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紅河百泰報關有限公司出口越南水果的一份中國—東盟原產地證書,在透過系統「智能稽核」後,不到2分鐘就用A4紙自助打印成功了。據統計,今年1至8月,昆明海關共簽發中國—東盟原產地證書7.8萬份,簽證金額11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2%、29.5%,幫助企業獲得進口國關稅減讓約2.9億元。
(海關關員在磨憨鐵路口岸對中老鐵路進口鐵礦進行查驗 黃中磊 攝)
「現在我們不需要再去海關業務現場申領空白證書,在公司哪怕是下班時間,也能申領打印原產地證書,非常方便。」百泰公司報關員趙天祿高興地說。得益於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升級,其項下輸越南原產地證書已於今年9月1日實作自助打印。
據了解,為進一步最佳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海關總署於2024年9月1日起,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項下輸越南原產地證書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項下輸馬來西亞、越南的原產地證書列入自助打印範圍,此舉是海關服務中國與東盟國家外貿便利化的重要舉措,進一步節約了外貿企業的營運成本。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貿區,也是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貿區,近年來,東盟一直保持雲南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自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全面建成以來,雲南與東盟雙邊貿易額從310.2億元上升至2023年的1161.3億元,增幅達274.4%。今年1—8月,雲南與東盟國家貿易額755.3億元,占全省外貿總額比重達45.7%。
為助力雲南與東盟國家間經貿合作高質素發展,昆明海關出台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支持措施,深化「提前申報」等業務改革,試點推廣「運抵直通」通關模式,量身客製13條通關便利措施助力打造中老鐵路「黃金路線」。發揮區域海關協同效應,協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面向印度洋國際陸海大通道規劃建設。推行5類進口礦產品「先放後檢」、進口原油集中申報等通關便利措施,設定口岸農產品進出口綠色通道,在全省重點口岸配置大型H986、CT機等器材,加強「智能卡口」運用,在築牢國門安全的前提下,不斷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同時,積極落實國家口岸發展規劃,支持納入規劃的龍富等5個口岸通道對外開放,支持推進章鳳等6個口岸升格開放。目前,雲南省口岸開放數量達28個,位居全國前列,口岸布局和功能日趨最佳化完善,已形成了集「水陸空管網」於一體、全國獨具特色的開放格局。支持猛康、磨憨等口岸增設為進口中藥材指定口岸,建設、完善各類指定監管場地,截至目前,全省共有進境水果、糧食等6類32個海關指定監管場地,口岸功能和布局日趨完善。協同推進河口、瑞麗、磨憨、清水河、猴橋等智慧口岸建設,提高邊境口岸智能化水平,有力促進雲南省與東盟國家的對外貿易發展和人員往來。
昆明海關深入落實元首外交成果,服務進口多元化戰略,促成老撾、越南、柬埔寨等東盟國家的74項動植物、農食產品獲準輸華,更好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消費需求。支持高原特色產業發展,支持「雲花」「雲果」「雲菜」等特色產品擴大出口,與東盟國家形成資源優勢互補。貫徹落實國務院邊境貿易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最佳化邊民互市貿易監管,試點推廣「互聯網+邊民互市」業務模式,支持進口商品落地加工試點,有效助力鄉村振興、興邊富民。
此外,昆明海關持續鞏固與越、老、泰海關及衛生、農林等部門在生物安全、口岸建設、農產品貿易、通關便利化等方面的務實合作,不斷拓展與東盟國家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廣度。
下一步,昆明海關將持續提升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不斷推動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走深走實,為服務高質素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海關力量。
(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何柳壽 李銳)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