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央媒看四川丨發展智能建造 四川積極探索提升「川建工」新質生產力

2024-12-16新聞

近日,第四屆川渝住房城鄉建設博覽會在重慶落下帷幕。從展會到論壇再到配套活動,都傳遞出一個資訊——川渝兩地要持續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建造方式改革,以智能建造賦能新質生產力和建築業高質素發展。

四川推動智能建造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未來如何積極探索,努力走在全國前列?會上,記者采訪了政府相關部門、企業負責人以及專家學者,試著尋找答案。

建築機器人亮眼 四川正加快技術創新步伐

當下,建築業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其中,智能建造是轉型的重要途徑和抓手,建築機器人是發展智能建造的重要工具。

聚焦建築機器人,本次住博會端出了一桌「大餐」,不僅有競賽,還有專題展。地方、企業紛紛亮出「看家本領」,秀出一個個建築「黑科技」,體現了當前中國智能建造的最新水平。

在內墻噴塗機器人競組別,四川展視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五代內墻噴塗機器人化身小小粉刷匠,輕巧地移動到一堵墻壁前,伸出手臂,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精準噴塗。

據介紹,只需要工作人員將房間尺寸等資訊匯入BIM模型(建築資訊化模型),在模型裏設定路徑,機器人便按照路徑向前行進、噴塗。「相比人工,機器人噴塗不僅實作24小時作業,將作業效率提高兩到三倍,同時噴得更均勻,更能節省塗料,最重要的是還能減少吸入粉塵對人體的傷害。」工作人員說。

走進建築機器人專題展,一款施工通用智能運輸機器人頗為吸睛,不少觀眾駐足觀看問詢。

這款產品由總部位於成都的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工作人員介紹,機器人載重1噸,透過搭配不同底盤,提供不同算力和功能,能自動避障、規劃路線,「當前已在成都套用,未來實作批次生產後,價格會降低三分之一,實作大規模鋪開。」

放眼本次住博會,建築機器人透過不斷創新改變著傳統建造方式,讓人驚嘆。這條新賽道上,四川如何快人一步?

「有點像新能源汽車剛起步時的情景,目前全國多地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中建八局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機器人研發負責人嶽承濤說,看誰能跑在前面,關鍵要看誰的政策引導和扶持更有力。

四川省裝配式建築產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瀑建議,短期來說,政府要集中資源進行核心領域和關鍵技術突破;長期而言,企業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不能盲目研發,而要有前瞻性,從全產業鏈出發進行系統性創新。

打鐵還需自身硬,四川企業正在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

專精特新企業四川升拓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智能檢測機器人研制,產品主要用於檢測混凝土質素,目前已在成都等地套用。「我們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大力度研制雷達智能檢測機器人。」企業董事長助理劉秋說,不僅產品體積更小更輕便,效率也更高,未來還將加快產品叠代。

多家四川建築企業透露,未來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努力攻克技術薄弱環節,還要加強協作,聯合突破。本屆住博會,川渝聯合釋出智能建造專案清單、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建築機器人與智能施工裝備選用目錄(2024版)等,為兩地企業提供不少發展機遇。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川渝兩地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加快推動新型傳感、智能控制、多機協同、人機協作等建築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打造一批機器人套用標誌性工程,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實作引領建造方式改革,推進建築業高質素發展。

最佳化產業布局 加大復合型人才培養

從更大範圍出發,本次住博會上,多位專家提到,要實作建築業高質素發展,關鍵是要提高生產力。這可以透過上下遊深度合作,形成全產業鏈良性發展的智能建造生態圈來實作。

著眼最佳化產業布局,業內人士為四川建言獻策。

從宏觀看,智能建造涉及建築、制造、軟件、大數據、運維等多方面,需要多環節協同一體化發展。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代小強建議,依托電子資訊、軟件等產業的突出優勢,四川要進一步補強制造業,提升行業工業化、標準化、數碼化、智能化水平。

從微觀出發,有專家建言,四川企業可以住博會為契機,依托川渝地區制造業優勢,加強與龍頭企業和高校聯動協作,借智借力,形成全產業鏈融合的智能建造生態圈。

「要進一步培育和發展裝配式裝修、整合廚衛、智能化施工裝備與構件生產機械等企業,打造、唱響智能建造品牌。」張瀑說。

不久前,全省智能建造與裝配式建築發展工作推進會上作出了相關部署——四川將深入實施「建築強企」培育行動,最佳化調整產業結構,招大引強優質建築企業,並將出台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建造方式全產業鏈發展的意見。

當前,建築業還面臨著用工結構調整、人口老齡化、高技術人才不足等發展瓶頸。

「不同於傳統建造,發展智能建造對勞動力要求更高,需要大量土木工程、電腦、人工智能等跨專業、跨學科人才。」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築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張俊傑說,要走在全國前列,四川需接續多管齊下培育人才,吸引更多技能型年輕人才進入行業,從而提高勞動生產力、使行業具有競爭力。

壯大人才隊伍,記者了解到,目前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正著力推動智能建造學科建設,開設相關專業與課程,在校學生達3.5萬人。

重慶大學副校長劉貴文認為,高校除了要開設智能建造學科,更要註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創新精神,打通產學研用環節,從而為行業註入新鮮血液。「目前,學校團隊正與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合作,一起培養復合型人才。」

除了專業學科人才,產業工人也必不可少。

四川展視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於去年落地成都,洞察到行業需求後,當年7月在新津建立建築工人實訓基地,截至目前已實訓2000余名產業工人。「我們預計明年培訓需求將持續增長,將加大與傳統建築企業合作的力度。」副總經理陳霞說。

連結:數看四川智能建造

2024年,四川全省——

裝配式建築混凝土構件年產能達600萬立方米;

鋼結構構件年產能達330萬噸;

新開工裝配式建築力爭占新建建築的40%以上,單體裝配率達50%及以上;

86個省級智能建造專案開展試點;

深化「危、繁、臟、重」等場景套用62個案例在全省進行推廣;

輕量化BIM設計軟件入選住建部智能建造創新服務案例;

遴選50名智能建造專家人才,組建全省智能建造專家庫,聚智聚力打造建築業現代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