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之間爆發了邊境戰爭,自認為是「亞洲強國」的印度放棄了自己的豪言,宣稱必將在十天內擊敗中國軍隊。
遺憾的是,印度遭到了重創。解放軍靈活運用策略,成功進行了令人矚目的反擊,逼迫駐守僧崇的印軍四散而逃,場面異常狼狽。
戰前得意狂妄,連續釋出7800字慶祝訊息的考爾中將最終淪為笑柄。
當年的尺冬之戰究竟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印度終究會迎來怎樣的結局呢?
一、早已傳來的喜訊
1962年10月7日,尺冬經歷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炮火和彈藥將漆黑的天空照亮得如同白晝,在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僅憑一個排的解放軍頑強抵擋著印度兩個營的攻擊。
盡管解放軍的人數寥寥無幾,他們卻堅持到了黎明的到來。與此同時,印度國旗在尺冬和僧崇的哨所上空迎風飄揚。
剛剛上任的第四軍軍長考爾上將得知這一訊息後,激動不已,瞬間心頭一熱。
立刻向新德裏發送電報,傳達這個好訊息。
對此,旅長達爾維則不以為然。
無論其中是否存在欺詐,單就尺冬和僧崇的關鍵性而言,解放軍都不會輕易放手。
「軍長,發捷報是不是太早了一點?說不定中國軍隊很快就會反擊,他們絕不會輕易把哨所‘拱’給我們。」
在生死的戰場上,智鬥和欺瞞司空見慣,關鍵在於戰術的運用。達爾維如此猶豫和小心是非常正常的;而作為一軍之長的考爾則顯得有些自滿和輕敵。
在考爾的眼中,尺冬和僧崇已經落入了他的掌控之中,這一點毋庸置疑。當前,中國人要采取的行動不是奪取哨所,而是鞏固防線。
此外,考爾從情報機構了解到,中國的增援部隊距離拉薩和成都都有千裏之遙,短期內無法抵達。
最快也要到11月份才能解決,我們只能無奈地目睹解放軍遭受攻擊。
在艱難的地形、惡劣的氣候以及士氣低落的軍隊這樣種種不利條件下,解放軍是否真的能堅持到冬天呢?
考爾清楚面臨的挑戰,他自信地宣稱:「在十天內,一定會消滅所有解放軍,取得勝利。」
在得意忘形之際,考爾似乎忽略了印軍也將陷入饑餓的困境。
最初,印度並未預料到中國會真的發動戰爭,在慌亂中,他們完全沒有做好準備,連最基本的後勤路線都沒有理清楚。
急於立功的考爾根本不在乎這些。
他開始向通訊參謀講述他的戰功報告:「尺冬、僧崇等重要地形已經被我軍占領,中國軍隊損失慘重,敵人絕大部份已被我方擊斃,正在籌備新一輪的攻擊…」
在現代戰爭中,有一篇報告在考爾的「添油加醋」下,竟然冗長地達到了七千多字,措辭含糊不清,數量也模糊不明。
報文的後半部份幾乎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比如天氣、士氣和後勤供應等,都一股腦兒地寫了上去,導致一名通訊員累倒,最後讓準將達爾維接手撰寫。
達爾維心中已經煩躁不已,勉強壓抑著內心的厭惡,將考爾所說的話一字不漏地記錄了下來。
電台花費了近8個小時將電報轉譯成密碼。
在這八小時內,印軍的其他電報向考爾的「捷報」讓步。
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軍事密電,曾一度導致前線通訊出現擁堵,後果不言而喻。
在完成這一切後,達爾維在忐忑不安中度過了十天,他始終懼怕中國會進行反擊。
出乎意料的是,解放軍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反而將駐紮在附近基地的部隊全部撤離。
10月17日,考爾飛回新德裏,似乎只是為了發送那份象征「榮譽」的電報,或者是感受到潛在的危險,最終把剩下的麻煩全推給了達爾維。
可惜,考爾的算盤打得失落。他不僅沒有獲得來自新德裏那些「老爺」的贊賞,反而成為了國際的笑柄。大家都在譏諷他的自不量力。
二、意外的反擊
10月19日清晨五點,震耳欲聾的炮火在僧崇上空回蕩。解放軍對僧崇展開了強烈的反攻。
「旅長,中國軍隊開始反擊了!」達爾維一聽到這個訊息,腦海中只剩下「嗡」的一聲,耳邊仿佛只回蕩著一個念頭——完蛋了!
達爾維匆忙抓起桌上的望遠鏡,毫不猶豫地沖了出去。
透過高倍鏡,他目睹了終生難以忘懷的景象:數百名手持步槍的中國士兵從戰壕中躍出,震耳欲聾的炮轟為他們開辟道路。
印軍似乎是失去了反應能力,或是被嚇呆了,竟在一瞬間沒有采取任何抵抗措施。
早已做好充分準備的61師874團士兵們熱情高漲,迅速占領了山頂。
隨著僧崇即將「易主」,埋伏在哨所左側的達爾維一個連才意識到情況,立刻對解放軍開火。
一聲巨響,崗哨上的印軍才意識到發生了什麽,紛紛舉起重機槍開始射擊。
兩面受到攻擊,火力強大,解放軍陷入困境,無奈之下只好撤退。
見此情景,庫馬克營的士兵們喜悅不已,然而在一旁觀戰的達爾維卻無法露出笑容。
因為他明白,這次庫馬克營可能會遭遇全軍覆滅的命運。
果然,解放軍迅速發起了第二輪反擊。
此次攻擊的力度遠超第一次。不僅僧崇受到影響,連左側埋伏的連隊也遭受了波及。
望遠鏡的鏡頭瞬時被黑煙遮擋,解放軍的身影從煙霧中湧出,紛紛向山嶺沖去,仿佛是一人擋住千軍,絕非印軍所能抵禦。
被俘的印度軍官(從左到右):拉頓·辛格中校、阿魯瓦利亞中校、達爾維準將、瑞克中校、泰瓦利中校。
此時,達爾維明白,中國的支援部隊已經抵達。
僧崇那大概配備了50門火炮,庫馬克營不得不放棄增援的想法,若是貿然行動,整個第七旅都可能受到損失。
達爾維別無選擇,只能考慮全域。
當炮火的轟鳴消失,萬物恢復寧靜,硝煙完全散去,僧崇的山巒上飄起了一抹鮮亮的紅色,隨風搖曳,顯得格外引人註目。
被我軍俘獲的印軍步兵第7旅的旅長達爾維準將(中)
激烈的戰鬥才剛啟動,達爾維便已見識到失敗的恐怖。
在過去三十年的軍教生涯中,他從未感受到如此深刻的恐懼。即使他運籌帷幄,也無法改變印度的命運。
在短短兩天內,中國憑借強大的實力使印軍陷入恐慌,不敢輕舉妄動。
考爾中將的「十日之約」連一半都未能堅持,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抱歉,您沒有提供需要總結的文本。請分享具體內容,我將為您進行覆寫。
印度的失敗並不是偶然的現象。最初,印度的高層對局勢嚴重低估,未能進行有效的戰略規劃。
後來,印度高層頻繁顯現出致命的「心理崩潰」,在心理上已註定無法戰勝中國軍隊。
士兵的士氣是勝負的關鍵因素,而總指揮官考爾中將的臨陣逃離,使得整個第4步兵師如同散落的沙子。
我軍繳獲的部份印軍武器、彈藥和飛機。
只能說,如果缺乏正確且充分的政治決策以及高明的指揮官,即便占據優勢結果也不會理想。
這場戰爭之後,印度「乖乖」了幾十年。雖然偶爾還會發生一些小沖突,但印軍從未敢對中國軍隊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