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莫讓「四無」創新破壞「高質素發展」

2024-01-01新聞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評論員 陳明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也反復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今年在江西考察時還強調要「固本興新」。創新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素發展的重要驅動,已被廣大幹部充分認識;今天,崇尚創新、敢於創新,已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創新活力已在各地競相迸發。

然而,在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脫離實際、違背規律、生命力不足、群眾不歡迎的創新,並不鮮見。大致可歸為四種類別,暫且稱之為「四無」創新,即: 「無效」創新、「無本」創新、「無知」創新、「無畏」創新。有的創新,看起來亮眼奪目,實質是新瓶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解決不了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突破不了發展中的瓶頸,這屬於「無效」創新;有的創新,陣勢大投入多,但脫離客觀實際、脫離本源,盲目推進,偏離甚至與事業的發展方向南轅北轍,最終成「空中樓閣」,這屬於「無本」創新;有的創新,辦法舉措看似很豐富,實際上沒有站穩人民立場,沒有傾聽人民的群眾呼聲、了解人民群眾的意願,沒有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缺少針對性、實用性,群眾大多不認可,這屬於「無知」創新;有的創新,表面上成果喜人,實質隱藏了不少問題,或弄虛作假,或鋪張浪費,或借創新之機「夾帶私貨」,甚至不惜違法犯罪,這屬於「無畏」創新。

變形走樣的「四無」創新,為什麽會屢屢出現?原因主要有四,其一,有些幹部雖創新意識很強,但創新思維不足,創新能力不夠,面對新的發展環境、發展趨勢,在創新求變上黔驢技窮;其二,有些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政績觀發生偏差,導致創新迷失方向,只想上級的「獎杯」不求群眾的口碑,挖空心思堆砌出一個又一個創新,對迎合上級需求有效,對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無用;其三,有些地方、部門和單位,形式主義盛行,創新考評制度不完善,考核工作或不專業、或走過場,使一些幹部有機可乘,集中精力「玩花活」、閉門造車「搞創新」;其四,監督追責制度不健全,剛性約束不夠,隨創新出現的違規違紀違法行為成本過低。

這些變形走樣的創新,危害不可輕視。一是勞民傷財,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與威信;二是為「四風」提供了新土壤,孕育了新變種,為腐敗的滋長提供了新溫床;三是貽誤一個地方、一個部門和一個單位的發展時機,甚至影響或阻礙高質素發展。

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切變形走樣的創新,堅決防止其演變成發展路上的沈屙積弊。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訓長效機制,切實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創新觀,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水平。要完善評價考核體系,既看創新結果,又盯創新過程;既大力鼓勵創新,又讓變形走樣的創新等無處遁形。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工作體系,加強監管,嚴查 「假作為」「亂作為」,嚴懲相關責任人。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核心地位。高質素發展需要高質素的創新,我們必須堅決反對一切 「四無」創新,大力營造鼓勵創新創業創造的環境和氛圍,充分啟用蘊藏在各界各行業中無窮的創新潛能,為高質素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值班編輯:嚴佳成

值班稽核:範俊傑

值班編委:陳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