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柏林9月25日電(記者車雲龍)第十四屆柏林國際軌域交通技術博覽會24日至27日在此間舉行,本屆展會主題是「移動出行的未來」。中國交通技術企業聚焦低碳、智能化和數碼化,攜諸多創新成果亮相,充分展示裝備制造、解決方案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的最新進展。
展會主辦方柏林會展公司負責人告訴新華社記者,今年約200家中國企業參展,規模明顯擴大。作為展會重要參與者,多家中企展示了在可持續技術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領域的重要創新成果。
9月24日,在德國柏林軌域交通展上,人們在中國中車「CINOVA p」新能源智能城際市域列車內部參觀。新華社記者任鵬飛攝 本屆展會上,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車)以「邁向低碳未來」為主題亮相,釋出新能源智能城際市域列車「CINOVA p」和「智軌電車2.0」兩款新型列車,為綠色智慧交通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中國中車工程師肖磊告訴記者,智軌是一種新型中低運量綠色軌域交通工具,兼具有軌電車和道路車輛優勢,由於采用膠輪和虛擬軌域,在城市中執行無需鋪設鋼軌和供電網,目前已在中國開通9條路線,並出口至阿聯酋和馬來西亞等國。
中國中車集團總經理馬雲雙表示,公司積極推動軌域交通裝備向數智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希望透過持續科技創新,為世界提供多元化的軌域交通系統解決方案。
9月24日,一名男子在德國柏林軌域交通展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展區參觀。新華社記者任鵬飛攝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國鐵集團)在展會期間舉辦「創新發展,共建美好未來」主題展覽,重點展示中國鐵路在智能高鐵、路網建設、科技創新和國際合作等方面重大成就,包括復興號動車組模型、裸眼3D展示以及全自動模擬駕駛等互動體驗專案,沈浸式呈現中國高鐵和中歐班列等創新成果,吸引大量外國參觀者參與互動體驗。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史天運介紹,時速350公裏高鐵自動駕駛等多項世界領先鐵路技術,展現了中國鐵路在自主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領域的持續進展。
9月24日,在德國柏林軌域交通展上,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左)向參觀者介紹復興號高速綜合檢測列車模型。新華社記者任鵬飛攝 華為作為資訊通訊技術領域解決方案主要供應商,在本屆展會上聚焦軌域交通智能化和數碼化轉型趨勢,展示了下一代鐵路行動通訊系統、人工智能、雲端運算、物聯網等技術在軌域行業的創新套用。華為交通智慧化軍團副總裁王國鈺表示,華為提供的軌域數碼化解決方案已在全球70多座城市、300多條城軌路線成功運用,覆蓋超過18萬公裏鐵路裏程。
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次展出在城軌及車輛減振降噪、輕量化和回收再利用技術等領域的創新成果。展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在車輛地板高度智能調節系統研發方面取得進展。當列車即將抵達月台時,該系統透過自動調節空氣彈簧內部壓力,使列車地板與月台保持同一高度,從而提升特殊乘客上下車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比亞迪首次亮相柏林軌域交通展,此次展出了多款電動巴士,以自主研發的刀片電池底盤技術、快速充電系統和600多公裏續航裏程為特點,吸引參觀者試乘體驗。據介紹,比亞迪已在全球交付超過8.2萬輛電動巴士,其中有6000多輛已經或即將在歐洲地區投入使用。
柏林國際軌域交通技術博覽會每兩年舉辦一次,是全球領先的運輸技術展會。今年展會吸引了來自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的2900多家參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