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來,加沙地區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得到美國支持的以色列,似乎已經成了中東地區的「小霸王」,並未將鄰近的阿拉伯國家放在眼中。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開始質疑:在中東,難道沒有一個國家能與以色列匹敵嗎?
事實上,很少有人知道,中東確實有一個國家,以色列不敢輕視。
甚至在加沙沖突發生之前,以色列曾主動接觸這個國家,尋求和解。
這個國家就是沙特阿拉伯。
那麽,沙特究竟有何種力量,使得以色列如此「畏懼」?這種力量的來源又是什麽?
沙特的「強國」夢想
實際上,使以色列感到忌憚的,並非某種「神秘」的力量,而是一個名為「東風」的導彈基地。
「東風」這個名稱,大家或許都已經耳熟能詳。
沒錯,這正是中國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大國利器」!
為什麽沙特會擁有「東風導彈基地」呢?
這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的一些舊事。
在那個時期,中東地區因石油貿易、宗教矛盾等問題,長期處於動蕩不安的狀態。
在這種背景下,即使是和平愛好的國家,也難以保持中立。
比如沙特阿拉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自從與美國簽訂「石油合作」協定後,近半個世紀以來,沙特一直保持低調,幾乎未與其他國家發生過沖突。
但是,周邊頻繁的戰爭令沙特深感恐懼,尤其是殘酷的伊朗伊拉克戰爭,使沙特意識到,要維持國家的和平與穩定,必須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
畢竟,只有將敵人拒之門外,才能確保國家的安全。
最初,沙特像往常一樣,先向美國求助,1985年就提出購買美國的F-15戰鬥機和「長矛」導彈。
考慮到美國一直積極推動軍售,加上沙特經濟實力雄厚,沙特認為這次交易應該不會有問題。
但出乎意料的是,美國拒絕了沙特的武器采購請求。
美國為什麽會拒絕沙特的求購呢?
美國並沒有試圖掩飾其拒絕的原因,而是直接指出這是應以色列的要求。
雖然當時中東的戰爭已經結束,但以色列對周邊阿拉伯國家仍然持有戒心。
在這種情況下,沙特突然希望增強自己的軍事力量,即便是出於自保,也引起了以色列的警覺。
因此,當以色列得知沙特想向美國購買武器的情報時,立即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阻撓了這筆交易。
或許美國政府也認為,只要沙特足夠順從,有美國的保護就不需要發展自身的軍事力量,因此並未太過糾結這件事。
然而,正是美國的這種態度,更加堅定了沙特發展自身軍力的決心。畢竟今天美國為了以色列拒絕沙特的軍購請求,將來也可能因以色列而「背叛」沙特。
問題是,如果美國不願出售武器,沙特還能求助於誰呢?
當時的沙特因為長期「親近」美國,與蘇聯的關系幾乎水火不容,兩個超級大國都不願與沙特做生意,沙特該如何是好?
經過一番思考,沙特將目光投向了中國。
沙特「說服」中國
1986年,沙特王子班達爾秘密存取中國,開門見山地提出購買中國的「東風3號導彈」。
當時,盡管中國的綜合國力並不強大,但長期的居安思危使我們的軍事力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特別是東風3號導彈,射程達到3000多公裏,不僅可以攜帶常規彈頭,還能攜帶兩噸核彈頭,連美國都對此忌憚,可謂真正的「大國殺器」。
因此,沙特將目光釘選在中國的「東風導彈」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面對沙特的請求,中國初時也感到為難。
看到中國的猶豫,班達爾王子代表沙特率先展示了誠意,表示願意為每枚東風導彈支付一億美元的價格。
最終,中國與沙特達成了協定,以35億美元的總價出售了35枚東風3號導彈,這筆資金當時幾乎相當於中國的外匯儲備的一倍。
為了感謝沙特的慷慨解囊,中國最後還免費贈送了沙特一枚導彈。
不過,對於在中東部署東風導彈的事情,中國也有自己的安全考慮。
為了保險起見,中國要求這些導彈必須全部部署在專門的東風基地中,發射按鈕也必須由中國掌控,只有在沙特遇到危險,需要自衛時,中國才不會幹預。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要求,換作是其他國家,可能早就因此憤怒而終止交易了。
但沙特在聽到這一要求後稍作考慮,最終還是同意了。
這樣一來,沙特成為了中東地區第一個擁有「東風導彈發射基地」的國家。
面對沙特從中國引進的強大武器,以色列自然感到既憤怒又害怕。
因此,一得知這一訊息,以色列立刻要求沙特撤除導彈基地,否則將直接對其進行打擊。
然而,面對以色列的威脅,沙特表現得相當淡定,只用一句話便讓以色列啞口無言:「中國人民解放軍還在那裏,你盡管來炸吧!」
盡管當時中國還沒有今天這麽強大,但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一的合法核國家,即便是美國
也不敢輕易與中國正面沖突,以色列又怎敢在中國軍隊面前妄動呢?
因此,在沙特的這句話作用下,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
事實證明,擁有了強大的「大國殺器」後,再也沒有國家敢挑釁沙特,連有美國支持的以色列也不得不對沙特讓步三分。
由此可見,沙特的經歷再次證明了一個道理:尊重從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爭取的。
確實,中國一向倡導和平,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應該放棄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正如錢學森先生所說:「手中有劍不用,與手無劍無異。」
和平,始於實力之內!