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鐘南山接中央急令,赴1984年醫療危機

2024-02-05新聞

鐘南山接中央急令,赴1984年醫療危機。

在閱讀此文前,我們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這樣不僅能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給您帶來更多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在2020年1月8日,從廣州開往武漢的一列火車上,一位老者的形象格外引人註目。他的兩鬢斑白,臉上透露出疲倦,但眼神卻充滿了堅毅。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老先生。

在新冠肺炎初期,他的到來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人們的心靈。在短短的一天之內,他和他的團隊便得出了「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存在人傳人」的驚人結論。

鐘南山已經80歲,是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最大的老年人之一。然而,作為一名頂尖的傳染病學研究學者,他毫不猶豫地沖到了前線,將生死置之度外。

正是他的這種精神,為後來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事實上,這並不是他第一次面臨這樣的危機,早在1984年,鐘南山就在北京治療葉劍英元帥時接到了通知。

盡管他當時只有48歲,但他卻展現出了無比的勇氣和擔當。

1984年7月10日晚上9點過,北京的燥熱還未消退,正在廣州醫學院任職的鐘南山接到了來自中央保健辦公室的緊急電話。

電話那頭讓他全力以赴,盡快趕往北京救治葉劍英元帥。盡管鐘南山才剛剛從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及倫敦大學呼吸系進修回來,且資歷和經驗尚淺,但相比起已經多年一直在治療葉劍英的鄧家棟和牟善初兩位大佬,他的到來無疑為救治工作增添了新的力量。

面對一項臨時指派的艱巨任務,作為醫生的他必須克服困難。這是一項未曾接觸過的病人病程,要想提供有效的治療更是挑戰重重。

中央為何在如此危急關頭選擇他前往治療呢?對於這個疑惑,鐘南山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直到他與治療葉劍英元帥的醫護人員進行交流後,才了解到葉劍英元帥在醫療組的精心治療和照顧下,身體狀況一直保持良好。

然而,就在當天下午,葉劍英元帥的病情突然惡化,之前穩定的病情再次出現,出現持續高燒不退、呼吸困難等癥狀。

中央保健辦公室副主任王敏清回憶道:「當時的治療非常困難,這種復雜的情況,是我一生中第一次遇到。」

在中央保健組將葉劍英元帥的病情報告給中央後,領導立即發出命令,要求全力以赴進行救治,不惜一切代價。同時,中央也做好了最壞的準備,如果葉劍英元帥在建軍節前未能挺過來,當年的建軍節慶祝活動將被取消。

面對葉劍英元帥的痛苦,專家們經過多次討論和協商,最終決定進行氣管切開手術,這是目前最安全的方法。然而,氣管切開只能暫時緩解葉劍英元帥的呼吸困難,他的體內還埋藏著多種潛在危險,讓現場的醫護人員倍感壓力。

手術在下午5點結束,所有醫護人員都保持沈默,一動不動地盯著病房裏的監控,關註葉劍英元帥病情的變化。大家都默默地祈禱著他的病情能夠好轉,但看著監控上不穩定的生命曲線和他越來越微弱的呼吸,每個人的心都懸在了半空中。

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情況,他們需要一位在呼吸科有豐富經驗的人,鐘南山就是他們的首要人選。當鐘南山出現的時候,他們的希望瞬間點燃,快速的交流之後,新一輪不亞於戰鬥的診療戰再次打響。

鐘南山在保健組發揮呼吸科專長,緊急換上白大褂,與醫護人員一起守護葉劍英元帥,隨時準備進行搶救。在最艱難的時刻,他們幾乎晝夜不眠,累了就脫下衣服披在身上,靠著墻短暫休息。

一旦被喚醒,他們就要立即投入到新的戰鬥中。他們召開會議,總結經驗,根據葉劍英元帥的具體病情,做出最保險、最合理的治療方案。

1984年7月16日,中共中央釋出了87歲的葉劍英同誌病危的訊息。當人們還在為這個訊息震驚的時候,7月29日,中央再次釋出了葉劍英同誌病情危急的通知。

葉劍英元帥,曾經的政務重擔讓他無法放下,即使已經年逾八旬,仍在養病期間堅持處理政務。然而,過度勞累導致他的病情惡化,肺炎引發的多種並行癥令他飽受痛苦。

多年來,一直負責他治療保養的專家們也感到束手無策,因為他的身體已經像歷經風雨的房屋,各個系統都出現了問題。

葉劍英的健康狀況正在逐漸惡化,這使得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十分擔心。他開始出現手抖、動作緩慢等癥狀,甚至步履蹣跚。

盡管工作人員多次勸他去做全身體檢,但葉劍英總是以工作繁忙為由推辭。這使得他身處危險之中,隨時可能被死神帶走。

我們需要重視健康,及時進行體檢,以免延誤病情。

1. 當改革開放的曙光照亮中國大地,百廢待興,面對這個重大轉折,每一個人都不敢有絲毫的疏忽。葉劍英元帥的生涯充滿了起起伏伏,如今他在高位之上,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改革開放對中國的重要性。

他每天埋頭於卷帙之中,厚重的資料和檔遮住了他的身影,在無盡的勞碌中,身體的不適感也越來越明顯。直到鄧小平同誌聽聞了葉劍英的身體狀況,立即設立了解放區總醫院為主導的醫療保健組,專門對他進行身體檢查。

2. 在這個中國改革開放的黃金時代,一切都煥然一新。在這樣的重大轉折面前,沒有人能夠掉以輕心。葉劍英元帥的一生充滿了曲折和起伏,如今身處高位的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改革開放對中國的重要性。

他每天忙於查閱大量的資料和檔,厚重的書卷遮住了他的身形,在連日的辛勤工作之後,他的身體狀況也逐漸變得不太理想。

直到鄧小平同誌聽說了葉劍英的身體情況,立刻組織了一個以解放區總醫院為主的醫療保健組,專門為他進行身體檢查。

「我可能患了一種尚未命名的疑難雜病。你們這麽努力觀察、記錄、檢查,也很難起個名字。我自己取個名,就叫做難治之癥吧。」

葉帥的話讓緊張的專家們稍微放松了一些,他們堅持不懈地工作,最終成功地查清了葉劍英患有一種罕見的病癥——帕金森症候群。

這是一種病因不明,難以治愈,且在人群中發病率極低的疾病。帕金森症候群不僅會對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而且還會引發一系列並行癥,如肺部感染、心腦血管疾病等,這些並行癥讓人十分頭疼。

1982年,葉劍英元帥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療。在住院期間,這位患有多種疾病的高齡老人逐漸感到無法勝任政務工作。

他擔心自己的疾病會影響工作,同時也為黨和國家的事業著想,因此他多次表達了結束領導班子裏的想法。在1982年9月1日舉行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年邁的葉劍英誠懇地表達了他對未來的擔憂,但隨後他堅定地說:「在中央沒有決定我結束之前,我將盡我最大的努力,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1983年11月19日,葉劍英元帥在家吃晚飯,還未來得及品盡美食,便感到心口不適。立刻派人請來了醫生,診斷結果讓所有人瞠目結舌:葉劍英元帥患有急性高側壁小竈性心肌梗塞。

好在發現及時,治療過程相對順利。但如果他沒有及時休息,後果將不堪設想。驚恐的醫療團隊和工作人員立即勸他好好休息,為了不給醫務人員增加負擔,葉劍英元帥聽從了醫生的建議,臥床養病。

但多年來的辛勞,使得葉元帥的身體早已千瘡百孔。到了21日淩晨,他又並行肺炎,情況十分危急。

在專家們夜以繼日的治療下,葉劍英元帥的身體狀況終於開始改善。到了1984年元旦,葉劍英的身體狀況變得越來越好,病情也沒有再反復。

在秘書和醫務人員一起為元帥祝賀新年之後,葉劍英元帥表達出了想要繼續工作的意願。經過多年的相處,專家和秘書們早已將葉劍英元帥當作他們尊敬的長輩。

考慮到葉劍英元帥長期以來面臨的繁重工作和壓力,他們請來了葉劍英非常敬重的鄧家棟教授來遊說他。盡管聽取了勸說,葉劍英元帥還是在病中關心起了國家政務。

由於過度勞累,他的舊病復發了。到了7月中旬,葉劍英元帥的身體已經達到了極限。最後,透過氣管切開手術,葉劍英與呼吸機連線在了一起。

在葉劍英元帥病情危急的情況下,全國頂尖隊伍組成的醫療組倍感壓力。然而,鐘南山的到來讓所有人松了一口氣。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鐘南山和醫療團隊始終堅定,沒有一絲疲倦,更沒有放棄的想法。在醫療組的精心配合和嚴謹討論下,10月6日,葉劍英元帥的病情終於有所好轉。

經過深入研究,醫療人員一致認為葉劍英元帥可以脫離呼吸機生活。這個訊息如同晴天霹靂,胡耀邦在西山探望時緊緊握住醫護人員的手,感嘆道:「你們創造了醫療史上的奇跡!」

連王敏清也激動地表示:「這簡直就是醫療史上的淮海戰役!」

這次戰鬥過後,葉劍英元帥的身體更加虛弱,疾病復發的情況也越來越多。鐘南山和他並肩作戰的醫護人員們在葉元帥病情反復、難以預測的情況下,為他爭取了2年的生命。

在1986年10月22日淩晨,為人民奮鬥了一生的葉劍英元帥,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雖然離開了,但他的精神永存。

老一輩革命家在困難中堅韌不拔,在順境中冷靜處之的信念影響著我們每個人。而在兩次疫情中做出了傑出貢獻,在危險時刻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的鐘南山,就是被這種信念影響的其中之一。

鐘南山,一位聞名世界的醫學家,1936年生於抗日戰爭前夕的醫學世家。他的父親鐘世蕃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畢業生,也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獲得者,中國著名的兒科醫生和病毒研究學者。

他的母親廖月琴同樣出生在醫學世家,是廣州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然而,鐘南山的成長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他從小就生活在嚴父慈母的家庭環境中,和許多男孩一樣淘氣愛闖禍。

他曾為了逃離教室從3樓跳下,也因為成績留過級。盡管如此,他的醫學之路並沒有因此而改變,他堅定地走上了醫學的道路,最終成為我們熟知的醫生。

「南山,你很優秀!」這句話猶如一道曙光,照亮了鐘南山曾經迷茫的人生道路。從此,他開始專心學習,大家驚訝地發現,這個曾經頑皮的孩子其實非常聰明。

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並且努力追求,成為了我們大家敬仰的鐘南山院士。

鐘南山成功融入了集體,經歷了一系列的考試、畢業和升學,如同普通的孩子一樣。成年後,他常常凝望父母的身影,父母的忙碌工作讓他感到困惑。

他們下班後仍出門為生病的孩子診斷,醫院裏的母親總是安靜肅穆。漸漸地,鐘南山理解了,這種對工作的熱情,對百姓的真誠,是醫學工作者的骨氣,也是那一代建設者和知識分子的銘印。

家族的熏陶下,1953年,鐘南山選擇了北京醫科大學。

1958年,鐘南山在全國運動會上橫掃400米跑,還打破了全國記錄,點燃了他畢業擇業時期的熱情。起初,他只想成為一名醫生,但現在多了一個選擇。

盡管對新可能充滿興奮,但他也有些憂慮,他明白自己的實力,盡管在全國中可能數一數二,但最多也只能在亞運會上名列前茅。

鐘南山在醫生和運動員之間猶豫不決,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決定投身於治病救人的醫療事業。在動蕩不安的歲月裏,他親身經歷了普通百姓的艱難生活,並在各個鄉村間奔波勞碌。

直到1971年,他回到了廣州,開始了他真正的醫學生涯。盡管國外多所大學在醫學上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想要留住他,鐘南山卻婉言謝絕,他說:「是祖國送我來的,祖國需要我,我就回去。

我的事業在中國。」他對醫學的執著追求和對祖國的深深熱愛,讓他在具有極高專業素養的同時,也能深刻理解廣大人民的內心需求。

他堅信,一個人如果能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那就是他的最大政治。

2003年非典橫行時,他率先垂範,為非典的控制和研究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就在去年,面對新冠疫情,他又挺身而出,以實際行動展現了普通人的偉大政治。

不論是葉劍英元帥病中仍心懷祖國,還是鐘南山院士年逾古稀仍不忘初心,他們的一生都在為我們的前行指明方向。

站在老一輩人的肩膀上,我們應當敢於說真話,勇於承擔責任,這是我們在疫情下必須面對的挑戰。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只有堅定目標,勇往直前,才能撐起新時代的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