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中央農辦解讀:學習「千萬工程」經驗 學什麽、怎麽學?

2024-02-05新聞
央廣網北京2月4日訊息(記者王晶)2月3日,2024年中央一號檔【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釋出。「中國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各地的自然條件、風土人情、發展水平、工作基礎各不相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不能照貓畫虎,不能脫離實際搞‘一刀切’。」4日,中央農辦相關負責人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釋出會上介紹道。
浙江台州:鄉村綠樹掩映、綠水相依,宜居宜遊
學習「千萬工程」不能脫離實際搞「一刀切」
今年中央一號檔提出,「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
各地情況不同,從「千萬工程」經驗裏學什麽?怎麽學?中央農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習「千萬工程」應該是重在學習運用蘊含其中的理念方法。
據介紹,浙江推進「千萬工程」經歷了不同階段,不同市縣有不同的基礎和條件,但貫穿其中的理念和方法是相通的。比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黨建引領、大抓基層等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既有價值取向,又有方法實招,是「千萬工程」的精髓要義,各地都可以學習借鑒。
「中國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各地的自然條件、風土人情、發展水平、工作基礎各不相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不能照貓畫虎,不能脫離實際搞‘一刀切’。」中央農辦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學習「千萬工程」必須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從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找準抓什麽,明確怎麽抓,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不斷取得鄉村振興的階段性成果,讓農民群眾有更加充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貴州畢節:紀檢幹部深入基層實地走訪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努力實作脫貧地區從「輸血」向「造血」轉變
農業農村工作,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數據顯示,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691元,實際增長7.6%,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39:1。
「農民增收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中央農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也要看到,鞏固農民增收勢頭面臨不少困難挑戰。今年中央一號檔把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擺在突出位置,著力透過挖掘產業經營增收潛力、穩定農民外出務工收入、拓展轉移性收入、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等措施讓農民群眾實作持續增收。
中央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防止規模性返貧,是「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這些年,各地已經建立了一套有效管用的機制辦法,脫貧攻堅成果得到了鞏固。截至2023年底,超過六成的防止返貧監測物件消除了返貧風險,其余也都落實了幫扶措施,沒有出現規模性返貧。
「防止規模性返貧既是重大的經濟任務,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務,必須持續用力,思想上不能松懈、工作上不能松勁。」中央農辦相關負責人說,今年中央一號檔重點強調透過搞好監測幫扶、強化產業和就業幫扶、提升自我發展能力三個方面,兜住兜牢防止返貧的底線。
「現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期還有不到兩年時間,今後脫貧地區持續發展,脫貧群眾持續增收,根本上還是要增強內生動力,更加註重‘造血’,努力實作從‘輸血’向‘造血’轉變。」中央農辦相關負責人說。
黑龍江佳木斯,無人化插秧機在地頭作業
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樣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中央農辦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樣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兩手抓、兩手硬。
一方面,要抓好優質精神文化產品的供給,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加強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這幾年,一些地方搞的「村BA」、村超、村晚等很受歡迎,今年春節各地安排了很多豐富多彩的活動,要堅持農民唱主角,讓群眾性文體活動越辦越紅火。
另一方面,要重點整治農村不良風俗。有的地方紅白喜事大操大辦,農民人情負擔沈重,苦不堪言等。今年中央一號檔要求,要綜合治理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突出問題,紮實推進移風易俗,為農民群眾提供更便利的社會服務,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強化村規民約的激勵約束功能,革除陋習,培育農村文明新風尚。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透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