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二戰德國37毫米艦炮:海戰防空的關鍵力量

2024-12-22軍情

一、二戰德國 37 毫米艦炮的傳奇身世

在二戰的硝煙彌漫中,德國海軍的軍備武器成為了其海上力量的關鍵支撐,而 37 毫米艦炮更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存在。這些艦炮分布於各類艦艇之上,從龐大的戰列艦、巡洋艦到小巧的魚雷艇、潛艇,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在德國海軍的作戰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承擔著中近距離防空以及對海攻擊等多項關鍵任務,成為了守護艦艇安全與實施攻擊的重要火力保障。

德國海軍的 37 毫米艦炮有著豐富多樣的型號,每種型號都有著獨特的設計特點與發展歷程,猶如一個武器家族,在戰爭的舞台上各自演繹著獨特的故事,共同書寫著德國海軍艦炮的傳奇篇章,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深入探尋這些艦炮的奧秘。

二、SK C/30 型:早期主力的榮光與局限

二、SK C/30 型:早期主力的榮光與局限

(一)研發背景與初衷

SK C/30 型 37 毫米艦炮的研發歷程可追溯至 20 世紀 20 年代,當時克虜伯和萊茵金屬兩家公司參與了德國海軍新型艦炮的競標專案。萊茵金屬公司以 flak18 型 37 毫米防空炮為原型,經過不斷改進和最佳化,最終推出了 SK C/30 型艦炮。

德國海軍選擇 SK C/30 型艦炮,可能是出於對其效能、可靠性以及與現有艦艇相容性等多方面的綜合考慮。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該型艦炮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德國海軍對於中近距離防空和對海攻擊的需求,其穩定的炮架設計以及較為先進的彈藥技術,使其在眾多候選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德國海軍艦艇裝備的重要組成部份。

(二)效能參數剖析

SK C/30 型 37 毫米艦炮在效能參數上具有一定的特點。其火炮重量為 243 千克,身管長度達到 2962mm,炮彈重量約為 0.68 千克,采用單發半自動裝填方式,理論射速可達 30 發 / 分鐘,但在實際作戰中,由於裝填方式的限制,其射速往往只能達到 20 發左右。

炮彈初速較高,可達 1000m / 秒,在有效射程方面,其有效射程約為 2000m,最大射程則可達到 8500m。

該型艦炮的優點在於其較高的炮彈初速,使其在攻擊目標時具有較強的沖擊力和穿透力;穩定的炮架設計也為其射擊精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艦艇晃動對射擊的影響。然而,其單發半自動裝填方式的射速相對較慢,這在面對敵方快速機動的空中目標時,往往難以形成有效的火力網,無法對目標進行快速、密集的打擊,成為其在防空作戰中的一大短板。

(三)實戰表現與問題

在實戰中,SK C/30 型 37 毫米艦炮參與了二戰中的眾多海戰,如著名的丹麥海峽海戰。在這場海戰中,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戰列艦裝備了 SK C/30 型艦炮,然而在面對英國皇家海軍的空襲時,該型艦炮的射速慢、火力密度不足的問題暴露無遺。

由於無法快速有效地擊落來襲的敵機,俾斯麥號戰列艦遭受了多次空襲打擊,最終導致其沈沒,這一事件充分凸顯了 SK C/30 型艦炮在防空效能上的局限性。在其他海戰中,該型艦炮也常常因為射速問題,難以應對敵方飛機的密集攻擊,使得德國艦艇在防空作戰中處於被動局面,對德國海軍的作戰行動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也促使德國海軍加快了對新型防空艦炮的研發步伐。

三、Flak C/36/37 型:自動射擊的初步嘗試

(一)陸軍原型與海軍改進

Flak C/36/37 型 37 毫米高射炮最初以陸軍的 Flak18 型防空炮為基礎進行改進。陸軍型的 Flak18 型防空炮采用十字形底座,可安裝車輪便於牽引機動,在底座上安裝插軸式旋轉炮架,俯仰角度為 + 85 - -8 度,可 360 度旋轉,炮手席及俯仰、回旋手輪均位於火炮左側,在身管兩側有一組平衡彈簧用於平衡炮身重量,彈簧用於大仰角射擊時的重心移位補償,架退火炮在運輸狀態下的全重為 3560 公斤。

而海軍型的 Flak C/36/37 型高射炮在結構上進行了一些適應力調整,例如炮手坐席被移到炮架右側,左側改為裝填手站立的平台,原先的一組平衡彈簧減為兩組,安裝在炮架前方,整個火炮及炮架在運輸狀態下的重量減輕為 2400 公斤。海軍型 Flak C/36/37 型高射炮使用的海軍炮架資料不詳,可能由陸軍炮架改進而來,或直接采用陸軍炮架。

其名字中的 「C」 表示海軍使用的版本,以與陸軍型號相區分,主要裝備於小型運輸駁船和輔助艦艇,為這些艦艇提供一定的防空火力支援,在一些近海護航和運輸任務中發揮了作用,增強了小型艦艇在面對空中威脅時的自衛能力。

(二)效能亮點與不足

Flak C/36/37 型 37 毫米高射炮在效能上有其亮點。它采用 6 發彈夾供彈,從機匣左側插入,彈殼由機匣右側投擲,這種供彈方式相較於 SK C/30 型的單發裝填有了明顯進步,理論射速可達 180 發 / 分鐘,大大提高了火力輸出的速度和密度。

不過在實際戰鬥中,由於機械結構和操作流程的限制,其射速往往只能達到 80 發 / 分鐘左右,但這仍然比 SK C/30 型的射速有了顯著提升,能夠在單位時間內發射更多的炮彈,增加了擊中目標的概率。

該型艦炮的炮身長度為 3.301 米,炮口外側有螺紋,可安裝漏鬥形消焰器,連同消焰器的全長為 3.626 米,身管長度為 2.112 米,為 57 倍徑,身管內有 20 條深 0.55 毫米、寬 3.81 毫米的右旋膛線,炮膛容積為 0.273 升,發射的彈種包括穿甲彈、延遲榴彈和觸發榴彈,炮彈全重 1.5 公斤,彈丸重 635 克,發射藥重量 185 克,其穿甲彈可在 100 米距離上可擊穿 36 毫米的 60° 傾斜裝甲,炮口初速為 770 - 820 米 / 秒,最大射程可達 6500 米,最大射高約 4800 米,有效射高 2000 米。

其不足之處在於,火炮的操作相對較為繁瑣,需要炮手具備較高的操作技能和經驗,且火炮的自動機構在長時間連續射擊後可能會出現故障,影響其持續作戰能力。盡管存在這些問題,但在一些小型艦艇的防空作戰中,Flak C/36/37 型艦炮還是能夠憑借其相對較高的射速和一定的威力,對來襲的敵機起到一定的威懾和打擊作用,為艦艇的安全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四、Flak M42 型:應戰爭需求而生

(一)研發契機與目標

二戰爆發後,隨著戰爭的推進,德國海軍在實際作戰中深刻認識到 SK C/30 型 37 毫米艦炮存在的嚴重缺陷,尤其是其半自動射擊方式導致射速過慢,難以應對日益激烈的空中威脅,無法滿足中近距離防空作戰的需求。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為了提升艦艇的防空能力,德國海軍於 1942 年緊急委托萊茵金屬公司加緊研制具有全自動射擊功能的新型 37 毫米高射炮,旨在快速開發出一款能夠有效應對飛機突襲的防空武器,以增強艦艇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和作戰效能。

(二)技術創新與效能提升

萊茵金屬公司在接到研發任務後,選擇了陸軍的 Flak 36 型 37 毫米高射炮作為原型進行改進設計,以縮短開發時間並充分利用已有的技術基礎。在改進過程中,他們對火炮的多個關鍵部份進行了最佳化。

例如,將身管長度延長,提高了炮彈的初速和射程,使火炮在攻擊目標時更具威力;供彈方式也進行了重大改進,改為類似博福斯 40 的頂置彈夾供彈,這種供彈方式大大提高了供彈速度和穩定性,使得火炮的射速得以顯著提升,從原來的較低射速提升到了 160 發 / 分鐘,終於達到了二戰時期防空機炮的平均射速水平,能夠在單位時間內發射更多的炮彈,從而增加了擊中目標的概率,在面對敵方飛機的攻擊時,能夠形成更密集的火力網,有效提升了防空作戰的效能。

此外,德國海軍還為 Flak M42 型高射炮專門開發了 3 款炮架,以適應不同類別的艦船安裝需求。這 3 款炮架分別針對潛艇、小型水面艦艇和大型水面艦艇進行了最佳化設計,充分考慮了不同艦船的空間布局、穩定性要求以及作戰環境等因素。

  • 例如,為潛艇設計的炮架註重小巧輕便和易於安裝,同時還要確保在潛艇有限的空間內能夠正常操作和發揮火力;

  • 為小型水面艦艇設計的炮架則在保證穩定性的前提下,盡可能減輕重量,以提高艦艇的機動性;而針對大型水面艦艇的炮架,則更加註重火力的持續性和射擊精度,配備了更先進的瞄準裝置和穩定系統。

  • 這些炮架的設計與開發,進一步提高了 Flak M42 型高射炮在不同艦船上的適用性和作戰效能,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德國海軍的作戰體系中,為各類艦艇提供更強大的防空火力支持。

  • 在德國海軍 1944 年訂制的有關艦艇改裝的 「巴巴拉」 計劃中,Flak M42 型高射炮被寄予厚望,計劃讓所有潛艇都換裝這款新炮,甚至海軍總司令部還打算把所有 U 艇上的四聯裝 20 毫米機炮替換成雙聯 37 毫米 Flak M42,以大幅提升潛艇的防空火力。

    對於驅逐艦,計劃不僅用 M42 替換老舊的 SK C/30,還考慮拆除一座主炮塔以增加一座 Flak M42,並擬定了一份將驅逐艦的部份輪機兵也訓練成防空炮射手的草案,期望透過這些措施充分發揮新增防空火力的效能,增強驅逐艦在面對空中威脅時的自衛能力。

    不過最終這些改裝計劃由於 Flak M42 防空炮產能不足而未能完全實作,但其在德國海軍防空武器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為後續防空炮的改進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技術基礎。

    五、Flak M43 型:戰爭末期的潛力之星

    (一)深度改進的成果

    1943 年,萊茵金屬公司在 Flak M42 型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改進,推出了 Flak M43 型 37 毫米高射炮。這款新型艦炮在設計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其自動原理由原型的管退式轉變為導氣式,這種改變使得火炮的結構更加緊湊,減輕了整體重量,同時也提高了射擊的穩定性和可靠性。M43 型高射炮的自動機構巧妙地利用了炮彈發射後火藥燃氣的能量,能夠高效地完成開閂、退殼、裝填及閉鎖等全套動作,極大地提高了射擊速度,其射速相較於 M42 型有了進一步提升,達到了 180 發 / 分鐘,能夠在短時間內對目標傾瀉大量的炮彈,形成更為密集的火力打擊,有效增強了對空中目標的攔截能力。

    Flak M43 型高射炮的自動機結構在設計上參考了萊茵金屬公司自家開發的 MK103/108 型 30 毫米航空機炮,這種借鑒使得 M43 型高射炮在技術上具備了一定的先進性。

    例如,在供彈系統方面,采用了更加高效的供彈機構,能夠確保炮彈的快速、穩定供應,減少了因供彈不暢而導致的射擊中斷問題;在射擊控制方面,最佳化了射擊控制系統,使得火炮的射擊精度和命中率得到了提高,能夠更準確地打擊目標,在面對敵方快速機動的飛機時,能夠更有效地命中目標,為艦艇提供更可靠的防空保護。

    (二)未竟的輝煌

    Flak M43 型 37 毫米高射炮於 1945 年開始配備給前線部隊,然而此時戰爭已接近尾聲,盡管其具備諸多先進效能,但由於裝備時間太晚,未能在戰爭中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在大規模海戰中展現其全部實力,這無疑是一種遺憾。

    與當時著名的博福斯 40 毫米高射炮相比,Flak M43 型 37 毫米高射炮雖然在口徑上略小,但卻有著自身的優勢。在射速方面,M43 型能夠達到 180 發 / 分鐘,而博福斯 40 毫米高射炮的射速相對較低,這使得 M43 型在單位時間內能夠發射更多的炮彈,對目標形成更密集的火力打擊,增加了擊中目標的概率。

    在結構設計上,M43 型更加緊湊輕便,這對於艦艇來說,意味著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安裝更多的火炮,或者減輕艦艇的負載,提高艦艇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雖然由於戰爭的結束,Flak M43 型高射炮的潛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但從其效能特點來看,如果戰爭能夠持續下去,它極有可能成為德國海軍防空作戰中的一款重要利器。

    憑借其較高的射速、緊湊的結構以及良好的效能,它可能會改變德國海軍在防空作戰中的局面,為艦艇提供更強大的防空火力支持,使德國海軍在面對敵方空中威脅時更具抵抗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戰爭的走向和行程。

    六、二戰德國 37 毫米艦炮的深遠影響與啟示

    在二戰的歷史長河中,德國海軍的 37 毫米艦炮家族留下了深刻的銘印。從早期的 SK C/30 型到後來的 Flak M43 型,這些艦炮的發展歷程反映了德國海軍在戰爭期間對防空武器的不斷探索與改進。

    SK C/30 型艦炮作為早期的主力,盡管存在射速慢等缺陷,但它的廣泛裝備為德國海軍提供了最初的防空火力,其穩定的炮架設計也為後續艦炮的研發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和經驗教訓。它的出現,讓德國海軍認識到了中近距離防空武器的重要性,也為後續艦炮的改進指明了方向,即提高射速、增強火力密度以及最佳化供彈系統等方面成為了關鍵的改進點。

    Flak C/36/37 型艦炮的自動射擊嘗試,雖然實際射速未達到理論水平,但相較於 SK C/30 型已有顯著進步,為德國海軍艦艇提供了更可靠的防空保障,尤其是在小型艦艇上,其作用更為明顯。這一型號的出現,體現了德國海軍在提升防空火力方面的積極嘗試,也為後續艦炮的自動化發展奠定了基礎,推動了艦炮技術向更高射速、更穩定效能的方向發展。

    Flak M42 型艦炮的誕生是德國海軍應對戰爭需求的重要成果,其全自動射擊功能和較高的射速,使德國海軍在防空作戰中具備了更強的應對能力。它的出現,是德國海軍防空武器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不僅滿足了當時艦艇對防空火力的迫切需求,也為後續艦炮的進一步改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如在供彈方式、炮架設計等方面的創新,都為提高艦炮的整體效能做出了貢獻。

    Flak M43 型艦炮雖然在戰爭末期才裝備部隊,未充分發揮其潛力,但它所展現出的先進技術和效能優勢,如導氣式自動原理帶來的射速提升和結構緊湊化,為未來艦炮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的出現,讓人們看到了艦炮在提高射速、減輕重量、增強可靠性等方面的巨大潛力,也為現代海軍防空武器的研發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從這些艦炮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得到許多對現代海軍防空武器發展的啟示。首先,技術創新是關鍵,不斷探索新的自動原理、供彈方式和結構設計,能夠顯著提升武器的效能,如 Flak M43 型艦炮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帶來的射速提升和整體效能最佳化。其次,要緊密結合作戰需求進行研發,根據不同艦艇的任務和作戰環境,開發出適應力強的防空武器,像德國海軍為不同類別的艦船專門開發適配的炮架和艦炮型號。此外,還應註重武器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確保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下能夠穩定執行,這一點在現代海戰中同樣至關重要,因為可靠的武器系統是艦艇生存和作戰能力的重要保障。

    總之,二戰德國 37 毫米艦炮的發展歷程是一部充滿創新與挑戰的歷史,它們的故事為現代海軍防空武器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激勵著我們在軍事技術的發展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以應對日益復雜多變的戰爭威脅,保衛國家的海洋權益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