坦克障礙都沒靠近。為何這時的烏軍在得到北約武器的加持之後,其作戰效果為何還不如2022年「秋季反攻」時,那些開著皮卡進行大膽穿插迂回的烏軍呢?其中原因有這麽幾個。

(烏軍被摧毀的豹2A6主戰坦克與巴特利步戰車)

首先就是烏軍在裝備力量上沒有任何優勢。不否認,「豹2」系列坦克、M2「巴特利」步戰車都是極為優秀的陸戰武器。但是,在如今體系化作戰的時代,單靠一、兩件先進武器就能在戰役或戰鬥中就能獲勝,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以烏軍為例,雖然得到了北約各國的裝甲載具,但是空中掩護能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火炮支援能力也遠遜於俄軍,而且連一度借助北約占有優勢的戰場勢態感知和通訊能力,也因為俄軍加強了電子幹擾被削減了很多。

更何況俄軍利用較長時間,在雙方1000公裏的戰線上,幾乎全都建立了堅固的築壘地域,形成立體的防禦體系。在這條立體防線上,空中有無人機實施戰場偵測,據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五月釋出的報告,在狹小的空域內俄軍往往會派出20至30架四旋翼無人機實施全方位的覆蓋,對烏軍攻勢一目了然。俄羅斯空天軍的武裝直升機、炮兵部隊、巡飛彈操作人員隨時準備在無人機的指引下發動攻擊,繼續保持著火力優勢。除此之外,俄軍還在地面防禦工事上布置了由雷區、障礙物、反坦克小組陣地、空地網電一體的偵察體系、炮兵陣地和步兵掩體等體系化的陣地,可以說專門針對烏軍裝甲單位的攻勢做足了功課。

(Murom-M偵察監視系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俄軍這個「空地網電一體化」偵察體系。這是俄軍吸取了去年「秋季反攻防禦作戰」的教訓,為防止烏軍利用防線縫隙進行穿插采取的新手段。其主要表現就是部署了「穆羅姆」(Murom-M)偵察監視系統。「穆羅姆」偵察監視系統是俄軍裝備的一種可快速部署的自主遠端熱成像監視系統,白光模式下可監控10公裏內的目標,熱成像模式下可監控7.9公裏外的車輛和4公裏外的個人目標,具備全天候偵察監視能力。這款偵察監視系統可由3人小組在2小時內部署完畢,並且由於整個系統小巧輕便,可部署在訊號塔等較高,但可用空間狹小的人造建築上,不但看得遠,還不易被發現摧毀。

這個出眾的「穆羅姆」偵察監視系統,也只不過是俄軍防禦體系中偵察監視能力的冰山一角。正是在全面的戰場偵測監視系統的幫助下,俄軍可以對多路攻擊的烏軍做到了及時發現,並擁有即時跟蹤監控,最終進行精確打擊的能力。

(俄軍防線示意圖,可以看到距離較長,且是多層布置)

烏軍穿插迂回戰術失效,除了因為俄軍建立了堅固的築壘地域,加強了戰場偵測監視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雙方在在戰場上的補給能力有著巨大的差距,直接造成了火力輸出上的懸殊差距。綜合各方訊息,烏軍此次反擊作戰,其實已經加強了炮火支援的力度,甚至在某些反攻方向還出現了多管火箭炮系統伴隨作戰的狀況。

但在實際反攻中,烏軍不僅無法保障物資的順利運送,甚至都無法保障彈藥庫等重要設施免遭俄軍空中打擊,連補給體系的「老窩」都被俄軍給炸了。正是由於物資供應無法保障,烏軍在很多地方的進攻後勁不足,只能與俄軍進行反復拉鋸,根本無法做到 「控制」和「占領」,所以在俄烏交火前線存在著大量的「灰色地帶」。

反觀俄軍,由於固守自己的防線以逸待勞,面臨的補給壓力和風險比烏軍要小的多。而且,針對之前烏軍利用遠端火力系統集中襲擊大型倉庫和彈藥庫的作戰方式,俄軍采用了遠離交戰區的分散存放、快速運輸的方式對前線俄軍進行補給。雖然烏軍也利用「風暴陰影」導彈摧毀一些俄軍彈藥庫,但是並沒有造成重大影響,俄軍前線從未聽說出現物資短缺的狀況。

(從戰場上收集到的俄軍彈藥殘骸,能看到俄軍彈藥相對充足)

而俄烏雙方對彈藥庫、物資發起的「絕糧戰」,受影響最大的只有烏克蘭自己。烏軍的後勤補給主要依靠北約各國援助,彈藥有限。烏軍甚至為了節約彈藥,都不能向可疑目標區域開火,進行試探性射擊。對烏軍更為不利的是,北約各國雖然為烏軍援助了大量彈藥,不惜擴大產能,甚至搬空了自己的彈藥庫,在戰爭巨大的消耗面前都只是杯水車薪,沒有緩解烏軍缺乏各種口徑炮彈的窘狀。

反觀俄羅斯,自2021年各種軍工產能就逐漸恢復,到了2022年1至2月之後更是轉入了戰時生產體制,在常規彈藥的供應方面一直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在戰場上炮彈的發射量一直數倍於烏軍。此次面對烏軍的反攻,俄軍更是一次次直接用海量炮彈,砸的烏軍被迫放棄已經占領的據點,對烏軍的各種車輛、人員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俄軍被擊傷尾翼的卡-52武裝直升機仍可繼續飛行)

烏軍面對俄軍的防線,可以說撞的是「頭破血流」。在6月20日曾一度宣布暫停反攻,並準備進行戰術調整。如果此時,烏軍真的能夠根據俄軍表現和戰場態勢,制定針對性的戰術,或許還有可能在局部戰場上獲得優勢。

(烏軍基層部隊)

比如,利用攻占的居民點,實施誘敵深入,然後憑借精確制導火力占優的特點實施打擊;或者利用烏軍夜戰系統的優勢,派遣小股部隊對俄軍陣地進行小規模襲擾,坦克和炮兵部隊也可以執行「冷槍冷炮」的戰法……不斷消耗俄軍的有生力量和技術裝備,最終達到迫使俄軍放棄陣地的目的。此種戰術必然會使得俄軍疲敝不堪,很可能在防線上出現漏洞。到那時再發動致命一擊,或許會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