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年初,中國首部以環保司法為題材的電視劇【江河之上】播出,該劇以對環境司法保護為切入點,講述了初期環資審判法庭透過辦理大學生非法購買金雕案、江石化工廠汙染案、郭大爺樓道汙染案等,一步步完善法律體系,明確環境案件的定義和範圍,提高全民環保法治意識,實作環境有效保護的故事。
江河之上是人民,江河之上是生命,江河之上更是未來。人民法院作為環境司法保護的最後一道防線,應把環境資源審判擺到突出位置,打好環資審判主動仗,充分發揮案例指導和教育警示引領作用,多渠道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群眾樹牢尊重自然、保護弓境的生態文明理念。
同時,環境資源類案件不能一判了之,生態環境修復才是終極目標,法院還應積極探索刑事制裁、民事賠償與生態補償有機銜接的環境修復責任機制和審判結果執行機制,確保被告人在承擔相應刑事責任,透過「勞務代償」「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等多種方式切實履行生態修復責任。
此外,法院還可與檢察院、公安局、環資管理部門加強協作,探索資訊共享、辦案協作、聯合宣傳機制,釋出【司法保護令】指導當地基層組織將水源地周邊環境保護納入村規民約,將司法職能延伸至社會治理基層,形成聯動立體保護體系。(徒萍 萬淩雲)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