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棋推演顯示LRASM導彈威脅中國海軍航母編隊】
這事兒一說起來還真挺有意思。最近,有個關於中美軍事對抗的兵棋推演又被拿出來聊了,這次主角是美國那款隱身遠端反艦導彈LRASM。這玩意兒聽上去就很高科技,什麽多模復合制導、掠海巡航,說白了,就是沖著咱們解放軍的大型驅逐艦來的。你問在哪兒模擬打仗?就在南海東北部東沙群島附近,中國的航母戰鬥群駐紮在那頭,美方則大搖大擺地待在九段線外邊,台灣和菲律賓之間晃悠。一場虛擬的較量,就這麽展開了。
事情怎麽開始的呢?美軍用10枚搭載在不同平台上的LRASM,對著咱055萬噸級驅逐艦來了波飽和攻擊。他們啥意思啊?無非就是想看看能不能透過這一輪操作,把這個號稱全球領先的大驅摁趴下。而且聽說這批導彈可不是一般貨色,它們靠的是GPS導航加上紅外成像等技術,再配點光電器材,一路飛得穩當不說,還特別聰明,人家還能自己選路線!再加上它抗幹擾能力強,不怕你用電子戰手段搞破壞,可以一直蹭到目標面前才給你來個猝不及防。
不過別急,我們先琢磨一下這東西到底厲害到什麽程度。據報道,這種導彈最大射程傳聞可以達到926公裏以上。不過,美國國防部實際測試時,好像只飛出了550公裏左右。但就算這樣,也夠讓人捏把汗。如果把它掛到F/A-18E/F超級大黃蜂或者B系列轟炸機這種平台上,再從老遠處發射,那畫面簡直不要太刺激!尤其是在南海這樣的地方,美方完全可以利用這些優勢對咱水面力量形成巨大壓力。這麽一看,是不是覺得背後涼颼颼?
問題是我們該怎麽辦,總不能坐以待斃吧?其實,我跟你講,解放軍也早就想到了應對策略,而且層層遞進,可謂滴水不漏。第一招就是加強預警能力。在外圍布置預警機和無人機,用來提前偵測敵情,為內圈爭取時間。不僅如此,還可以根據情況靈活增減部署數量,讓整個體系更加靈活。第二步,則是增強中層攔截能力。這塊主要依靠無人機探測高空紅外訊號,然後超視距攔截,直接用遠端火力把那些來襲的小家夥一鍋端掉。當然,如果沒全打下來,還有最後一道近防線守著,比如現役裝備裏的近防炮系統,以及海紅旗-10這些武器。此外,有專家建議再添些帶射控雷達的小型無人艇,提高低空區域保護密度,並實作協同作戰!嘖嘖,說實話,這套組合拳確實挺硬核。
當然啦,僅僅守是不夠的,你總得主動出擊吧!要知道,與其被動挨打,不如直接敲碎敵人的牙齒。所以有方案提議使用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先一步幹掉美方投送平台。同時,還得安排殲20或未來六代隱形戰鬥機構築起屏障,以應付B系列轟炸機發射長距離攻擊武器的時候出現突襲狀況。我腦補了一下那個場景:天空中激烈搏殺、水面上一片火光,中間還穿插各種復雜電磁環境!嗯,大概只有大片裏才能見到這種鏡頭吧!
有人可能會嘀咕:哎呦,他們這是嚇唬誰呢?但仔細琢磨,其實科學家的思路還是很清晰。他們遵循的是一種叫做料敵從寬的原則,用最嚴峻條件假設未來局勢,從而倒逼己方不斷提升自身水平。有點類似陸軍朱日和基地那種極限訓練模式,看似要求苛刻,但最終目的卻是為了錘煉整體軍事體系,使之經受住任何形式考驗。從這個角度來說,即便某些環節顯得稍微誇張,也未嘗不可接受。因為嘛,知己知彼歷來都是百戰不殆的重要法寶呀!
回過頭來看整件事,其實意義非常深遠。一方面,它提醒我們必須正視新興技術對傳統戰爭規則帶來的顛覆性挑戰;另一方面,透過總結經驗教訓並制定有效措施,我們完全有機會將短板變為優勢甚至實作彎道超車。那麽問題來了,在面對快速變化國際安全環境時,該如何更好發揮中國綜合國力與智慧潛能以確保戰略利益最大化呢?
參考資訊來源:
1。 平台名稱:香港【南華早報】
2。 標題:【中國學者論文揭示美國最新反艦武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