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中國海軍還相對落後。
新中國成立不久,經濟基礎薄弱、技術積累不足,再加上長期以陸軍為主的軍事戰略思維,海軍步伐較慢。
從裝備對比來看,差距確實明顯。
印度的第一艘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原為英國皇家海軍的尊嚴級航空母艦「泰坦」號。
印度於1957年,從英國購買。
這艘航母長262米,寬62米,滿載排水量達到4.3萬噸。
配備4台燃氣輪機,最高航速可達28節。
有兩條飛機起飛跑道和一條降落跑道,能夠搭載30余架艦載戰鬥機和直升機。
1965年,印巴戰爭前夕。
印度海軍已經擁有1艘航母、2艘輕巡洋艦、19艘驅護艦和1艘艦隊油船,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海軍力量之一。
日本海上自衛隊,雖受憲法限制。
但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美國支持。
建立了以大型驅逐艦為主力的現代化艦隊,技術水平相當先進。
南韓,也開始發展以「光州級」驅逐艦,為代表的近海防禦力量。
當時中國海軍主力艦艇。
仍以小型護衛艦和導彈艇為主。
最大噸位的水面艦艇,也只有幾千噸級。
相比之下,美蘇兩國的海軍實力高出一大截:
蘇聯,有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排水量超過2.5萬噸)。
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是當時最先進的海軍科技水平。
滿載排水量9800噸,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可搭載330名船員,容納2架直升機。
還有先進雷達和電子戰系統。
那個年代,解放軍海軍的主力
那個年代,解放軍海軍的主力艦隊還是:
「小、舊、慢」。
主力艦艇,以老式的051型驅逐艦(噸位約3600噸)和053型護衛艦(噸位約2000噸)為代表。
這些艦艇的作戰能力,確實難以應對當時日益復雜的海上威脅。
放在當時的國際海軍圈裏,真是「小弟」級別。
效能來看,這些艦艇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第一、防空能力薄弱。
當時艦艇多配備短程防空導彈,射程和反應速度都很有限。
難以應對超音速反艦導彈和現代化戰機的威脅。
第二,反潛。
由於聲納系統落後、反潛武器裝備不足,對付現代潛艇能力很弱。
另外,動力系統老化,航速和續航能力都不盡如人意。
軍艦之間的配合,基本靠喊話和簡單的無線電聯系,哪像現在的軍艦能實作數據共享、資訊互通。
資訊化水平,更是讓人直搖頭。
現代海戰講究的是「資訊戰」。
人家的軍艦裝備了先進的電子對抗系統,能幹擾敵人雷達、通訊,而我們還是「門外漢」。
補給保障,更是個大問題。
遠海作戰就像遠途旅行。
沒有補給站、加油站,再好也跑不遠。
當時我們的補給艦數量少、能力弱,遠海作戰就像是開著一箱油的車去長途旅行,實在夠嗆。
最要命的是「眼睛不夠亮」。
現代海戰,誰先發現敵人誰就占優勢。
但那時候我們缺乏預警機、偵察衛星這些「千裏眼」,軍艦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畝三分地。
這些問題,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系統化」問題。
現代海軍作戰,講究的是整體配合。
需要指揮控制系統、預警系統、補給系統等多方面協同運轉,缺一不可。
為什麽會這樣?
一個是,當時國家確實窮,造不起好船。
80年代初,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百廢待興,造船工業和相關技術產業基礎薄弱。
普通人家,能買起電視機就不錯了,更別說啥高科技產品。
另一方面,是戰略思維的局限。
長期以來的陸軍思維主導,使得海軍建設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投入。
90年代的中國海軍
90年代的海軍,可以說是:「進步中的差距」。
雖然比80年代強了不少,但跟世界一流水平比還是有不小距離。
就拿最關鍵的區域防空能力來說,軍艦還是「短胳膊短腿「。
那時候的主力艦艇,防空導彈射程有限,拿著短槍要去跟人家的長炮比射程。
當時最亮眼的,要數從俄羅斯買來的4艘現代級驅逐艦。
這些軍艦確實不錯,但是4艘畢竟太少了。
再說電子器材,那真是讓人眼饞。
美國的宙斯盾系統,簡直就是「海上的千裏眼」。
不僅能看得遠、看得準,還能同時應付多個目標。
垂直發射系統更是厲害,導彈發射又快又靈活。
反觀我們那時候的裝備。
雷達探測距離不夠遠,精度也不夠高。
遇到對方的電子幹擾,就容易「睜眼瞎」。
90年代服役的新型驅逐艦加起來才4艘,就是051型和052型。
說它們是「最先進」,其實挺讓人心酸的—— 排水量才4、5千噸,跟人家比起來就像是「迷你版」。
美國的阿裏伯克級排水量超過8千噸,日本的金剛級也有7、8千噸。
美國的航母戰鬥群,能在全球各大洋來去自如,就像是在自家後院溜達。
而我們的軍艦連第一島鏈都突破不了,遠洋作戰基本就是空白。
但,再大的差距也不可怕。
80、90年代的「落後」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認識到海軍現代化的重要。
提出「海防建設要趕上去」的戰略思想。
中國海軍由近岸防禦,向近海防禦轉變。
誰能想到,就是這麽一支看似落後的海軍, 在短短30年完成了驚人跨越,能與美軍比肩。
這種轉變速度,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罕見的。
後發先至的中國速度
2012年,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
052D驅逐艦,終於從「經濟型」升級到了「豪華」。
052D,7000多噸,裝上了相控陣雷達和垂直發射系統,終於能在防空作戰方面說上話了。
更厲害的是,這種軍艦不是造一兩艘玩玩。
而是批次生產,現在都服役了近40艘,形成了真正的「拳頭」。
2018年更是了不得,055大型驅逐艦橫空出世。
一萬噸級的「海上巨無霸」,在世界海軍界都是響當當。
它不光個頭大,「本事」更大:
裝備112個垂直發射單元。
能夠發射多種導彈,包括海紅旗-9遠端防空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長劍-10對地攻擊巡航導彈等。
近防武器有1130型近防炮、HQ-10短程防空導彈系統。
在18節經濟航速下,航程估計超過8000海裏。
先進的電子對抗系統,具有強大的對空、對海搜尋和跟蹤能力。
能力超過美國的阿裏伯克、日本的金剛級、英國的45型。
現在中國海軍的先進驅逐艦總數已超過60艘,僅次於美國海軍。
這是什麽概念?
要知道90年代,我們還僅僅有4艘新型驅逐艦。
還有096型戰略導彈核潛艇。
它的體型夠大,排水量達1.2萬噸。
這個噸位是什麽概念呢?
就像是一棟八、九層樓的重量,在水下卻能靈活行動。
它最厲害的本事是攜帶新一代潛射彈道導彈,比如巨浪-3這樣的「大殺器」。
這些導彈的射程更遠、精度更高,能從海底發射,覆蓋全球重要目標。
最神奇的是,它的隱身能力。
在深海中,能無聲無息地潛伏很久。
先進的降噪技術,讓它特別安靜,就算是最先進的反潛器材也很難發現它。
可以在水下悄悄巡航很長時間,隨時發射導彈。
這樣的核潛艇,可以說是目前最先進的戰略威懾武器之一。
侵犯中國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30年前誰能想到,中國會有三艘航母?
要知道英國兩艘、法國一艘、俄羅斯一艘,這些「老牌海軍強國」現在都被中國超越了。
一個後起之秀,用30年就超過了「老前輩」。
3艘航母組成的航母打擊群,100艘潛艇,60艘現代化導彈驅逐艦在海面上巡航,還有100多艘導彈護衛艦。
這樣的規模,在亞洲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更重要的是質素。
現在中國的軍艦, 無論是雷達系統、導彈效能,還是資訊化水平,都達到了世界一流水準。
特別是055型驅逐艦這樣的「大殺器」,已經讓很多老牌海軍望塵莫及。
中國海軍,已經穩穩站在了世界第二的位置,僅次於美國海軍。
這種發展速度,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罕見的。
這個巨大轉變背後,其實是中國整體實力的提升:
經濟騰飛,科技進步,戰略眼光提升。
事實證明,只要方向對、決心大、措施實,再大的差距也能追上來。
中國,最擅長的就是後發先至!
中國海軍現在可以宣告: 列強海軍從海上侵犯中國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